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转一篇论金庸的,前后都掐掉了
以下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为序,三言两语,小说金庸。《飞狐外传》,文字新式,意念则偏向传统侠义,胡斐在大雨商家堡中登场,令人眼前一亮,但成年之后则麻木许多,恰如倪匡所言,“不能霹雳一声,豪雨如注”。袁紫衣莫名其妙,拖累小说跟着乏力。好在程灵素一俊遮丑(偏偏书中说她面有菜色,并非丽人),其为胡而死一场,是金庸小说中极具水准的段落。在凤天南一事上着墨过多,以此往胡斐脸上贴金,是很欠思量的布局。小说的旁枝倒别有洞天,马春花、苗人凤等人时隐时现,抢去主戏不少风光。
《雪山飞狐》,以一日写百年恩仇,结构特别。世纪旧帐,本无足观,不料带出胡一刀和苗人凤的斗战,光彩夺目。两大豪士背后,有位胡夫人,洒脱舒朗,不让须眉。这部小说里有不少玩笑闲笔,那位娇滴滴的苗若兰,就惹出无数风情。读者往往为结尾的死局屏气,却忘了怜惜苗大小姐在雪地里睹物痴心的款款情怀。
《连城诀》经常被人忽视,大概因为其太过黑暗。读者自我替代主角的潜意识,在本书中无法满足,自然气闷。但人间本来恶事连番,金庸不过集中展现而已(本书后记叙述故事来历,是一篇极好的散文)。狄云虽苦,终有水笙绝地守望;丁典与凌霜华何辜,陷入凌退思掌中,生死相许成空。小说回目直白,“乡下人进城”、“空心菜”、“梁山伯·祝英台”,看似平凡,用心良苦。最难忘“砌墙”一章,当年破卷之寒气,至今逼人。
《天龙八部》气象万千,悲天悯人。煌皇百万言,发端于段公子全无机心之笑,收尾于慕容“皇帝”魂游象外之醉。笑从何来,醉归何乡?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为谁痴,舟车劳碌?为谁哭,血泪山谷?青衫磊落,奔腾如虎,叫单于折箭,奋英雄怒!当击掌随行,当浮大白共舞,此去雁门不回顾,相忘江湖……
《射雕英雄传》格局正大光明,恰是郭靖人生写照。老菜式本让食客反胃,郭小子这道主料更是俗物,偏生掌勺的“金”牌大厨妙手迭出,将旧谱翻新,爆炒焖烧,清蒸醋溜,令陈年老货生机勃发。本书并非金庸作品顶峰,却可能是众多读者心目中的最爱。人物性格极端,情节起伏跌宕,结构四平八稳,在在与传统说书契合,读来赏心悦目,爱不释手。黄蓉的机变精灵,令许多人平生第一次愿意当回傻帽,取郭靖而代之。
《白马啸西风》是金庸小说中的散文诗。大侠心胸之细腻,在此书显露无遗。书中的迷宫、武战虽然颇费心思,但始终不及草原上百灵鸟的夜歌动人。李文秀雪天听私语,少女情思,凝格于此,终于老马相伴,寂寞南行,试想红颜心老,此生何堪?
《鹿鼎记》以《明史》惨案开篇,展示无穷变数。金庸自由主义的不羁心态,跃然纸上。本来朱笔落判,不料中途拐弯,声色俱丽,春光灿烂。你可以怒目相向,将韦爵爷下放,感悟中国有此混帐,难怪差点完蛋;你也不妨心驰神往,恨不能一脚踢开小宝哥,鹊巢鸠占,沉迷七喜温柔乡!
《鹿鼎记》的皇宫是放大镜中的丽春院,《笑傲江湖》的武林是显微镜下的权力场。《鹿鼎记》实写宫廷生活,绝妙却无情,读来终究怅然若失;《笑傲江湖》专注于豪士逸客的欢喜与哀愁,让政治倾轧幕后垂帘,顿时摇曳生姿,沁人心脾。金庸的幽默搞笑之功和野史笔记之能在本书集中喷发,桃谷六仙嵩山顶上肆无忌惮的群口相声,每读必笑翻;祖千秋黄河舟中引经据典的独沽酒史,重温仍醺然。仪琳师妹西瓜地中的流泪,莫大先生洞房外的动琴,岳灵珊驿道旁的遗吟,任盈盈山涧下的倾心,令狐冲华山上的醉酒……最难忘月色下的冲盈轻语,还有那位昙花一现的曲非烟。《笑傲江湖》最得我心,真正人间极品。
《书剑恩仇录》前半段救文泰来的戏相对精采,放走乾隆之后,整个故事就梦游一般,无可救药了。金庸初出茅庐,偷师桥段屡见不鲜,生吞活剥,消化有些不良,情急之下,只好图一时痛快。陈家洛智商固然不高,情商更是可怜,天资本就不良,又被江山社稷之类的猪油蒙了心,两手抓,两手却都不硬,连累青桐叶落,公主香销。于是,“茫茫愁,浩浩劫,……是耶非耶,化作蝴蝶”。读者一路同仇敌忾,末了心里空空,无处着落,郁闷之情,无以复加。
《神雕侠侣》是我“复习”最少的金庸小说。受《射雕》影响太深,极爱郭黄,而杨过屡犯二人,为我痛恨。今天回头再看,还是不喜杨过和小龙女,这对侠侣为爱反抗世俗,情状令人动容,但太过自我,眼光狭隘,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实不足取。本书主角性格偏执,情节设计边缘化,处理情感的手法极端。但金庸兵行险着,敢于直写郭、黄中年后的深刻变化,理当击节赞赏。全书的真正亮点是黄蓉和郭襄母女。黄蓉的殚精竭虑,郭襄的豁达深情,在“秋风清,秋月明”的尾声中,化作襄女泪,飞落华山巅。
《侠客行》玩孪生兄弟把戏,通篇神不守舍。武林秘籍,原来文盲才能领会,知识成障,意味深长。书中女角都不可爱,只有闵柔的母爱横溢,显出几缕生气。僵守诺言的谢烟客远不及南海鳄神妙趣横生;不三、不四老粗而已;还好有两位“赏善罚恶使”神出鬼没,作全书的强心剂。
《倚天屠龙记》完结“射雕三部曲”。天涯思君不可忘,江山有待朱元彰。武林争霸原来是为政治角力开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大侠也难笑春风。乾坤挪移由不得我,青笔描眉同样不得安生,芷若推窗,无忌心寒,郡主含笑,殷离迷惘。小昭,小昭呢?――“长风掠帆,犹带呜咽之声”……金庸在本书中寄寓诸多个人情感,对武侠世界有仇必报观念的翻转,对“幼吾幼、老吾老”及同胞情义的泼墨浸染,使全书丰沛激荡。后记娓娓评说人物个性,间杂政治、创作论点和内心情境,宜细读。
《碧血剑》拿中外关系开路,婆婆妈妈;用张朝唐引出袁承志,罗罗嗦嗦。袁大侠个性不够清晰,眼光也有问题,整部小说因此尴尬别扭。解铃还需系铃人,麻烦张朝唐辛苦,再跑一趟,把袁兄带走了事。至于异域上演的反客为主、妇唱夫随等好戏,就不足为外人道也。正片平平,花絮却精采,附录《袁崇焕评传》水准之高,出人意料,查先生举重若轻的道行,不作第二人想。
《鸳鸯刀》可谓长篇武侠灌水贴。杀人利器镌刻“仁者无敌”,与香烟盒印制“吸烟有害健康”异曲同工。书中笑料俯拾皆是,层出不穷。各路高、低手群策群力,合演一幕古典无厘头,莫非有所指么?有即是无,正如周总镖头一肚子的江湖山海经,头头是道,却全是废话,但如此废话,却叫看客心花怒放,想必金庸写得也很开怀吧?
《越女剑》借范蠡、牧羊女为药引,大话“西子捧心”之典故,别出心裁。小说行文如越女浣纱,温婉可人。金庸计划中的系列武侠小品,最终只有这一剑成功穿心。
金庸抓乾隆试刀,提康熙祭旗,首尾相连,康乾盛世。他纵横江湖的时代,也正是武侠小说的盛世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