佐野先生说日本学界当前也关注如何把传统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民俗学通常被认为是野的学问,与官的学问相对。日本民俗学不是在学院里面兴起的。野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对象,是一种非正统的意思,引申出民间传承;第二层表示一种性格,是相对官而言的。在野含有边缘的意思,在日本民俗学也不被重视。在日本,官的东西代表的是西方的东西。民俗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创造一个尺度来衡量相对于官而言的东西。随着西方文化在日本的渗透,日本人也产生了疑问:我们可不可以抛弃传统的东西。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再评价。1930年代是一个高峰,在此期间出现了对民的发现。柳田国南发明了“民俗”一词,通过此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发现、再评价。柳田国男在这个时期研究民俗的出发点是为什么农民那么穷,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农民摆脱贫穷。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1930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代,农民暴动之类非常多。柳田当时的一个理想就是经世济民。从思想上来讲,民俗学带有强烈的经世济民的性格。佐野认为民俗学总的思想是经世济民,作为学问的民俗学应该是温故而知新,作为实践的民俗学应该是知行合一。民俗学必须是这三者合一。佐野认为民俗学最终的目的是追求国民幸福。一个诗人说,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没有变得幸福,个人的幸福是不可能实现的。
[ 本帖由 陌上花开 于 2008-9-11 22:38 最后编辑 ]
【讨论】关于民俗学研究的终极目标
最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是一个工作过之后,由于对民俗非常感兴趣,所以希望从事民俗学研究工作的人。这个问题除了向其他朋友解释外,主要是回答自己。因为我在之前从事其他行业的研究工作中发现,如果一个研究者无法对这个问题给自己一个答案,他的研究是很难持续下去的,尤其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那种茫然的感觉是很难解脱的。
从钟先生的《民俗学概论》中,找到相关的文字,大意如下:
1、民俗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这一点是毋庸置议的,也是很多研究者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沉醉其中的。经过他们的努力,民俗学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但这充其量定义了民俗学的范围,并没有给出民俗学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民俗学可以去研究哪些东西,但是如何去选择呢?
2、民俗学用于辅助改造现实生活。——这一点可能就要见仁见智了。但从民俗的本质来说,它是一种来自民间的东西。民俗学者的作用不可能代替人民去创造或者选择,那只能做一个旁观者吗?孔子有个说法是“移风易俗”,但也只是一家之谈,老子肯定不会同意他这种说法。
应该说,每一个真正的学者从本质上都有他自己执着的目标,也许不尽相同,能否看看我们在民俗这个大范围下有多少共通之处?或者大家都仅仅是沉浸在山歌的情调中?
我本人的倾向:
民俗是一项现实主义很强的学科,因为之贴近生活,与人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民俗研究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关注现实生活,尤其是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民间智慧对实际生活的影响。现代社会与一百年前的农业社会已经相去甚远,当然民俗有很多继承的成分,但也不断有所创新。我觉得现代生活方式的变革,除了社会结构不一样了,从文化的角度,正是一种文明萌芽的阶段,对研究民俗是很宝贵的一种实践,然民俗研究对现当代的关注,似乎微弱,不知各位以为如何。
希望各位饱学之士能给出更多的意见。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