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民俗学民间文学开课情况统计
各位老师同学,我想统计一下各位所在学校本科学生所开民俗学民间文学的课程情况,以便于我们加强这方面的交流。按大学名称,课程名称(必修或选修),授课老师,班级,授课情况介绍(最好加上一两个同学或授课老师的联系方式);需要大家的配合,感谢大家了!!![ 本帖最后由 恩施土家 于 2009-11-17 18:54 编辑 ]
回复 1# 恩施土家 的帖子
长江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选修) 孙正国老师 中文系大二下 ;神话学(选修)孙正国老师中文系大三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学部民俗学(必修)孙正国老师中文系大二下 湖北民族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民间文学(专业课) 柳倩月老师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上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第二学位专业,民俗学,二年级开设,
夜大学,中文专业,民俗学,二年级开设,
系本科生,导师制度,民俗学导师每人限带6人,主要进行专业著作阅读和民俗学专业论文撰写。自三年级开始,专业阅读书籍若干,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共计两篇。
另外相关课程:
神话学,本科三上,
人类学,本科三上。 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
1、民间文学概论(文学专业规定性限选/大三下),陈连山老师
2、中国民俗学(必修/留学生/大二上),王娟老师(往年由陈泳超老师开课,本学期二位老师因故互调)
3、中国民间文学(必修/留学生/大二下),陈泳超老师
4、民俗学(通选/全校),陈泳超老师(往年由王娟老师开课)
5、民俗研究(通选/全校),王娟老师
6、中国神话研究(限选/本系/一般秋季开课),陈连山老师
7、散曲研究(限选/本系/一般秋季开课),黄卉老师
8、元杂剧精读(限选/本系/一般春季开课),黄卉老师
谢谢老师!
谢谢姚老师,学习了!真想去听听北大的课!!! 中国计量学院,民俗学,何兆泉老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二开设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09-11-20 13:19 发表谢谢姚老师,学习了!真想去听听北大的课!!!
汗~~俺只是小小研究生一枚,这称呼实在当不起呀……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大三开设民间文学课程,大四开设民俗学(专业选修),主要由郑长天、漆凌云老师主讲。
另外还有中国民俗学、影视民俗学的通识选修课。
回复 9# 心系竹枝 的帖子
湘潭大学,早有耳闻,希望以后能多交流,湘大的老师可以出来展示展示 湘大是一片热土,湘大的师生热情期盼着能与全国各地的民俗爱好者交流!湘潭大学民俗学社创建于1983年,是我校最早的学生社团之一,也是全国最早的三大高校民俗学会(社)之一。学社是为调查民风民俗、展示民俗风采、研究民俗理论而设立的群众性学术团体,集学习、娱乐为一体,寓教于乐,长期举办“田野采风”、民俗征文、民俗文化风采展、民俗知识讲座、手工制作竞赛等有特色、参与性强的活动,让社员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既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又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情。
一、关于民俗
全国各族人民的民俗文化,正如一根长长的丝线,把人的肉体生命、文化生命的各个阶段连串起来,从而实现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文化有雅俗之分,“俗为雅先”,“俗文化”带来新鲜的泥土芬芳和浩瀚大地的广博,“雅文化”则形而上地为我们筑造了一片自成体系的知识天空。民俗文化本身特有的生命力不仅不会消亡,而反而会愈增其美,愈发地绚丽夺目。民俗文化作为一种辉煌的文化传统,必定会像酒一样愈陈愈香。
二、发展历程
1、三易其名三岁而立
1983年,中文系成立民间文学研究小组,后更名为民间文学研究社,1984年《竹枝》的出版,标志着民俗学社正式成立。
当代著名诗人彭燕郊老先生《在湘大的日子》里说:“有两件事给我很大的鼓舞:第一件是成立了‘民间文学研究室’,这在国内算是比较走先一步……在《湘大学报社会科学报》上出了一期《民间文学专号》。
2、成长足迹
1981年湘潭大学招考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生,袁铁坚同学在中国旅行社深圳华桥城主持的《民俗文化村》被公认为有示范性的创举。
1983年,第一任社长黄海舟创社。
1985年,湘潭大学报开辟民俗民间文学专刊同年,湖南省民间文学研究会吸收民俗学社会员黄海舟、尹秀兰﹑陈集亮﹑刘群伟四位同学为会员。
1986年,云南大学 朱宜初教授﹑辽宁大学乌丙安教授等专家对民俗学社成立三周年写来了贺信。同年中文系举行大型元旦征联活动,由民俗学社主办。
1989年,民俗学社影响力扩展到全国。《中国文化报》上刊登《湘大民俗学社成绩卓然》一文:“5年来,民俗学社100多个会员不畏严寒﹑酷暑,利用假期深入乡村实地采风。据不完全统计,他们搜索整理了数百万字民间文化资料。在《楚风》、《民间文学》、《采风报》等省内外刊物发表了百篇民间文学作品或论文。”
1989年5月,上海民俗文化学社第五期特刊《民俗文化研究通信》上也有关于湘潭大学民俗学社的报导。
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何东昌为湘大民俗学社题辞。北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段宝林来信致贺。
1994年,这是不平凡的一年,湘大民俗学社不知不觉走过了十周年。在这十年里民俗学社走出了自己的辉煌之路。当时举办了“十年元旦征联选萃”。
1996年,三位学生深入永州江华地区瑶寨采风,做出了《江华县两岔河乡过山瑶民俗调查报告》,在《湘潭大学报》和《湘潭日报》上均有相关报导。
1997年,法国科学家雅克• 勒穆瓦纳博士就民俗研究课题来校访问 。
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社寄来社刊《息壤》,创刊词上说他们的创刊很大一部分是受《竹枝》的鼓舞。
2005年,民俗学社前往响塘乡采风,拜访民间剪纸奇人吴升平。同年5月1日前往齐白石故居和生态保护区采风,拜访“十把金剪刀”之一的胡秀英。
2006年 举办“魅力文化”民俗图片展、民俗电影展播等活动。
2007-2008年 举办“万圣情结”民俗电影展播、“民俗漫谈” 讲座、“单骑走湘潭” 采风活动、永不“纸‘息纸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
2009年 第十四期《竹枝》成功复刊。
三、湖湘添翠竹,春来发几枝——特刊《竹枝》
“竹枝词”源自民间,为诗歌中的奇葩。竹枝空荡荡的心,挺拔的干,低垂的叶,正是民俗工作者 “实干虚心,蓬勃向上眼睛向下”的形象写照。
社刊《竹枝》中主要记录和收集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族风情、民歌、谚语、民间习俗、社团动态等内容。
《竹枝》从1984年到1996年,共出版了13期,96年因故停刊。2009年复刊。
四、指导老师风采
1、王建章教授
文新与新闻学院退休教师,湘潭大学民间文化研究社研究员。1938年生于湖南双峰。从小热爱民间文化,一生致力于民俗研究,被称为“奋斗不息的民俗牛”。曾任湘潭大学民俗民间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稻作文化研究专家、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俗大典》、《中国传说故事》编委、《实用写作与口才》主审、《夜郎十八谱》特别顾问,并有专著《中国南楚民俗学》。常年担任民俗学社指导老师。
2、漆凌云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现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著有《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 原帖由 心系竹枝 于 2010-8-2 19:21 发表
湘大是一片热土,湘大的师生热情期盼着能与全国各地的民俗爱好者交流!
湘潭大学民俗学社创建于1983年,是我校最早的学生社团之一,也是全国最早的三大高校民俗学会(社)之一。学社是为调查民风民俗、展示民俗风采、 ...
就凭这段历史,湘大足以在民俗学学科发展史上留名千古,二十年,中国现代民俗学学科构建的成熟期也就二十年,居然还有一个大学的民俗学会与学科齐头并进,很不易~!!!
现在成立的什么协会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第一,湘大才是第一个!!! 华中师范大学(包括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 文学院 民间文学(必修) 林继富老师等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 民俗学概论(选修) 林继富老师等
华中师范大学 通选 文化学概论 陈建宪老师等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 故事学纲要(选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