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展示周——学生活动(一)
参加“中国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感2010年6月15日—16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与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分为四部分,分别是“中国端午习俗与东亚文化”、“端午习俗的保护与研究”、“嘉兴端午习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与端午文化流变”,来自日本、韩国、新加波以及国内的学者向研讨会提交了论文,共计302篇,其中有50篇被选为研讨会发言论文,并汇编成论文集。
我作为一名正在学习中的上海大学民俗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非常有幸能够作为与会代表参加会议,以《端午节日文化的再创造——以国家级非遗“罗店划龙船习俗”为例》一文在“吴越文化与端午文化流变”专题会上发言,与在场的专家学者交流学习,获益颇多。
此次的参会经历使我开阔了眼界,并以学习者的角度对学术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是要有与其他研究者对话的意识;第二是要有跨学科探讨问题的姿态。
在我以往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论证过程中,没有强烈的与其他研究者对话的意识,不是特别顾及当前学术动态如何,不免有点自说自话。而通过此次的参会经历,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严谨的学术氛围,从而反思自己的论文的一些不足,把思考层面上升到能够与其他研究者进行对话的层面,能够考虑到一些可能来自于其他研究者的问题与质疑,并思索在论文中如何回应他们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入探讨问题。抱着这种拿出论文给人“看”,让大家来评价的心态,今后在对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时候就会更加的审慎,这一点我觉得对于我们刚开始学写论文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其次,面对同一个主题,不同领域的研究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关于“端午”的讨论,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研究者从传统发明、历史文献、话本研究、人文地理、节日习俗等不同视角切入分析。而即使是同样的视角,研究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比如从传统发明视角,有的研究者讨论政治干预,有的研究者提出地方性认同如何建构,而在我的论文中是通过考察一具体事例,来探讨端午节日文化的再创造与地方文化的建构。正是如此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开阔了笔者的学术眼界,获得了有益的启示:民俗学研究不能仅仅在民俗学领域内思考,而如果能够走出民俗学,看看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如何研究这个主题,可能会对此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最后,感谢我的硕士导师一再鼓励我提交此次的会议论文,并帮助我几度修改论文。同样感谢在会上和会下给予我建议的老师们,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许莉萍
2010年 6月28日
于上海大学
[ 本帖最后由 iamsue 于 2010-7-2 20:37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