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夷 发表于 2003-10-31 14:16:43

【转帖】 梁山伯祝英台墓记

 梁山伯祝英台墓记  [ 转自《微山在线》]
  原发者按:为敬请更多的学者和专家参与“梁祝”的研究和考证,现将重新挖掘的重修《梁祝合葬墓碑记》刊发,恳请广大学者和专家发表卓见。
  丁酉进士前知都口县事古邾赵廷麟撰文林郎知邹县事古卫杨环书亚圣五十七代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元额外纪二氏出处费详。迩来访诸故老传闻:在昔济宁九曲村。祝君者,其家钜富,乡人呼为员外。见世之有子读书者,往往至贵,显耀门闾,独予无子,不贵其贵,而贵里胥之繁科,其如富何?膝下一女,名英台者,聪慧殊常。闻父咨叹不已,卒然变笄易服,冒为子弟,出试家人不认识;出试乡邻不认识。上白于亲毕,竟读书乃振门风以谢亲忧。时值暮春,景物鲜明,从者负笈过吴桥数十里,柳荫暂驻,不约而会邹邑西居梁大公之子名山伯,动问契合,同诣峄山先生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一日,英台思旷定省,言告归宁。倏经半载,山伯亦如英台之请,往拜其门。英台肃整女仪出见,有类木兰将军者。山伯别来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迤东。西庄富室马郎亲迎至期,英台苦思山伯君子,吾尝心许为婚第,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成室家之好,更适他姓,是异初心也。与其忘初而爱生,孰若舍生而取义,悲伤而死。少间,愁烟满室,飞鸟哀鸣,闻者惊骇。马郎旋车空归。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以遂生前之愿,天理人情之正也。越兹岁久,松楸华表,为之寂然,俾一时之节义,为万世之湮没,仁人君子所不堪。矧,惟我朝祖宗以来,端本源以正人心,崇节义以励天下。又得家相以之佐理,斯世斯民何其幸欤?
  时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总督粮储新泰崔公讳文奎,道经顾兹废圮,其心拳拳,施于不报之地,乃托阴阳训术鲍恭干,昔有功于张秋皗以奉禄,近有功于阙里,书以奏名。授今兹托岂无用其心哉!载度载谋,四界竖以石,周围缭以垣,阜其冢,妥神有祠,出入有扉,守祠有役。昔之不治者,今皆治之;昔之无有者,今皆有之。始于十年乙亥冬,终于今岁丙子春。恭干将复公命,请廷麟具其事之本末,岁月先后,文诸石。不得已而言曰:土帝降哀不啬于人,惟人昏淫,丧厥贞耳。独英台得天地之正气,萃扶舆之倩淑,真情隐于方寸,群居不移所守,生则明乎道义,没则呯天而逝。其心皎若日星,其节凛若秋霜,推之可以为忠,可以为孝,可以表俗有关世教之大,不可泯也。噫!垂节义于千载之上,挽节义于千载之下。伊谁力欤?忠臣力也,忠欤?崔公谓也。不然,太史尝以忠臣烈女同传。并皆记之。
  滪里社林户符孜
  正德十一年丙子秋八月(公元1516年)吉旦立
  石匠梁圭
  (碑高:1.8米,宽:0.84米,厚:0.24米;碑文共26行,满行43字,全文总计841字,正文758字   1995年4月4日考 )

虎夷 发表于 2003-10-31 14:20:37

【转帖】马坡《梁山伯祝英台墓记...解《梁祝》千古之谜

   卞雄杰、顾承银在济宁日报10月19日撰稿:微山县马坡“梁祝合葬墓”及“墓记”(碑)位于今微山湖北四里今邹城西30公里济宁东南约15公里处马坡村的西南隅老四河吴桥村以东(即现在的古运河及齐微公路东侧)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修梁祝祠和坟墓时所立并“文诸(于)石”。原有的坟墓何时所葬及原有的祠堂何时所修不见史载。该墓碑已在风雨中存在480余年。就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仅有少数学者进行研究和考证,亦未得到广大学者特别是史学界的重视和认可。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3年)《邹城志》及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峄山志》(手抄本)的编写者考证了(梁祝)墓碑的所在方位。均载(今邹城市)“城西60华里吴桥地方(今日马坡村)有(梁祝)墓碑”。符合史实。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山东学史阮元编修《山左金石志》时有嘉祥送来的(梁祝)墓碑拓本,予以收录。其碑文被他的幕宾著名戏剧理论家焦循(江苏人、1763—1829年)收录在《剧说》(卷二)一书中,留存至今(误记为嘉祥)。据此于1958年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派员来山东省嘉祥县考察(梁祝)墓碑,因地点有误,未果。依据上述资料纪根垠同志撰文《梁祝墓在嘉祥》(详见1994年9月17日《联合报》第四版)。该文实际上是对“梁祝故事源宁波”的质疑,是想说“梁祝”家在济宁,未直言。
  1952年在凫山县第六区修浚白马河时(梁祝)墓碑又一次挖掘出土,其拓本及碑文保存在山东省古文物管理委员会,其碑就地保存。据此碑文张世镕同志并作了进一步考察和考证,撰文《山东觅梁祝胜迹》,刊于2000年5月15日《齐鲁晚报》(第19版)。该文考证的五处“梁祝胜迹”均在济宁市辖区内,其目的是用事实说明梁祝故事的原型人物在济宁,济宁是梁祝的故乡,济宁是梁祝故事之源。亦未直言。此后由市文物局文管科顾承银同志把郑亦桥同志刊发于1957年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文物》杂志第九期(49页)上的梁祝墓志全文及拓本(照片)查出。郑亦桥所加按语“脍炙人口的梁山伯祝英台这一优美的悲剧性民间故事,过去有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都作过考证和研究。因为宁波西门外九龙墟有梁祝的墓,并有大观年间建立的庙宇,一般人认为梁祝故事就发生在浙江。1952年山东省凫山县(今邹城)第六区修浚白马河工程中,挖出梁祝墓碑一块,由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在当地保存,兹将全文抄录如下,以供参考”。(实为今马坡梁祝墓记全文见后)。
  从上述按语看出是对梁祝故事源浙江的质疑,并把梁祝墓碑文全文刊发,是想用不争的事实来说明梁祝故事源济宁。只不过没直言而已。
  1981年文物普查时,济宁文物普查队,详录了马坡梁祝墓记全文,微山县文物管理所有存。
  1995年2月济宁政协八届三次全委会上,我们(再一次)提出《关于考证梁祝合葬墓志文的建议》三人提案(肖守君[政协常委]、上官好岭、卞雄杰),立案转济宁市文物局落实办理。4月4日市文物局对马坡梁祝墓碑(再次)进行挖掘,并邀请我们提案人参加,文物局顾承银同志及时作了碑文拓片。此后,我们在张自义同志(市政协副主席)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对该墓记进行了近十个月的考察和考证。首先我们查清了在济宁市辖区内只有马坡一处梁祝合葬墓及墓记(明刻石墓碑)。至于前文纪根垠所文的《梁祝墓在嘉祥》和张世镕文中提到凫山县梁祝墓碑以及郑亦桥全文刊发的凫山县梁祝墓记全文实际就是今天的微山县马坡墓碑,其方位及碑文内容完全一致。这只是历史原因,区划的变迁造成的。其次,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证实了马坡梁祝墓记是全国九处梁祝墓中,惟一有梁祝原型记实墓碑,详载了真实生活中的梁祝,实有其人其事,该墓记实为刻石方志,是目前全国惟一的一部“梁祝传”,再次,解决了梁祝研究学者的“梁祝的原型,毕竟还是故事和传奇人物”的困惑。填补了不少学者认为的“梁祝故事的原型,由于年代久远,也难查考”的空白。应是可贺、可庆之事。历史就是这样,一次历史的重大发现,就会改写历史。“济宁梁祝墓记”在480余年中多次被发现和挖掘,还是有少数学者认识到了它的价值,予以收录、留存或刊发全文以证梁祝故事之源流。历史就是历史,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应尊重史实和故事的真实性。
  我们依据马坡“梁祝墓记”,经过认真的考察和考证,以张自义同志为首大胆地提出《梁山伯祝英台家在济宁》一文,刊于《济宁日报》1996年4月21日(第三版)的四人署名文章。上文修改后又以张自义同志为首的三人署名文章《梁祝故事源济宁》一文发表于山东省政协主办的《春秋》双月刊第三期(总15期)上(1996年6月15日版)。我们还以上官好岭为首的三人署名文章《梁山伯祝英台为春秋任国人》,刊发2000年10月1日和8日的《济宁日报》(第三版),关于梁祝所处年代就目前的资料看:有东晋穆帝时人,有南北朝(齐五帝时人)说,五代(梁时人)说,有东汉(时人)说等。关于梁祝故事的源流问题也是众说不一。笔者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学界也是允许不同观点争辩的,只有这样才能明辩事实,接近历史。

大漠孤烟 发表于 2004-4-4 19:06:35

RE:【转帖】 梁山伯祝英台墓记

刚刚看完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节目《蝴蝶飞起的地方》,浙江、江苏、山东的专家各执一词,都说梁祝是他们老家的。
搞笑、好玩、滑稽!

扶桑国 发表于 2004-4-6 13:32:04

RE:【转帖】 梁山伯祝英台墓记

虎夷碑文云:迩来访诸故老传闻:在昔济宁九曲村。祝君者,其家钜富,乡人呼为员外。见 ......

可见石碑出自口碑,蝴蝶从传说中起飞.
这只蝴蝶飞到哪里,就在哪里留下故事和故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 梁山伯祝英台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