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黄尚茂 于 2010-1-4 17:46 编辑 ] 原帖由 陈金文 于 2010-1-4 01:10 发表
作为老师,我对你们在学问方面有很高的期望,但并不苛求。短期来看,仅要求你们体面地通过硕士论文,顺利毕业;长远来讲,希望你们把握自己所长,尽力发挥,有所成就。就我自己而言,没有非让你们成学问家的意思,适合做学问的人终究属于少数,再说,适合做学问也不是什么光荣,与适合做理发师,适合做大厨之类没多少区别。...
这位老哥说得多实在。
顶一个先。 原帖由 陈金文 于 2010-1-4 16:42 发表
有人调查回来,对劳动人民的智慧赞不绝口,口口声声说自己热爱劳动人民。这如果不是虚伪的话,就是浅薄。想做劳动人民实在太容易了,我曾对一位青年朋友说,你爸爸如果不让你读书,你现在就是劳动人民。他马上领悟了我的意思,他说:“我不读书的话,真的就是那种人。”此后,他不再给我说他怎么崇拜劳动人民。研究佛教的做了和尚,研究基督教的做了牧师,是把自己的角色搞乱了,从研究者转化成了被研究者。要尊重自己的研究对象,你下乡去,说这是迷信,那是愚昧,这调查就搞不下去;但不要热爱,热爱自己的研究对象要不得。
看到这里,禁不住拍案叫绝!
大实话!
真实陈金文!
[ 本帖最后由 品三 于 2010-1-4 18:28 编辑 ]
回复 13# 田兆元 的帖子
嗯,就叫桂系民俗学派吧……呵呵:) 读了陈老师的论文,收益颇多,尤其感受到思辨的魅力,这也是陈老师着重强调的做学问应具备的品质。而且我特别喜欢看那些“商榷”的文章,做学问就应该有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氛围!回复 36# 品三 的帖子
谢谢品三兄表扬。记得曾有一位我们的学生在坛上亲切地称你品三叔,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弄清辈分的。穿上马甲,我就弄不清谁是谁了。--祝新年新气象!原来总觉得别人的学生能忽悠,现在发现我们的学生忽悠起来也十分了得,把老师们忽悠得都不好意思了吧!
讲一件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前年,本科生论文答辩,一个女同学在答辩后发表感言的时候讲了许多,其中提到“美丽的相思湖”,这时,我打断她:相思湖还有水没有?她说:没水了。我说:没水的湖还美吗?她说:不美了。一个青年老师不明白我为什么纠缠这个问题,我说: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她的生活态度,她希望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我是提醒她要面对现实。
现实总让人感到沉重,但你必须正视他,唯有如此,才可能有成功的人生。
[ 本帖最后由 陈金文 于 2010-1-5 11:28 编辑 ] 陈老师上课幽默风趣,我很喜欢听他讲故事,而且上知天文下通历史、地理,无所不知,怎一个“棒”字了的!!! 还有就是我发现陈老师的记忆力超好,很多小时候、小学课本上的东西他到现在都能记的一清二楚,真是超佩服,这是大实话~~~~
转:马老师的不同观点(民俗论坛话题讨论)
UID324 帖子595 精华14 积分6586 来自山东 在线时间87 小时 注册时间2008-12-16 最后登录2010-1-5 查看个人网站查看详细资料
编辑用户
禁止用户
编辑 引用 报告 评分 回复 TOP
马知遥
CFS注册会员
冒昧的问一句:没有热爱谈何研究?陈老师这里的研究者是否应该具有这样的素质:热爱和理性应是研究者都应该具备的素养。只是在不同的角色和场域中应有不同表现。你可以热爱民俗,但在研究时保持起码的职业性即理性的探究和专研。你也可以热爱爷爷,但把爷爷当做研究对象时,应该将其最为理性评判和探究的对象儿不应该带有私情。这就对研究者提出了 一个很高的要求。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7#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1-5 12:56只看该作者
“不要热爱,热爱自己的研究对象要不得。”其实热爱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如果从事某方便的研究而不培养热爱的精神,那么那可能将成为精神煎熬。许多研究生在选择考研究生时为了今后延宕就业压力选择考研或者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考研,功利性质很明显。但带着这样的功利心儿不培养对研究对象热爱之心,注定不会成为长久的踏实的研究者。
美好的情感热爱的激情,是对研究对象起码的态度。这不代表研究历史就是因为热爱战争,研究杀人犯就代表热爱杀人。我们所说的热爱其实有很多含义:对事业的激情和热爱,所以表现出对研究对象的极度关心。对历史的热爱让我们热爱所有有关战争的资料;热爱心理学,所以有必要研究同性恋或者畸恋者等等。我们不能丧失热爱的能力。
回复 42# 恩施土家 的帖子
这是知遥兄的贴子吗?--关于非遗的话题,我已经把作业做完了。--这个问题,可以简单地这样说,事实上大多数专业研究者并不是因为热爱什么才成了某一方面的研究者的;甚至于可以这样说,许多人走上了做学问这条路都未必是自觉自愿的。你说这些人都成不了好的研究者,本人觉得这话有点武断。
--对某些东西感兴趣与热爱是两码事。你说你对历史感兴趣,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说你热爱历史,我就不太明白。再说,我说的是不要热爱自己的研究对象,不是说不让你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民俗学专业与热爱民俗是两码事,热爱心理学也不等于热爱精神病。不要偷换概念吆。随便说一句,对自己专业的热爱也不是先验的,往往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是,在那个时候想热爱别的专业也热爱不成了。
--在研究过程中,本人尤其反对诗情的感悟。
--“你也可以热爱爷爷,但把爷爷当做研究对象时,应该将其最为理性评判和探究的对象儿不应该带有私情。这就对研究者提出了 一个很高的要求。”--是的,这个要求太高,世上基本找不到这样的孙子。
--欢迎继续批评!知遥兄直接把阵地转移到这里来吧。---后边还有回复。
[ 本帖最后由 陈金文 于 2010-1-6 00:02 编辑 ]
恕学生乱转言论
是我把您的话转到民俗论坛上去了,然后马老师发表了不同意见,实在不好意思啊,陈老师民俗论坛的帖:http://cfs.sofoo.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1305&extra=page%3D1 原帖由 陈金文 于 2010-1-5 10:09 发表
谢谢品三兄表扬。记得曾有一位我们的学生在坛上亲切地称你品三叔,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弄清辈分的。穿上马甲,我就弄不清谁是谁了。--祝新年新气象!
原来总觉得别人的学生能忽悠,现在发现我们的学生忽悠起来也 ...
我记得大约是前年吧,有一个学生跑到论坛来,对品三老师大加赞赏,还信誓旦旦地说要永远牢记品三老师的教诲。
我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有这么一个学生。
于是盘问了他一番。
结果他说:“难道你不是我敬爱的的陈金文老师吗?”
我倒。
原来前面送给我的那些礼物,全是给陈老师的。
后来这个学生解释说:
我在网上看你说话,觉得你就是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