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烟 发表于 2010-1-10 08:32:40

北京师范大学展示周之导师篇:董晓萍

董晓萍,辽宁省大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钟敬文教授的学术助手;现担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教育部国家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女教职工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女教授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北师大数字民俗学实验室主任等职。
个人简历
1987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从师钟敬文教授。
1989年7月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院)工作。
1994年8月至1995年8月在美国衣阿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R.David Arkush.
2001年8月至2002年4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合作研究,合作导师为Glen Dudbridge,研究题目为《中英民族志比较研究》。
2007年10月至今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民间文艺学、应用民俗学
曾担任的社会工作
1989年至2002年,担任钟敬文教授的学术助手;
2003年至2007年,担任北师大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现担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教育部国家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女教职工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女教授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北师大数字民俗学实验室主任等职。
开设课程
现代民间文艺学、田野民俗志、现代民俗学、全球化与民俗化
研究课题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华北文化个体户手抄本及其表演》(1996-2000)。
2. 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华北民间社团思想》(1996-2000)。
3. 北京市哲社会规划项目《水资源利用传统与现代化的民俗研究》(2001-2006)。
4.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近世中原民俗志与下层文化建设》(2001-2003)。
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俗文献史纲要》(2002-2003)。
6. 教育部大学数字博物馆北师大985子项目《数字故事博物馆》(2005)。
7. 北师大研究生院研究生精品课建设项目《现代民俗学》(2005-2007)。
8. 高等教育出版社资助项目《现代民俗文化管理》(2004-2006)。
9. 文化部政府横向项目《中国十大集成数字地图空间演示模型》(2005)。
10. 文化部政府横向项目《北京故事卷教学科研演示模型》(2005)。
11. 文化部政府横向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电子书》(2005-2007)。
12. 文化部政府横向项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数据库》(2006-2008)。
13. 文化部政府横向项目《中国节日志中的地方史志文献数据库》(2007-2009)。
14. 北京大前门投资有限公司企业横向项目《前门东区保护区历史文化调查与研究》(2005-2006)。
15. 中法国际合作项目《华北水资源与社会组织》(1998-2003)。
16. 欧洲人类进步基金会资助项目《世界大都市遗产保护经验网》(2004-2006)。
17. 中法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寺庙碑刻与社会史》(2004-2007)。
18. 中法国际合作项目《客家传统社会与电子书》(2004-2006)。
19. 中美国际合作项目《河北乡村社会现代史与民俗宗教》(2005-2007)。
20. 中法国际合作项目《北京行业文化和专业技术传承》(2006-2008)。
21. 中英国际合作项目《回族穆斯林女性历史文化与记忆》(2006-2008)。
代表性专著
㈠独著
1. 董晓萍《民俗学导游》,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
2. 董晓萍《杨慎》,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3. 董晓萍《说话的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2初版,2004重印。
4. 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董晓萍《全球化与民俗保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董晓萍《现代民俗学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 董晓萍《现代民间文艺学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 董晓萍《数字钟敬文工作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 董晓萍《北京民间水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㈡合著
1. 董晓萍、(美)欧达伟(R.David Arkush)《华北民间文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2.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董晓萍撰写第十四章《中国民俗学史略》,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 肖立、董晓萍《世纪老人的话--钟敬文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4. 董晓萍、(美)欧达伟(R.David Arkush)《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王宁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董晓萍撰写第“第三章”,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董晓萍、(法)蓝克利(Christian Lamouroux)《不灌而治—山西四社五村水利文献与民俗》,北京:中华书局,2003。
7. 王静爱主编《中国地理教程》,董晓萍撰写第四章第五节《人类遗产资源与开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㈢编著
1. 董晓萍、贺学君编《<红楼梦>的传说》,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0。
2. 董晓萍编《<三国演义>的传说》,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0。
3. 董晓萍编《<水浒传>的传说》,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0。
4. 钟敬文《钟敬文教育及文化文存》,董晓萍编,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2。
5. 钟敬文《钟敬文学述》,董晓萍整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6. 钟敬文《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卷),董晓萍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7. (外国民俗文化研究名著译丛),(美)洛德《故事的歌手》,尹虎彬译,钟敬文主编,董晓萍执行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
8. (外国民俗文化研究名著译丛),(俄)普罗普《故事形态学》,贾放译,钟敬文主编,董晓萍执行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06。
9. (外国民俗文化研究名著译丛),(俄)普罗普《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贾放译,钟敬文主编,董晓萍执行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06。

㈣译著
1. (美)洪长泰《到民间去-1918~1937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董晓萍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2. (美)欧达伟(R.David Arkush)《中国民众思想史论--20世纪初期~1949年华北地区的民间文献及其思想观念研究》,董晓萍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1995。

代表性论文(2005年前从略)

2005年
1. 学报、学科、学人,光明日报,2005年5月12日第9版。
2. Harmonization with Nature,in Nature-views 40 Countries,Morita Yuzo ed,Tokyo:Youth Friendship
3. Association in Japan Institute of Field Culture Research,2005,P70-83.
4. 清乾隆时期朝鲜使者手记中的北京民俗与政治,收入陈平原主编《北京都市文化的记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第459-486页。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评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43-49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采用,2005年第6期底126-127页。)
6. 现代民俗传承发展的评估,收入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编《2004年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出版。
7. 牛津大学藏西人搜集出版的部分中国民俗书籍,收入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编《新国学研究》第2辑第253-29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2006年
1. 粮食民俗与粮食主权,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41-49页。(①《浙江日报》同题目转载,2006年1月23日第11版《学海》专栏。②《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同题目转载,2006年第2期第167—168页。)
2. “三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55-58页下转83页。
3. 从非物质文化的角度看水,《中国水利报》2006年3月9日第5版。
4. 汉族社会的文化多样性—评劳格文《客家传统社会》,新京报,2006年5月12日第C10历史版。
5. 作为历史民俗学家的钟敬文教授,中华文化画报,2006年第5期第80-89页。
6. 休闲民俗,中华文化画报,2006年第5期第6-9页。
7. 大学圈中的学报效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在中国民俗学发展中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第15-18页。
8. 学者的农舍与家长,中华文化画报,2006年第11期第32-37页。
9. 钟敬文的节日研究与全球化时期的节日问题,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06年第3辑。
10. 对民俗学之父的反思—兼论“五四之子”和“农村民俗学”的概念对钟敬文的人生与学说的价值,天津社会科学院编《远去的大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11. 流动代理人:北京旧城的寺庙与铺保(1917-1956),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35-44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引用, 2007年第1期,第192页。2007年1月出版,CN31-1889/C;《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K4《中国现代史》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007年第2期,第174-176页,2007年4月1日出版,CN11-4116/C。)
12. 中餐民俗与现代厨房,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第23-30页。
13. 文化节与大众文化遗产学,群文博览,2006年第12期。
2007年
1. 概念与定位:三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第9-16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2. 故事遗产学的分类理论——兼评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和《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171-176页。
3. 高知女性与和谐教育,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3月8日第7版。
4. 仪礼与礼俗,中华文化画报,2007年第4期第12-17页。
5. 论民俗保护区的方案及其构成,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第18-21页。
获奖信息
1. 1993年,编著《〈三国演义〉的传说》获国家出版局全国图书奖“金钥匙”奖三等奖。
2. 2001年,被国务院评为教育事业突出贡献,被授予政府特殊津贴。
3. 2001年,项目《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创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育成果一等奖(董晓萍排名第三)。
4. 2001年,著作《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获中国文联首届学术著作奖“山花奖”二等奖。
5. 2002年,著作《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获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6. 2004年,著作《田野民俗志》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文联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二等奖。
7. 2004年,论文《将中立变量观点纳入民俗学研究——论钟敬文“一国民俗学”学说的形成》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理论文章二等奖。
8. 2004年,论文《钟敬文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优秀论文奖。
9. 2006年,著作《不灌而治》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 本帖最后由 林烟 于 2010-1-18 11:43 编辑 ]

陈海霞 发表于 2010-1-10 09:49:15

前辈学者,硕果累累!!!

闲看花开花落 发表于 2010-1-11 21:40:48

十多年前听过董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多年不见了,在此问候董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师范大学展示周之导师篇:董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