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间尺533 发表于 2010-4-7 07:34:02

云南大学展示周之导师篇:黄泽

黄泽,男,1964年3月生,汉族,云南宣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1991年获民俗学硕士学位,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2003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为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生导师,民俗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会会员,云南大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广西民族研究》编委,云南省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长期研究方向为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俗艺术学。已出版的著作有:《西南民族文化与民俗——民族文化学的新视野》,《西南民族节日文化》、《神圣的解构——民族文化研究的多维审视》、《民族文化学》(合著)、《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在云南四千公里边境线上的旅行》(合著),《赫哲族: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调查》,《神话学导论》(合著)等,主编《中国各民族英杰》、《中国各民族年节祭会大事典》,《非物资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俗艺术与宗教艺术》等多种。发表民俗学,人类学论文40多篇。代表作有《民族民俗学刍议》、《论中国民俗学新世纪的学科发展》、《人类学与民族史结合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取向及学术渊源》、《族群视角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支系研究》、《云南未识别群体研究的族群理论意义》、《文化叠压带:多民族杂居区域的文化层积关系》、《西南少数民族木鼓文化初探》、《云南氐羌系民族的天神神话与祭天》等,成果为《中国民族研究年鉴》、《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0余次转载评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各一项。是省级重点学科“民族文化学”学术带头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云南大学民俗学硕士点负责人。

部分著作:
《民族文化学》(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赫哲族 黑龙江同江市街津口乡调查》 (黄泽,刘金明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 , 2004 )
《中国各民族英杰》(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
《神圣的解构 民族文化研究的多维审视》 (广西教育出版社 , 1998)
《西南民族节日文化》 (云南教育出版社 , 1995 )
《西南民族文化与民俗 民族文化学的新视野》 (海南出版社 2008)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俗艺术与宗教艺术》 (海南出版社 2008)
《中国各民族年节祭会大事典》(合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赫哲族》 (高发元主编;黄泽编著,云南大学出版社 , 2004 )
《云南神秘文化之旅》(黄泽,木霁弘主编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0)
《西南民族节日文化》(海南出版社 2008)
《神话学引论》(海南出版社 2008)

部分论文及其摘要:
题名: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述评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云南昆明650091
年:2007
期:05
页码:105-110
关键词:神话;;中国神话学;;研究综述
摘要:20世纪的中国神话学在融汇中、西两种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学界在以西方神话学重新系统复原中国神话的工程告一段落时,应对中国独特的神话类型和发展道路展开相关思考。从俗文学、古小说、神话3个层次内容的影响关联入手,有助于获取正确的神话信息;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因为少数民族神话借助汉文古籍、少数民族古籍与民俗、口传而传承,所以必须借助西方人类学理论方法予以挖掘、激活,这有可能是中国神话学独特的文本类型和表述范式。

题名:神话叙事基本概念的历史演进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云南昆明650091
年:2007
期:04
页码:83-88
关键词:神话叙事;;概念;;演进
摘要:从古希腊时期到当下,神话叙事在不断地被定义和诠释中显示了多样的内涵,20世纪中国神话学的学术重心之一就是古今中外神话叙事基本概念的大汇聚、大碰撞。而劳里.航柯、马林诺夫斯基、大林太良、林惠祥、袁珂等人的相关见解构成了这一历史演进的过程。其中蕴涵的多学科内涵制约并形成了神话学的基本论域和方法。

题名:三江平原的渔猎民族——赫哲族
作者:黄泽;刘金明;
年:2006
期:08
页码:21-25
关键词:赫哲族:7079,赫哲语:3848,街津口:3603,三江平原:3499,大马哈鱼:1680,黑龙江省:1533,野生动物资源:1224,狩猎:1165,季节:958,生活方式:939

题名:人类学艺术研究的历程与特质
作者:黄泽;
单位:   云南大学中文系,
年:2006
期:04
页码:12-17
关键词: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历程;;特质
摘要:在简要回顾和梳理西方人类学与中国人类学在艺术研究领域的经典案例和理论倾向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学艺术研究的特质,并对人类学艺术研究理论建构提出了试探性的设想。

题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年:2003
期:06
页码:53-61
关键词:传统工艺;;特征;;构成;;多学科参与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在漫长历史时期创造、积淀了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传统工艺 ,成为多种学科研究的对象和材料。在全球化和文化变迁趋势的冲击下 ,传统工艺又面临从乡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困扰。因此 ,亟需加强调查研究 ,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对话、沟通 ,探索传统工艺的发展道路。

题名: 从怒江到独龙江
作者:张跃 ,黄泽 ,木霁弘 ,邓永进
年:2003
期:10
页码:47-50
关键词:独龙江:8232,高黎贡山:3152,“三江并流”:2251,怒江:2174,傈僳族:2050,“茶马古道”:1665,青藏高原:1455,云南少数民族:1175,自然历:1058,西藏察隅:940
摘要:2003年7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中国云南省的“三江并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江并流”从此成为云南的形象标志,也成为继丽江之后云南拥有的又一个世界级品牌。本文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曾先后多次在这一地区旅行考察,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领略“三江并流”地区的神奇与美丽吧。

题名:论中国民俗学新世纪的学科发展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云南昆明,650091
年:2003
期:01
页码:85-89
关键词:中国民俗学;;发展;;问题;;展望
摘要:20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历坎坷 ,为新世纪学科的继续发展既奠定了基础和走向 ,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1世纪的民俗学发展将重点着力于七个方面 :建构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品格 ;进行学科基础理论的开放性探讨与拓展 ;区域民俗研究进一步深化 ,民俗学流派日渐形成 ;分支学科与应用民俗学快速发展 ;微观的社区民俗志成为今后民俗志的主流 ,基层民俗学工作者将大有可为 ;民俗学与人类学、社会学的相互渗透仍将持续 ;民俗学学位点建设将稳步发展。

题名: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云南昆明,650091
年:2002
期:01
页码:11-15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西部开发;;文化保护
摘要: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题名:关于台湾原住民传统工艺研究的对话
作者:黄泽,光映炯
单位:云南大学中文系 ,云南大学
年:2002
期:01
页码:51-57
关键词:传统工艺;;物质文化;;工艺文化;;族群意识
摘要:传统工艺研究历来是民族学、民俗学、美学、民艺学、科技史、博物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台湾人类学者近年来推出系列调查报告和研究著作 ,从人类学物质文化研究的宏观背景确定传统工艺的范畴与特征 ,并注重从族群意识入手剖析传统工艺的象征层面及反功能结构。本文以学术讨论的方式介绍和评述上述成果 ,并结合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延伸性探讨。

题名:民族民俗学刍议——为庆贺钟敬文100华诞而作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云南昆明,邮编:650091
年:2002
期:01
页码:12-15
关键词:民族民俗学;;渊源;;对象;;方法;;实践
摘要:“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作为中国民俗学的建设方向,包括了“民族民俗学”这一分支。云南民俗学界的学科实践是民族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题名: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中文系
年:2001
期:01
页码:17-22
关键词:人类学;;民俗学;;渊源;;互动
摘要:我国的人类学与民俗学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渗透 ,并在异文化、本文化的学术取向上有所交叉。民俗学以人类学为背景学科 ,人类学亦借鉴民俗学方法、材料与调查手段以把握研究对象。本文通过研究主体透视人类学的民俗学取向 ,并从学术史的视角描述两个相关学科的互动过程 :渗透、交叉、融合

题名:云南未识别群体研究的族群理论意义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中文系!云南昆明 650091
年:2001
期:02
页码:26-31
关键词:族群;;族群理论;;包容性;;对应性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云南省尚有部分群体未被识别,相关研究也较为欠缺。导入族群理论分析云南部分群体的现状,认清族群关系与族群认同是解释其族群文化的两个主要概念,对于推动族群理论与我国族群问题实践的互动有一定价值。

题名:文化叠压带:多民族杂居区域的文化层积关系──以云南省为例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中文系!昆明,650091
年:2000
期:02
页码:24-29
关键词:多元文化;;文化层积;;族际文化冲突
摘要:当代云南多元民族文化系由七大族群相继迁入定居而层叠形成。本文运用地质学、考古 学地层叠压图式分析了云南省、滇中地区、沿边境地区三个层次不同的文化叠压带实例,论述了文化分 布缘于族群分布,族群迁徙导致文化传播、漂移。由于文化叠压带生成机制的作用,处于底层文化带的 族群及其文化易被湮没,而处于表层的文化形态亦并非特定区域的真实文化图景。力图揭示多民族杂居 区域的文化分布、文化层积纵横两个方面的互动关系,对于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及族际文化冲突亦有启发 作用。

题名:民族文化学的学科建设与民族学的文化研究
作者:黄泽,马京
单位: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年:2000
期:01
页码:77-79
关键词:民族文化学;;民族学;;文化研究
摘要:本文认为5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学忽视文化研究,造成学科建设的缺憾。论述了90年代后民族文化学的理论建设对于民族学重倡文化研究、加强民族文化研究的系统理论指导,以及促进民族学与人类学交流融通的意义。

题名: “民族文化学”理论建设笔谈人类学本土化的实践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年:2000
期:01
页码:51-52
关键词:人类学本土化:7358,民族文化学:5404,理论建设:2772,文化人类学:1664,文化研究:1390,少数民族文化:1293,人类学理论:1012,文化形态:804,西南民族:719,学科建设:627

题名:人类学与民族史结合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中文系
年:1999
期:03
页码:9-14
关键词:人类学;;民族史;;结合研究;;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80年代以来我国人类学发展中与民族史学科的结合情况 ,涉及人类学与民族史结合研究的方法论、发展方向、研究领域、学科名称等

题名:打破门户之见实施学科大联合——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一
作者:徐杰舜,黄泽
单位:广西民族学院汉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中文系
年:1999
期:02
关键词:人类学;人类学学者;门户之见;学科大联合
摘要:本文认为人类学在中国还只是少部分学者的象牙塔之梦,建议打破门户之见,实施学科大联合。

题名:半个世纪以来三套“西南民族文化研究”丛书评介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中文系!昆明,650091
年:1999
期:01
页码:115-118
关键词:西南民族:6060,文化研究:6006,民族文化学:2841,西南研究:2235,西南少数民族:2119,云南大学:1666,少数民族文化:1628,西南地区:1385,中国少数民族:1134,中国西南边疆:998
摘要:本文对40年代的《西南研究丛书》,90年代的《西南研究书系》、《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丛书》的出版缘由、过程、书目及重要著作等予以评述,试图勾勒"西南民族文化研究"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题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几种模式——略谈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基础工程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生物系,云南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年:1998
期:07
关键词:民族文化大省:5878,文化保护:4727,云南少数民族:4190,民族传统文化:3348,云南民族文化:1820,云南民族村:1676,各民族:1661,生态道德教育:1636,文化传承:1269,生态教育:1070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几种模式——略谈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基础工程黄泽一进入20世纪以来,以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为载体的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日益面临严峻的冲击。于是,文化变迁成为描述中国各民族现代化进...

题名:试论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西南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年:1998
期:02
页码:63-69
关键词:民族文化:6349,人与自然:3531,原始文化:3025,文化生态:2977,生态观:2712,各民族:2358,物质生产方式:2199,文化变迁:2096,工业文明:1951,科学文化:1797
摘要:本文提供了一个从自然生态即自然环境因素、文化生态即社会人文因素认识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视角,剖析了自然与人关系演变史的三个阶段上民族文化的相应特征;列举了政治组织形式、战争、迁徙等文化生态条件对民族文化的规约。从自然和社会的双重背景论证了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

题名: 民族文化学的方法论建设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年:1997
期:04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6184,民族文化学:5934,方法论原则:2893,少数民族文化:2275,民俗学:1962,文化相对论:1932,中国少数民族:1462,民俗文化:1156,整体观:1127,比较观:806
摘要:民族文化学的方法论建设黄泽民族文化学作为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它是在对少数民族文化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汇集和描述研究的基础上,亟需总结升华出一些规律性认识的迫切要求下出现的。方法论的建设已成为民族文化学理论建构中尤其重要的...

题名: 西南少数民族木鼓文化初探
作者:黄泽
单位: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年:1992
期:04
页码:58-64
关键词:木鼓:9467,苗族:1258,西南少数民族:1234,氏族:1193,象脚鼓:1126,景颇族:1066,舞蹈:1009,祭器:953,木鼓舞:876,基诺族:855
摘要:<正> 在我国西南的苗族、景颇族、哈尼族、基诺族、佤族、傣族、布朗族等民族中,广泛存在着以原始木鼓为载体而兼具宗教祭祀、氏族家族、祖灵象征、音乐舞蹈等多种文化功能的木鼓文化。木鼓,既是这些民族音乐舞蹈活动中最主要的乐器,又是原始宗教祭祀中的祭器,至今在社会生活中仍发挥作用。木鼓乃是一项重要的人类原始宗教祭祀和原始音乐文化的遗存物,本文拟从实证出发,探讨西南民族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题名:红河哈尼族造型文化简论
作者:黄泽
年:1991
期:02
页码:42-46+65
关键词:文化特征:4212,西南地区:4089,造型特征:4025,西南边疆:3527,原始文化:2778,哈尼族文化:2627,自然环境:2594,文化遗存:2579,雅砻江:2156,民族:2053
摘要:<正>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中就已记载了包括哈尼先民在内的“和夷”分布在自雅砻江流域以南的广大西南地区。至迟到唐代,哈尼先民已进入红河地区。红河南岸哀牢山腹地的地理阻隔作用,以及梯田内封闭的农耕生产体系,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使得红河哈尼族社会中保留了大量原始文化遗存。造型文化即是这一原始文化的形态之一。哈尼族造型文化由原始工艺美术、器用文化、建筑艺术(环境文化)组成。在这种造型文化中,实用原则、宗教内涵大于审美的形式法则,审美的形式法则较为初始、朴稚。在...

眉间尺533 发表于 2010-4-7 07:38:16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田兆元 发表于 2010-4-7 12:27:55

黄泽先生努力把云大的民俗学建设成研究西南特色,民族民俗特色的一个学科,这对于建构西南意象已经很有功劳。民俗学不是研究世界文化的,虽然需要开阔的视野,但地域化是其特质。
今天看来,中国民俗学已经有多支队伍在突破发展,云大要把西南一片带起来,可谓任重道远。
祝黄先生取得更大的成就。

英古阿格 发表于 2010-4-19 10:27:53

正如不少民俗学者转向人类学,黄老师在这方面也是先行者,但在当下多元化语境下,学科之间的对话、互借、互构成为大势所趋,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共谋其实也是双赢的理性选择,学科范式上的拿来主义是本学科不断得以拓展的内在动力。
说实话,我也是在读民俗学研究生时,从黄老师那里打开了一扇人类学的天窗。感谢黄师!

qingyueling 发表于 2010-7-1 21:03:54

黄教授的联系方式

小女子想报考黄教授的研究生,急求黄泽教授联系方式,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大学展示周之导师篇: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