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 发表于 2009-3-26 22:07:01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十五年简介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十五年简介

刘晓路

  古人曰:盛世修志。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正是应了这句话,它开始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初。
  八十年代初,民间文学界的有识之士就提出编纂民间文学集成的建议。1984年4月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及工作会议上,正式决定编纂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这一决定得到了出席会议的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同志和国家民委副主任洛布桑同志的积极支持;1984年5月28日,由文化部、国家民委和民研会共同签发了《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的文民字(84)808号文件,自此,我国文化史上史无前例的,规模最大、普查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成果最显著的一项伟大工程开始了。在这以后,1985年11月27日,中宣部发出了“转发民研会《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第二次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人民政府文化厅、文联,要关心、支持并督促本地民间文学集成的编辑出版工作;1986年5月的第三次集成工作会议上,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周巍峙同志宣布,接纳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与其它七套文艺集成志书并列为“十套文艺集成志书”,向国家申报列入五年计划的重点科研项目,并得到批准。可以说,民间文学集成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开展起来的。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创造了极其丰富而优美的民间口头文学,这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极为珍贵的财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岁月的流逝,民间口头文学这一文学形式也逐渐变化和消失,它的传承者不断老年化,甚至逝去。在这种状况下,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是十分必要和非常及时的。这一壮举起到了保存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口头文学财富,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让民间文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为民间文艺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相关学科的研究,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的借鉴提供较完整的资。(见《中国民间文学工作手册》第2页,“关于编辑出版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意见”)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收编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作品,它包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查,广泛搜集各地区、各民族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五四”以来搜集、抄录和发表在出版物上的民间文学作品;少数民族典籍、经卷中的部分民间文学作品;流传在民间的民间文学抄本、坊间印本中的作品。三套集成的入选作品,必须符合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的原则,即它们必须是真正民间的,是忠实记录下的,附记资料齐全的,翻译忠实准确的;包括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包括了故事、歌谣、谚语的各种内容、形式、风格、类型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同一作品中最完整、最优秀、最有特色者。(见《中国民间文学工作手册》第14页一第17页,“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纂总方案”)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总主编是周扬同志,副总.主编(以姓氏笔画为序)马学良、任英、林默涵、周巍峙(常务)、钟敬文(常务)、高占祥、贾芝;《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主编钟歌义教授,副上编刘魁立研究员、许钰教授、张紫晨教授、陈子文教授、贺嘉编审;《中国歌谣集成》主编贾芝研究员,副主编陶建基研究员、张文编审,《中国谚语集成》主编马学良教授,副主编陶阳研究员、陶立璠教授、李耀宗教授。除了这些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外,全国几乎所有的民间文艺工作者都参加到此项工作中,但参加普查采录工作最多的,是那些民间文学爱好者和普通的老百姓。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民间文学集成普查采录和编辑工作的人,有数十万之多。
  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体例是分省立卷,共计90余卷;每卷120万字(个别卷本240万字),共计1、1亿字,为此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称为“文化长城”是当之无愧的。民间文学集成的审稿程序是,各省卷编辑机构,完成省卷本编纂工作后,将卷本交总编委会终审定稿,最后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部门出版。
  自1984年起至今,已经十五个年头,三套集成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普查阶段,在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广大民间文学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之下,采录了大量的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据1988年的一次不完全统计,全国共采录民间故事137、5万余篇,歌谣192万余首,谚语348、5万余条。为了很好地保存这些珍贵资料,并为省卷本的编纂打下基础,全国各地还以县为单位(个别地方到乡镇、街道),开始编辑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各地方民间文学集成组织,对采录的素材进行了认真地选编。1986年9月民间文学集成庐山讲习班上,第一个集成资料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石门县资料本》摆在了人们面前,它较好地保持了民间文学口头流传的原貌和湖南方言特色,读了叫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时间,全国各地资料本陆续出版,到目前为止,已经见到的资料本有3000余种,浙江省、辽宁省、上海市出齐了所辖区域内所有县以上行政单位的资料本,上海市还出齐了300余个街道的资料本。通过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普查采录到的素材和编辑出版的资料本,成为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普查采录阶段的另一重大收获是,发现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家、歌手和谚语篓子。他们的生活背景、社会环境、传承方式、讲述(演唱)风格和内容等等,为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活的资料。是民间文学集成,使这些民间故事家、歌手和谚语篓子的才华得以发挥,他们讲述(演唱)的内容被编成了书;他们中的有些人还因此走出了国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世界真正领略到中国民间文学的魅力。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纂和它取得的成果,得到了世界各国民间文艺研究者的关注,扩大了中国民间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
  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从1988年开始了省卷本的编纂工作经过总编委会和有关省编委会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三套集成的首卷本于1990年和1991年先后出版发行(《中国谚语集成·宁夏卷》(1990年12月),《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1991年10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吉林卷》(1991年12月)。时至今日三套集成共出版26卷:它们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吉林卷、辽宁卷、浙江卷、陕西卷、四川卷(上、下)、北京卷、福建卷、宁夏卷、江苏卷;《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上、下)、浙江卷、西藏卷、海南卷、宁夏卷、江苏卷、湖南卷;《中国谚语集成》宁夏卷、河北卷、湖北卷、浙江卷、湖南卷、、广东卷、山西卷、贵州卷、江苏卷、上海卷,其中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江苏省完成了全部集成卷本的编纂工作。此外,三套集成还完成终审15卷,初审14卷;其他卷本也正在编审过程之中。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要经历艰难的创业时期和顽强的努力过程,民间文学集成也不例外。尽管这项工作成果显著、前景光明,但要达到最终的目的,前面的道路并不平坦。要想取得成功,还需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还得克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一些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阻力。尤其是目前的社会转型期带给每个人的压力。在人们的行为要以价格衡量的情况下,做集成这样辛苦、寂莫和清贫的工作,没有一点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无法进行下去的。令人欣慰的是,从事民间文学集成工作的人们,都有着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民间文学事业的无限热爱,有着可贵的献身精神。有了这样一些人和他们的努力工作,民间文学集成大有希望。以往,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曾得到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以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今后,还望继续得到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民间文学集成,这一伟大的“文化长城”早日完整地屹立在世人的面前。
                1999年8月23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十五年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