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郭启儒相声《一贯道》
最近下载了很多侯宝林相声来听,打发公交车上时光,这个《一贯道》很好玩,而且可从中得知一些一贯道的活动信息,在名称、仪式方面似乎与华北地区的“四大门”宗教很相似呢。
摘录片段,大家共享之。
作者:孙玉奎、侯宝林
侯宝林(甲)、郭启儒(乙)演出本
甲:过去有个“一贯道”啊。
乙:知道啊。
甲:就这玩艺儿,反动会道门儿。
乙:反动会道门儿?
甲:专门欺骗家庭妇女、老太太。
乙:哎,全受他们的害。
甲:我们街坊有个王大娘,就信这“一贯道”,虔心!让他们给迷惑住了。她入道以后,满世界引诱别人入道。
乙:引诱?这不叫引诱,据说那叫“度人”。
甲:度人哪,也不白度,度一个两块。
乙:哦,两块。
甲:您看这买卖也不错了,“镀”一“镀”就两块。
乙:两块。
甲:这要电焊得多少钱哪?
乙:这儿拾掇铁管子呢?
甲:我本来不信这套,她非劝我不可。
乙:劝你?
甲:哎。“我告诉你呀,侯宝林哪,哎呀!你这个灾难可不小啊。”
乙:怎么啦?
甲:“说相声的,净说神仙哪,神仙都给你们记上账啦!明儿你们死后啊,下十八层地狱,受罪去呀!”
乙:那……这怎么办呢?
甲:那我说:“说了这么些年啦!”
乙:说的是啊。
甲:“那有什么法子呀?”“我告诉你呀,我救你吧。最好啊,入我们这个‘一贯道’,能把过去的罪恶洗刷干净了。明儿死后能升天堂,到极乐世界去,就好喽!”
乙:怎么样啊?
甲:我说:“那好!我弄两块钱的尝尝。”
乙:什么叫尝尝啊?您不是花了两块钱了吗?那您就算入道了。
甲:我就为了到里边儿,瞧瞧它究竟怎么回事。
乙:噢,看看里头怎么回事。
甲:老太太一接钱,喜欢了!“哟,真的?说你真入道啊?哎哟,大概你还有仙根哪。”
乙:怎么这么会儿又有仙根啦?
甲:“你今儿个入道吧,赶上今儿个就有坛。”
乙:有坛。
甲:我说:“有痰不要紧哪,喝点白松糖浆就好啦!”
乙:粘痰哪?
甲:“今儿有神仙降坛。”
乙:神坛。
甲:我说:“那好,您带我去吧!”一边走,一边跟我聊。
乙:说什么?
甲:“这就好啦。死后啊,升天堂,咱们都见得着。最好入道以后,劝你们一家子全入道。”
乙:怎么着了?一家子都入?
甲:我说:“一个人还不行?干吗还得一家子?”
乙:说的是啊?
甲:“一个人入道哪行啊?死后升天堂,那道儿黑,不好走;一家子要全入了道,佛爷就慈悲了,赐你们一盏天灯,再上天堂,道儿就亮了。”
乙:嗬。
甲:我一想,这……怎么?这佛爷对团体的还有优待?
乙:优待团体呀?它不那么回事。你们一家子全入道,人多钱就多了。
甲:一会儿把我带到一个地方,就是一个普通住宅,门前什么表示也没有。带到里边儿去一看:北房三间,里面挺阔,硬木的家具,黄缎子桌帘儿,黄缎子蒲团。她还告诉我很多人呢。
乙:什么人呢?
甲:那里边有什么,那个叫“虔人”。
乙:哦,虔人。
甲:啊,什么“坛主”,什么“点传师”,还有“乾三才”、“坤三才”。
乙:哎!
甲:还有两个小孩儿,叫“痰桶”。
乙:痰桶?那两个小孩儿叫“坛童”。
甲:对!“坛童”。那个坛主拿起香来,点着了以后,扦在炉内,站那儿嘴里直嘟囔。
乙:这是祷告呢?
甲:不!算账哪。
乙:算什么账啊?
甲:今儿个有八个入道的,他来十六块。
乙:算这笔收入呢。
甲:嘟嚷完了,趴地下就磕头。
乙:磕头不是跪着磕吗?怎么趴下呀?
甲:他们说这叫“大参”。
乙:哦!大参?
甲:我说:“有牛扒没有?”
乙:牛扒呀?那是西式大餐哪。
甲:他磕完头,站起来。我们那王大娘度的我呀,还得到神仙那儿去给我求哪。她也来份“大参”。
乙:也参?
甲:参完了以后,说了一大套儿词儿。
乙:说什么呀?
甲:“弟子王张氏,今度到东圣神州、亚细亚州、河北省、北京市相声演员侯宝林愿入我道,今后度人倘有反悔,化为脓血而亡。”
乙:哎!你怎么起这么重的誓啊?
甲:我没言语,全是她给说的呀!
乙:你说这倒霉不倒霉。
甲:据说神仙对我印象还不错。
乙:是吗?
甲:没有什么坏的反应。
乙:这还好。
甲:让我也来份“大参”。
乙:你怎么样啊?
甲:那我就“餐”吧。
乙:参吧。
甲:磕完头,跪在那儿不让我起来。
乙:干什么?
甲:点传师过来给我点法。
乙:点法?
甲:这个样,“一指中央会,万法得超然。”(动作)
乙:干吗?抓什么呢?你这胡抓呀!
甲:点法呀,告诉我:官、印、诀。
乙:什么叫“官”呢?
甲:两眉当中,这个地方叫“官”。
乙:官。
甲:又叫“天门”。
乙:噢,天门。
甲:哎,他说:“你没入这道以前,天门不开,死后灵魂由打头顶出去,奔阴曹地府;一点这儿,天门就开了。这要再死了,灵魂由打天门出来,就奔天堂。”我一想:这也危险啊。
乙:这有什么危险呢?
甲:一点这儿,天门就开了?
乙:“天门”就开啦。
甲:“软桶”就输啦。
乙:哎……干吗?推牌九呢?这叫“官”。
甲:两手一合,这叫“印”。
乙:噢,这叫“印”。“诀”呢?
甲:诀?诀是嘴里头有那么五个字儿。
乙:哪五个字儿?
甲:“五字真言”嘛,那个叫什么——“我现在没辙”。
乙:不,不!不是那个五字真言吗?那五字真言是“无泰佛弥勒”。
甲:噢!你是一贯道。
乙:哎……不是!
甲:那你怎么知道的?
乙:我听人说的。
甲:对了,就这词儿。起来以后,给我一个蒲团,让我那儿打坐。
乙:打坐?
甲:还告诉我四句最要紧的话。
乙:什么话?
甲: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遇见大灾大难就念这四句。
乙:什么词儿?
甲:“一进朱皇宫,参拜先天佛,定禅先修道,二六请金屏”。
乙:哎,好!又改“顶牛”啦!
甲:反正就这么个意思吧。念这四句。
乙:有什么好处?
甲:闭着眼睛念,念过一百遍,想看谁都看得见。
乙:看谁呀?
甲:咱们试试啊。说……我父亲死了好几年了,我想看看。
乙:行吗?
甲:“闭着眼睛念。”
乙:哦,就念这四句。
甲:“念过一百遍,别睁眼,闭着眼睛往前看,前边出现一个白光,看那白光里有人儿,仔细看,那就是你父亲来啦!”
乙:那你念了没念?
甲:念啦!念了二百多回呀,腮帮子都念酸了。
乙:那你瞅见白光了吗?
甲:甭说“白光”啊,连“周璇”也没瞧见。
乙:那你还看电影去吧。
甲:纯粹蒙事儿啊。
乙:可不蒙人吗。
甲:哎!这老太太可真信。
乙:信这个。
甲:她有了病,她不信大夫,上坛上求炉药。
乙:炉药?香灰呀?
甲:啊。烧股香,跪在那儿等着十几分钟,香烧完了,拿大碗一擓,横有半斤多。
乙:那吃一点儿就得啦。
甲:不,拿水和和,全吃啦。
乙:半斤都吃了呀?
甲:明儿不好,还接着吃。
乙:好嘛。
甲:一连气儿吃了一个礼拜,病也没见好。
乙:那接茬再吃啊。
甲:她也不吃啦。
乙:怎么?
甲:拉出屎来跟砖头一样。
乙:这香灰哪能治病哪?
甲:老太太这病,一个礼拜没治,坏啦!
乙:怎么样?
甲: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乙:起不来炕了。
甲:哎,她让儿媳妇儿上坛上给求神方儿去。
乙:怎么着还求呢?
甲:求来神方,就几味草药,就这药引子不好找。
乙:什么引子啊?
甲:人肉汤。
乙:人肉?
甲:哪儿有卖人肉的?
乙:没地儿卖。
甲:坛上给出主意了。
乙:出什么主意?
甲:让儿媳妇在大腿上拉块肉,够二两就行了,给老太太熬汤煎药。
乙:嗬。
甲:一连吃了四服药,老太太也没好;儿媳妇也趴下啦。
乙:怎么儿媳妇也趴下了?
甲:短半斤肉啦。
乙:对呀。
甲:得亏这老太太死了。你想:这老太太要是病仨月!
乙:这儿媳妇?
甲:那非剐了不可呀!
乙:没肉啦。
甲:哎哟!老太太死了以后,这儿媳妇这个哭啊!
乙:这还哭她呢?
甲:哪儿啊,她疼啊。
乙:对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