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展示周之导师篇:张福三
张福三,汉族,1938年11月生于四川忠县,195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1979年调回母校从事民族民间文学,神话学,民族文化学的研究和教学。曾任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主要学术著作有《白族文学史》(初稿和修订版的主要执笔者),《原始人心目中的世界》(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6.6),《走出混沌:民族文学的文化思考》(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9.12),《人的觉醒》(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4.5),《丽江古城》(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4.5),《云南地方文学史》(古代卷),《傣族民间故事选》(与人合作),《南诏文化论》,整理发表民间叙事长诗,故事,歌谣若干,发表论文50余篇。业余时间还从事戏剧创作,发表《我们的管家人》,《蒲公英》等剧本。创办并主编过文学期刊《金沙江文艺》。主要论文:
题名:太阳崇拜与异形眼睛——从广汉三星堆青铜器发掘说起
作者:张福三
单位: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年:2005
期:04
页码:38-46
关键词:太阳崇拜;;异形眼睛;;相似律;;变形
摘要:本文从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器的考古发掘出发,结合我国古代文献、原始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解读了太阳崇拜与异形眼睛之间的特殊联系,并进一步从原始思维的相似性上揭示出这种联系的原因。
题名:实用·解释·巫术·礼仪——对民间文学功能的再认识
作者:张福三
单位:云南大学中文系 云南昆明650091
年:2003
期:04
页码:23-31
关键词:民间文学功能;;文化环境;;实用解释;;巫术;;礼仪
摘要:民间文学是多种意识形态的综合体 ,有着多方面的功能 ,除了一般文学的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以外 ,还有实用、解释、巫术和礼仪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民间文学进入到不同的文化环境中 ,显示出不同的文化功能和价值。
题名:论民间文化传承场
作者:张福三
单位: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
年:2004
期:02
页码:27-34
关键词:民间文化传承场;;自然传承场;;社会传承场;;思维传承场
摘要:当前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加快 ,现代传媒的发展与普及、民间文化及其传承体系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因此 ,有必要深入到民间文化以及传承体系内部去寻求它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这里提出“民间文化传承场”这一概念 ,并从自然传承场、社会传承场和思维传承场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廊清和解释。
题名:太阳·乌鸦·巫师——对我国太阳神话的一点思考
作者:张福三
单位:云南大学中文系
年:2002
期:05
页码:30-38+80
关键词:太阳神话;;乌鸦;;巫师;;角色和功能;;巫术
摘要:本文从“乌”与“巫”的语音、颜色及二者在少数民族神话中的角色和在宗教文化中的功能等方面入手 ,对我国的太阳神话进行了解读 ,得出“乌者巫也”的结论 ,并认为乌鸦作为太阳运载工具、太阳之灵魂及它与原始宗教巫师异形同体的二重性是太阳、乌鸦和巫师之间相互联系起来的原因。
题名:笔底春秋 哲人丰采——《艾思奇传》笔谈
作者:黄平,马曜,张文勋,杨春洲,马啸原,良振,成志,张毓吉,李丛中,李缵绪,张永权,张福三,何耀华
年:1994
期:02
页码:1-8
关键词:艾思奇:9180,马克思主义哲学:2410,《大众哲学》:2161,马列主义:1113,传记文学:1022,哲学家:990,哲学著作:911,文学传记:690,《史记》:639,哲学思想:503
摘要:导语高黎贡山以她博大的胸怀,孕育了一颗中国新哲学的巨星——艾思奇。从遥远的边陲侨乡腾冲,到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艾思奇完成他和中国战斗的无产阶级同脉搏的新哲学系统。他的哲学思想,曾照耀过大众走向革命之路,也曾使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之折服。在三十年代,面对政治扼杀和哲学派别围剿,重塑哲学的形象,以《大众哲学》作为里程碑,使哲学从神圣的殿堂走出去,成为芸芸众生的思想武器。艾思奇是使“哲学”走出神圣的殿堂的首创者,他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广大青年所接受并成为他们走向革命指南的哲学家;是一个掌握几国文字,兴趣...
题名:云南民族创世史诗中的自主意识
作者:张福三
年:1994
期:04
关键词:创世史诗:7126,民族意识:3568,云南民族:2894,自我意识:2385,英雄史诗:2356,自主意识:2325,氏族社会:2155,原始人类:1690,氏族部落:1406,神话时代:1404
摘要:云南民族创世史诗中的自主意识张福三史诗,作为"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它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不仅显示了在内容上的惊人的丰富性、包容性,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往往把它作为人们区分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历史上不但有所谓的神话时代,也有所谓的史诗时代。...
题名:略谈白族民歌中的几种独特样式
作者:张福三 ,傅光宇
年:1980
期:06
关键词:白族调:5799,汉族民歌:4470,文学史:3325,大理地区:2604,麻雀:2502,初稿:2493,悲剧命运:2328,样式:1984,民族性格:1833,反义:1826
摘要:<正> 白族民歌,品种繁多。除了白族调这种基本样式外,还有一些独特的民歌品种。如串枝连、禽言诗、物喻诗、反义歌、打趣诗、谐音调等。过去,我们对白族民歌中的基本样式了解、研究较多,而对这些独特的白族民歌品种了解、研究较少。最近,为《白族文学史》的修改。我们深入到大理地区,着重调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搜集到了许多宝贵资料,使我们对这些独特的白族民歌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填补了《白族文学史》在这方
题名:试论龙崇拜与古代国家的形成
作者:傅光宇 ,张福三
年:1981
期:04
关键词:龙崇拜:6282,图腾崇拜:5160,氏族图腾:3672,部落联盟:2502,原始图腾:1824,历史现象:1544,母权制:1494,历史意义:1452,东夷部落:1451,遗迹:1403
摘要:<正> 龙崇拜,在我国历史上,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甚大。举凡天文、地理、历史、人物、习俗、节日、建筑、装饰,以及神话、传说、故事、歌谣、音乐、舞蹈、雕刻、绘画、竞技游戏、行文用语,无不有龙的遗迹在。“凡有井水饮处,莫不有龙”。一点也不夸张。它确乎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历史现象?根据龙崇拜借以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
题名:试论神话中的灵性、神性和人性
作者:张福三 ,傅光宇
年:1982
期:03
页码:89-94+46
关键词:人性:5956,原始人类:4437,艺术方式:3339,神话学:3273,动物故事:2589,神话故事:2032,生活哲理:1822,文学艺术:1748,意志:1699,现实生活:1690
摘要:<正>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神话一旦被创造加工出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就受到人类其它意识形态的影响、渗透。它里面有宗教的内容,有历史的影子,也有哲学的因素,甚至里面也包含着原始科学的萌芽等等。今天的神话学者们,宗教学者们,历史学者们,哲学家们,都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需要去利用它们,去解释它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然而我们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神话首先是作为一种原始的文学艺术而存在。它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文学艺术现象之一。
题名:简论我国南方民族的兄妹婚神话
作者:张福三;
年:1983
期:03
页码:83-88
关键词:各民族:4967,兄妹婚:4942,神话史诗:4174,南方民族:2696,精神文化:2335,纳西族:2281,人类:2203,再造:1962,原始先民:1923,洪水神话:1769
摘要:<正> 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神话,在我国南方各民族中广为流传。在彝、苗、瑶、壮、布依、白、哈尼、傣、傈僳、景颇、侗、纳西、怒、基诺、拉祜、独龙、布朗、崩龙、水、佤、汉以及台湾的高山等民族的神话史诗里,都有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内容,有的还与洪水神话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汉文古籍、古彝文经书、纳西族的东巴经里也有这方面的记载。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人们对它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有意义的见解。多数研究者认为,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神话,反映了我国南方各民族在原始社会里的血亲婚配的婚姻制度。而我们认为,这种仅...
题名:盘古“垂死化身”神话探析
作者:傅光宇;张福三;
年:1983
期:06
页码:118-124
关键词:盘古神话:6416,原始人:4306,化生:3154,探析:2607,彝族:2232,枫香树:2120,人类自我意识:2063,汉族人:1864,布依族:1832,神人:1719
摘要:<正> 盘古神话源远而流长。有关的汉文记载,首先见于公元三世纪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及《五运历年记》。此后,盘古神话、盘古遗迹与有关遗俗,遍及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河南、河北也有,但主要是在南方。至今,盘古神话或类似的神话尚广泛流传于南方瑶、苗、壮、侗、布依、布朗、普米、哈尼、白、彝各族及汉族人民中。在人们心目中,盘古是“开天辟地”的大神。然而,盘古“开天辟地”神话并不统一。早在二十年代,茅盾就已指出:徐整所记就是矛盾的两说。确实,《三五历纪》的“天地浑沌如鸡...
题名:天梯神话的象征
作者:张福三 ,付光宇
年:1984
期:04
页码:86-92
关键词:民间神话传说:7840,各民族:3892,山海经:2134,彝族:1926,象征意义:1856,原始人:1785,古代神话:1680,纳西族:1400,原始先民:1388,绝地天通:1327
摘要:<正> 在我国古代文献里,有许多关于“天梯”神话传说的记载,在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在流传。什么是神话传说中的天梯呢?产生天梯神话传说的现实根据和这类神话传说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这是本文要探讨的几个问题。在《山海经》里,有多处记载天梯的内容: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海外西经》)
题名:认真贯彻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 努力揭示白族文学的发展规律
作者:张文勋;张福三;傅光宇;
年:1985
期:02
页码:43-48+58
关键词:白族:5095,少数民族文学史:3856,实事求是:3402,文学发展:3305,传说故事:3070,发展规律:2908,发展历史:2655,科学原则:2148,修订:1890,文学作品:1878
摘要:<正>每个民族的文学,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水,在时代和生活的河床里不断地向前发展、演变和壮大。而研究和揭示这个民族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也应不断地进行修订,使之符合这个民族文学发展的实际。《白族文学史》初稿编写和出版于1959年,从那以来二十多年过去了,白族文学起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情况、新的资料、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使我们对白族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的认识也不断地加深和提高。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端正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题名:创世神话中“眼晴的象征”与“史前各文化阶段”
作者:傅光宇;张福三;
年:1985
期:01
页码:32-42
关键词:创世神话:6488,文化阶段:3199,象征意义:2923,眼睛:2851,纳西族:2797,非人类:2726,洪水:2584,西南少数民族:1792,人类社会:1725,史前:1693
摘要:<正> 当代日本学者伊藤清司在研究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的论文《眼睛的象征》中,引用了岩田庆治关于“眼睛具有‘智力’”的见解,并进一步指出:“眼睛的智力有优劣”,因而,创世神话所描写的远古人类眼睛形态的差异,不仅具有“道德的象征”意义,而且“深深地包含着‘文化’的意义。”这一见解非常深刻,很有见地。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观察一个人,
题名:原始工匠神形象的浮沉
作者:张福三
年:1986
期:03
页码:30-36
关键词:工匠:8466,神话传说:4065,神形:1991,天神:1239,铜铁:1175,原始社会:1134,彝族:1071,头人:940,冶炼:898,苗族古歌:881
摘要:<正> 在我国各民族的神话形象系列中,各类工匠神形象占据着一个较为特殊的位置。哈尼族的创世史诗《十二奴局》里这样唱道:“没有头人寨子不稳,没有贝玛天地不宁,没有工匠百业不兴。”史诗把工匠与头人、贝玛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三种高能的人”,他们是天神烟沙的儿子,是由三个鸡蛋孵化出来的,因而他们有浓厚的神性,不同凡响。在他们的观念里,头人是部落村寨的行政首脑,贝玛是沟通人神世界的使者,这两类人当然是重要的,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而工匠呢?他们有知识,有技术,掌握着当时的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关系着人类社会“百业兴旺”大问...
题名:论我国神话形象发展的三种形态
作者:张福三
年:1986
期:03
页码:51-57
关键词:各民族:4759,少数民族:4580,象形文字:3937,神话形象:3294,手势语:2913,逻辑思维:2167,合体象形:2106,思维方式:2038,相似之处:2038,发展变化:2017
摘要:<正> 神话形象不同于后世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它是人类社会艺术不发达时期的产物,是原始人类“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出来”的形象。它具有自己的形象特征和发展规律。近几年来,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神话资料(口头的和书面的)大量被发掘出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神话宝库,改变了
题名:民族史诗发掘的又一收获——评夏杨整理的《苗族古歌》
作者:张福三
年:1987
期:03
页码:75-79
关键词:苗族古歌:5402,民族史诗:4002,涿鹿之战:3522,苗族人民:3394,蚩尤:3220,神话史诗:3170,英雄史诗:2662,枫木:1162,黄帝:1057,收获:937
摘要:<正>中国古代有没有民族史诗,这是中外学者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中说:“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他这里提出的“民族史诗”,主要是指在艺术发展不发达阶段上,以叙述古代民族的始祖以及在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英雄人物的业绩,反映与古代民族形成有关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主要是民族部落之间的战争)的一种规模宏大的叙事性长诗,人们通称为英雄...
题名:凿齿神话的原始内涵
作者:张福三
年:1987
期:04
关键词:神话传说:4413,凿齿民:3882,氏族部落:3354,各民族:3294,习俗:2987,婚姻形态:2916,大坟口文化:2881,母系氏族社会:2691,少数民族:2324,原始人类:2227
摘要:<正>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许多在今人看来是那么不可思议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而且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比如在史前期,人类那些自我伤残行为:断指、纹身、拔牙、猎头、穿鼻、滴血、割礼、头骨人工变形等等,不仅曾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和辽阔的地域内存在,成为那时社会成员的共同的行动准则,而且就在今天的一些原始民族那里还可以找到它们的遗迹。伴随着这些奇特的行为,各民族传承着关于它们的许多神话传说。本文从史前社会生活的非物质层面与物质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去探索和揭示广为流传在我国南方各民族中的凿...
题名:我国原始神话中的农业经济色彩
作者:张福三
年:1988
期:04
关键词:神话传说:5586,各民族:4962,原始农业:4422,新石器时代:2413,原始人类:1982,史前时期:1910,史前文明:1722,原始文明:1675,采集渔猎:1674,南方民族:1621
摘要:<正> 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对人类、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使人类初步摆脱了对大自然的依赖,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生产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产品,由单纯的采集渔猎“天然产物”作为食物的“攫取经济”,转变为“生产经济”。这一根本性质的转变,为人类跨进文明时代奠定了物质基础。纵观世界史前时期原始文明的根株,大都植根于原始农业的沃土里。作为人类史前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始神话传说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和发展也受到农业经济的深
题名:原始人类对生命意识的反思——死亡、复活再生神话研究
作者:张福三;
年:1989
期:06
页码:45-52
关键词:生命意识:4920,复活:3752,再生:3672,原始人类:3499,神话:3494,死亡:2577,死而复生:2446,人类始祖:2020,个体生命:1894,西南地区:1860
摘要:<正> 人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对人的个体来说,从“摇篮到墓地”,不仅意味着生命的开始、继续,而且也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把死亡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他认为:“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之联系起来考虑的。辩证的生命观无非就是这样。”“生就意味着死。”这是对人的生命现象作出的科学的解释。然而,纵观人类的文明史,人们在达到这样的科学认识之前,却走了一条漫长的、曲折的和复杂的道路。比如灵魂、灵魂不死、死亡——复活再
由于文献检索能力有限,如有错漏,敬请谅解
[ 本帖最后由 眉间尺533 于 2010-4-6 00:55 编辑 ] 对神话一直都很有好感,但是都只是停留在感性层面上,急需理性分析的文章来填充一下自己啊 这些论题都很好,可惜没有标明杂志来源。 感谢张老师探索神秘的神话!呵呵…… 难忘张老师的激情与思辩!
张老师身上凝结着他这一时代学者的群体人格,他们经历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秉承了那个时代的治学根脉;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边疆民族地区的调查,对马克思的民族学理论能够娴熟领会运用,对民间文学、民俗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然,作为时代中人,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时代的局限,正如他们不可避免地卷入到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政治漩涡里,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与挫折。从这个方面来说,理解与关注是消解历史鸿沟的合理途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