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展示周之“学术讲座”
浙江师范大学举办“文化遗产日”主题讲座作者:张彩霞 发布时间:2008-06-14 21:50:18 来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点击数: 30 作为第三届“文化遗产日”活动内容之一,6月14日晚,浙江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王巨山博士在基地做了题为《社会思潮与文化遗产保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谈起》的讲座。基地主任陈华文教授、方向负责人杨和平教授以及相关教师与学生三十余人参加了该讲座。王巨山博士由文化遗产与社会思潮的基本概念界定谈起,从社会思潮角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背景进行再认识,重点阐述了文化民族主义对日本、韩国、法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行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回顾了百年中国传统的流失,最后提出对于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我们以从自身与历史的角度寻找答案。
随后陈华文教授对讲座内容做深刻点评,大家也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郑土有教授来浙江师范大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作专题讲座
郑土有教授来浙江师范大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作专题讲座作者:钟红清 发布时间:2008-09-16 17:16:32 来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点击数: 25 2008年9月15日上午9点半,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日本新泻县立历史博物馆共同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郑土有教授应邀来浙江师范大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的专题讲座。郑土有教授从“保护体系”和“保护经验”两方面对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全面、精辟的阐述,并着重对日本保护经验中的“主体性保护”和“儿童第一保护”理念进行举例说明。
http://www.zjfeiyi.cn/d/file/xinwendongtai/xinwenzhuizong/2008-09-16/27768dec4e1481cd0eb7ac67f800da8c.jpghttp://www.zjfeiyi.cn/d/file/xinwendongtai/xinwenzhuizong/2008-09-16/b67c5a263ba6f8a526be4a1cc811ff9a.jpghttp://www.zjfeiyi.cn/d/file/xinwendongtai/xinwenzhuizong/2008-09-16/ecdd42ae8b8df33db337027b6c2827b8.jpg
王淼主任来浙江师大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表达》专题讲座
王淼主任来浙江师大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表达》专题讲座作者:浙师大非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01-06 14:49:47 来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点击数: 442010年1月5日下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淼在浙江师大为全校师生做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表达》专题讲座。浙江师大省非遗研究基地主任陈华文教授主持讲座。
http://www.zjfeiyi.cn/uploadfile/201001/20100106145410925.jpg马亮 摄
王淼主要从非遗保护层面,以浙江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表达”进行了阐述。
http://www.zjfeiyi.cn/uploadfile/201001/20100106145450530.jpg 马亮 摄
首先,他回顾了四年来浙江省非遗保护的总体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他认为,浙江省之所以能在非遗保护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如连续在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排名全国第一,是与省委、省政府和省人大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分不开的。原省委书记习近平和现任书记赵洪祝都曾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加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为浙江省非遗保护工作扎实有序的推进和良好保护氛围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其次,王淼具体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大普查”、“构建金字塔名录体系”、“突出传承人保护”、“传承基地与传承教学基地”、“搭建平台展示非遗”、“促进非遗走出去”、“多举措宣传非遗”和“建立同盟军”让更多的部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等10个具体方面,以浙江省非遗保护的鲜活案例为支撑,详细介绍了四年来浙江非遗保护工作进展、成功和取得的经验,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不时赢得阵阵笑声。另外,王淼还从“思路清、方向明”、“勤忽悠”、“破常规”、“抓典型”、“夯基础”和“搞运动”等六方面概括了浙江省非遗保护的成功经验,与在场师生分享浙江省非遗保护中的喜悦、快乐与成功。
最后,王淼从“保护观念转型”、“保护管理转型”、“保护决策转型”等10个方面的转型,介绍了浙江省非遗的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工作思路。
讲座持续了两个半小时,会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王淼诙谐幽默的报告,不仅让听众受益匪浅,还获得了长时间的掌声。http://www.zjfeiyi.cn/uploadfile/201001/20100106145522772.jpg马亮 摄
秦红增:《消除歧视与社区营造——孟加拉国、台湾等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
秦红增教授来我院讲学2009-10-15 10:55:22 来源:院办 10月14日晚,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秦红增教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为民俗学师生作了题为《消除歧视与社区营造——孟加拉国、台湾等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的学术讲座。执行院长陈华文主持讲座。秦红增首先与在座师生分享了他于2005年及2007年前往孟加拉国和台湾进行田野调查的经历。他以孟加拉国和台湾的两个典型村落的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探讨了两个不同村落在乡村建设方面的作法与经验。秦红增指出,因为有尤努斯建立的“穷人银行”——格莱珉银行,孟加拉国SAVARVILLAGE的乡村发展消除了发展中的贫富与性别歧视;而台湾北埔镇的发展在于立足乡村的社区营造运动。秦红增同时对中国内地的乡村建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他认为,中国内地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于生计与文化的相辅相承,在于对文化农民的培育。
随后,秦红增向在座师生介绍了《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的办刊宗旨、栏目设置及投稿要求,并邀请我校师生积极踊跃投稿。
讲座结束后,参与听讲的民俗学师生与秦教授就乡村建设及其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http://ccxy.zjnu.net.cn/documents/upload/2009101511155578.jpg
徐杰舜:《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你准备好了么?”——记徐杰舜教授在浙江师大文传学院的学术报告2009-9-30 8:31:45 来源:学工办 (孙希如等)9月28日下午2点半,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杰舜教授,在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会议室,做了一次名为“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术报告。http://ccxy.zjnu.net.cn/documents/upload/2009093008343842.jpg
本次报告由文传学院执行院长陈华文教授主持,全校民俗爱好者及民俗学专业师生积极参与。报告之初,徐教授详细介绍了自己与浙江师范大学的渊源,并高度评价浙江师范大学是“值得广大师生在这儿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好地方”。
徐杰舜教授的报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徐教授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第一,“天下掉下来一个馅饼”。徐教授指出,韩国“江陵端午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极大地刺激了国内民众和学术界,引起了国人的强烈反思。从而,国内开始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问题,引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俗学研究热潮。
第二,“你准备好了么?”徐教授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温热”给中国民俗学导入了相当大的热量,但是作为民俗学者的我们“准备好了么”?答案是没有,徐教授认为,当前民俗学面临很大的学术困境。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理论准备。当代的民俗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做了对民俗事项的分类,对作为民俗活动者的“人”的研究较少。其次,民俗学在方法论上也没有做好准备,仍需要广大民俗学者深入研究和不断探讨。
http://ccxy.zjnu.net.cn/documents/upload/2009093008351631.jpg
第三,人类学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理论工具。根据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徐教授从人类学的视角提出了:人类学的学科定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民俗学的人类学取向,决定了人类学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工具;人类学的理论特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积极价值;人类学的地方性知识,能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种开放性的姿态;人类学对于弱势文化的研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重要支持;人类学的田野作业研究方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六方面的观点。徐教授指出人类学本身所具有的普同性、整体性、整合论和文化相对论等特点,使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系密切,借助人类学视角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发展。期间,徐教授还让其在浙师大任教的学生林敏霞博士根据自身田野作业的情况,从田野调查的实际出发做了实证补充。
第四,传承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徐教授非常重视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指出传承人目前处于边缘和草根状态,认为应该提高传承人在民众中的地位。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首先要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从学者、政府、企业等几个方面对传承人的地位给予提高和重视。
第二部分,徐教授耐心回答了广大师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涉及传承人的保护、民俗文化的变迁与保护、田野作业、文化人类学理论的过多介入会不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民俗学定性等几个方面,徐教授都一一给予了细致的回答。他指出民俗学对人类学的理论借鉴,只会促进民俗学的系统研究,不会影响其学科的独立性。
http://ccxy.zjnu.net.cn/documents/upload/2009093008380469.jpg
最后,陈华文教授做了总结发言,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这个“馅饼”不仅仅促进了民俗学的发展,更促进了民众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陈教授非常认同徐教授关于人类学的独特视角可以促进民俗学发展的观点,认为民俗学学者要在目前已有的理论体系下进一步完善,以促进民俗学的长远发展。
整个报告持续3个小时,现场气氛极其热烈,给广大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学术印象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徐教授的报告我们上次听了之后感受颇多,学科体系要想健全发展,还需我们继续努力啊 从照片上看 可谓座无虚席呵~~ 徐教授很和蔼的呢……呵呵很喜欢听他的讲座 我们在后排 没照到哦 呵呵 每一次的聆听,都受益匪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