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99|回复: 6

中央民族大学展示周之田野篇——鄂伦春族桦皮船制作技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7 14: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挑开树皮
IMG_挑开树皮.JPG

传承人郭宝林剥树皮
IMG_4剥树皮.JPG

判断薄厚
IMG_1判断薄厚.JPG

晾晒
IMG_5晾晒.JPG


成型的桦皮船
桦皮船.JPG

桦皮船壳体
桦皮船壳体.JPG

郭宝林在水中划桦皮船
IMG_7306.JPG

游客体验桦皮船
游客体验桦皮船.JPG


[ 本帖最后由 雨葭 于 2010-6-27 14:19 编辑 ]
IMG_笔者与郭宝林夫妇.JPG
发表于 2010-6-27 14: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剥皮之后,树不会死吗???


太神奇了!!
发表于 2010-6-27 16: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啊,好神奇。。。。
之前上过一个老师的选修课,她资助了几个鄂伦春族的孩子上大学呢。
发表于 2010-7-1 23: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桦树皮文化及其误读

“大自然恩赐给鄂伦春人的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中,桦树和鹿对他们来说特别重要。……桦树是鄂伦春人取之不尽的资源。……好像有些地方还使用着桦皮船。……把鄂伦春人称作依靠桦树和鹿生存的民族并不过分”[叶秋隆.大兴安岭东北部鄂伦春族调查报告(一).转引自:何群.环境与小民族生存——鄂伦春文化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27~128.]勤劳智慧的鄂伦春人,利用自身的生存条件创造了独特的桦树皮文化,桦皮船是其桦树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桦树皮文化是具有世界性特征的一种人类古老文化形态之一。如在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地区的埃文克(我国称“鄂温克”)、那乃(我国称“赫哲族”)、科米人、雅库特族,布利亚特蒙古及库页岛上的阿依努族等西伯利亚古代民族中,自古以来就有十分丰富的桦树皮文化。在蒙古国以及日本北海道的阿依努人中,也有过桦树皮文化及相类似的树皮文化。在欧洲北部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东的芬兰以及北美洲加拿大,美国的部分印第安人古代文化中,都有过桦树皮文化时代。总之,可以说在北半球寒带和寒温带白桦树生长的广大地域内,从古至今形成了地域广阔的“桦树皮文化带”。[参考鄂·苏日台.鄂温克民间美术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101.]
        由上可知,生活于北半球寒带地域以及寒温带广大地域的民族,共同拥有着用白桦树皮制作各种各样生产生活用品的习俗。然而对于这一生活习俗,有一些人存在着误读,认为剥掉树皮会破坏桦树的生长导致其死亡,从而破坏森林资源。而民族志资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桦树并不因剥皮而死,被剥的部位,由剥的那天,逐渐变成黑色,当第二年看时还是黑色,第三年春天再看时,就已经长出白色的皮子,不过这是皮子还薄,会逐年变厚。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太说:“一棵桦树剥过三次皮,每隔十二、三年剥一次,和第一次的皮一样厚。[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61.]
        然而,近年来随着桦树皮工艺产业的兴起,除了鄂伦春族外其他民族也加入到桦树皮工艺品的制作与销售中,一部分人为了盈利,不分季节、毫无章法地随意剥取桦树皮,导致桦树的死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都应当作为人类的经历和期望的见证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和代代相传,以支持各种创作和建立各种文化之间的真正对话。”[周星.从“传承”的角度理解文化遗产.见:周星.民族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29.]我们既要准确地认识桦树皮文化,更要从中学习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之间的对话”。
发表于 2010-7-2 13: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发表于 2010-7-3 19: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丰富的桦木资源是桦皮船赖以存在和延续的前提,然而人们对于大兴安岭森林进行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林木资源,毁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致使桦皮船的传承面临资源的困境。
    大兴安岭森林的大规模开发,始于1880年,清政府正式取消对东北的封禁,关内人口涌入;其次是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和日本的侵略以及所带来的商业性和掠夺性采伐。而大兴安岭腹地,因交通不便,较为封闭,基本上保持了较好的原生形态。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后期,国家对大兴岭原始森林进行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由于多种复杂原因没能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
    据《塔河县志》记载:1952年国家开始对塔河地区的森林进行踏查。1965年成立塔河区(林业公司),林区铁路修建和林业开发正式纳入国家计划。1981年塔河建县后,境内采伐木材以主伐林场为主,采取采育择伐,抚育择伐等作业方式。此时各林场已形成设计生产能力,取材、用材的同时忽视森林的多种效益和依赖森林天然更新,使森林资源消耗量长期成倍地超过生长量,林地面积逐年缩小,森林蓄积逐渐减少。1987年5月6日,塔河县林业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使森林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林地过火总面积36万公顷,烧死林木1077.2立方米,使活力木蓄积量明显锐减。大部分林地相应改变,阔叶树代替了针叶林,原始林变成次生林。1992年,塔河林业局森林覆盖率为67.72%,明显出现资源和经济双重危机状态。各树种,各龄组综合净生长率为1.51%,消耗量大于生长量的1.6倍。
    可见,1987年塔河林业局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致使当地原生林基本消失,而当地对于森林资源掠夺性的开发,更是导致了森林资源的大规模的破坏。由于塔河林业局境内地处高寒地带,林木生长比较缓慢,达到成熟林一般需要100—120年。森林资源的更新耗时长、进度慢,其资源恢复较困难。
    目前,能够用来桦皮船的熟龄白桦树锐减,鄂伦春族桦皮船的传承面临很大的挑战。
发表于 2010-7-3 20: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传说中的,“消失在白桦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3 18: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