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朝圣,塞上掠影(1)坚守那一方文化净土
青城朝圣,塞上掠影 第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纪事儿童时代,我这个生长在大山深处的南方女孩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能策马驰骋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2011年7月20~24日的内蒙古呼和浩特之行,圆了我的梦想,令我及家人终生难忘。呼和浩特——这座由传说与历史建筑起来的文化名城,传统风情与现代图景交织,大气磅礴的草原文化使五湖四海的游客心荡神驰。我的呼和浩特之行,是缘于第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为表示对主办方的答谢,青城朝圣之旅就从这次学术研讨会说起。
1、坚守那一方文化净土:学术研讨会精华记录
一批有志于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专家学者与青年朋友,与一个有着丰厚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地域的相遇,是一件盛事,也是一件幸事。第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于7月21日8点30分,在内蒙古师范院大学信息楼学术报告厅正式开幕。研讨会由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来自大陆和台湾的28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博物馆的学者及青年朋友四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大会开幕式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照日格图主持。主席台就座的有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教授,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郝苏民教授,内蒙古文化厅副厅长乔玉光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杨一江教授,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洪淑苓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教授,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扎格尔、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理论处调研员陈建军等。
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杨一江致开幕词。杨教授对内蒙古师范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目前重点保护与研究的三个项目中,“科尔沁潮尔史诗”和“蒙古族传统角弓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象棋制作技艺” 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教授介绍说,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进校园,聘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和研究人员,使其走进课堂,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建立工作室等方式传承他们的记忆,培养新的传承人,这些做法为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杨教授还提出,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既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又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如:如何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现代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文人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杨一江教授的开幕词完整版参见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为大会致辞。特别称扬了内师大在民俗学学科建设上的重要地位,认为内师大是一个具有民俗学系建制,民俗学院建制的单位,其民俗学学科不仅为中国民俗学科作出重要贡献,其独特的组织构建与学科构架在世界民俗学之林也十分突出,他们有气势恢弘、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具有丰富的学术成果,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田教授又在致辞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既是民族的精神资源,也是经济开发的重要资源,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推动。民俗研究必须承担起学科研究和保护实践的使命。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研讨,推动民俗学科的发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其迈上新台阶。(田兆元教授的致辞完整版见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在开幕式上,还举办了第六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论坛奖”征文颁奖仪式。由敖其教授宣读论坛奖及特别评审奖获奖名单,乌丙安教授,郝苏民教授等颁发奖品,刘捷、吴燕珍、苏长鸿、周蓓等十名研究生及本科生的论文获此殊荣。
热烈详和的开幕式结束后,由乌丙安教授、郝苏民教授、洪淑苓教授作大会主题报告。德高望重的乌老,以他幽默风趣又不失凌厉严谨的风格,从感叹自己的故居已经消失入手,就“我国高等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作简明生动的阐发。乌老首先强调要廓清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学学科的关系的模糊认识,认为“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交叉,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不是等同的。民俗文化既有物的也有非物的。”“非遗的分类不等于民俗分类”。乌老又说:“中国的文物观点就是盗墓贼的观点,看中的只是金银珠宝”。其次,乌老提出,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任重而道远,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要注重保存、建立文化资源库,注意高校专业范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务范围的连接。最后,乌老批评了政府的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非遗应该是自发的民间的公众行为,明确提出“把节目尽快还给民众,让民众自己办”。 认为砸烂文化和打造文化都是在劳民伤财,都是在毁灭文化,呼吁还文化一片净土!乌老向青年学人提出了期望,认为用政治手段解决不了的,往往用文化来解决,在政策的背后要用学术来研究来进行批评。郝苏民教授的主题报告“民俗庆典仪式的当今镜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民间崇拜传统之根与时代表演之力”,用大量图片,实证性地将庆典仪式的民间崇拜传统与政府打造的民俗事象进行比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出现的种种矛盾现明表示了忧虑。郝教授尤其提醒学人要注意那些复制、恢复、克隆的形似而神异的“民俗事象”,比如旅游开发中的“入洞房”现象,这些都是不能当成真正的民俗来考察和研究的。郝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乌老的共鸣,乌老特意又上台播放其制作的PPT,以进一步廓清人们对非遗的错误认识。台湾大学洪淑苓教授的主题报告是“论朱介凡及其谚语的研究”,对朱介凡的生平及谚语研究的历程、动力、主要成果、在学术史上的意义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研讨会第一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举行了四个时段的小组讨论。我参加的是第二组的讨论。每组每个时段的讨论都安排有年长学者和青年学子,体现出“传承”与“开拓”的意义。研讨会闭幕式于7月23日中午12时在内师大信息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由内师大社会学民俗学学院副院长巴·孟和主持。第一组召集人田兆元教授对第一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性介绍,认为第一组的讨论主要围绕非遗、民俗研究、民间文学、民俗文献等四个主题展开,特别提出,内师大作为全国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将传承人聘为兼职教授,是一个很大的创新,高校亲自把项目抓在手里做保护也是很好的,对熬其教授在科尔沁潮尔史诗的研究与促进非遗保护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第二组的讨论情况由内师大文学院院长闫艳教授进行介绍,闫教授认为第二组的讨论主要包括以下七个主题:从文献与民俗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劳作模式等理论视角研究民俗;从多学科视野研究民俗学;对不同地区的民俗进行研究;从民俗节日角度进行研究;结合当前非遗保护工作探讨非遗保护与传承;民俗学的当下性、现代性研究等。研讨会由第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坛主敖其教授致闭幕词,她总结本次会议的特点为:第一、老中青三代学者和青年学子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民俗学民间文学理论与实践,打破了年龄和代沟的界限。为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二、老一代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青年学者活跃的学术思想增强了会议的学术性,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第三、跨学科综合研究,交叉研究也是本次研讨会的又一特征。正因为如此,敖其教授提出,没必要争议民俗学应归属到哪里。敖其教授还对第九届论坛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评价。
在21日至22日中午的研讨会期间,我们还有幸于21日中午参观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博物馆,博物馆的民俗馆较集中地展示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民俗文化遗留物,涵盖日常生活劳作、体育游艺、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多方面,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遗产课堂,内师大校方及师生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艰辛的工作,给很多具有近似条件的高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21日傍晚于内师大附近的西北人家餐厅举行的欢迎晚宴,也是会议主办方送给参会学人们的一道集声色香味于一体的文化盛筵。在浑厚的蒙语歌声中,一只头戴红色绸缎的烤全羊被缓缓推到了前台,在杨一江校长的带领下,由最尊贵的客人乌丙安、郝苏民教授等分别用小刀在羊头和羊身上划十字,表示“十全十美”,然后举起银酒杯,由无名指沾酒,分别对天、对地、对灶神敬酒,然后满饮三杯。宴会正式开始了,在大家大口喝酒,大快朵颐品尝烤全羊和鲜美的手把肉的过程中,内师大还安排了内蒙古非遗传承人及会务组成员为大家进行民俗表演,由非遗传承人表演的内蒙长调、呼麦、科尔泌潮尔史诗片断,令人心旷神怡,长得帅气英武的会务组小帅哥唱起了动人的《远方的额吉》,漂亮女孩诚美跳起了曼妙的顶碗舞。
参加第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是我这次北上考察草原文化的机缘,更要感谢内蒙古师范大学,将草原文化考察之旅安排在了著名的黄花沟风景区,我们将于22日下午2点乘车奔向处于大阴山北脉的辉腾锡勒草原,精彩的草原之旅,且听下回分解。(图片附后)
[ 本帖最后由 柳倩月 于 2011-8-3 10:02 编辑 ]
研讨会采风
第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第六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论坛奖”征文颁将仪式
乌老作大会主题报告
郝老作大会主题报告
洪淑苓教授作大会主题报告
[ 本帖最后由 柳倩月 于 2011-8-1 21:54 编辑 ]
研讨会采风
身着蒙古族服装的会务组女孩们正在忙碌着
未经同意由我擅自上传到论坛上的精彩瞬间
参观内蒙古师范大学博物馆
围观马上民族的日常生活遗留物
[ 本帖最后由 柳倩月 于 2011-8-1 21:41 编辑 ] 欢迎晚宴上畅饮蒙古王酒,这叫无酒不成敬意
“巨头”荟萃,先饮了这杯
向乌老学习!
向郝老学习!
隆重的迎宾仪式,全羊宴!
[ 本帖最后由 柳倩月 于 2011-8-1 22:00 编辑 ] 由非遗传承人和会务组同学共同表演的民俗表演开始
蒙语歌唱《远方的额吉》的男孩
非遗传承人表演科尔沁潮尔史诗片断
跳顶碗舞的女孩
马头琴声长调扬
[ 本帖最后由 柳倩月 于 2011-8-1 22:07 编辑 ] 会务组同学为大家献上一首蒙语合唱
表情庄重地大块吃肉
表情陶醉地大块吃肉
乌老时时不忘培育祖国的花朵和草木
[ 本帖最后由 柳倩月 于 2011-8-1 22:20 编辑 ] 巴 孟和教授主持研讨会闭幕式
研讨会闭幕式现场
田兆元教授作第一组讨论总结发言
闫艳教授作第二组讨论总结发言
第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坛主敖其教授致闭幕词
[ 本帖最后由 柳倩月 于 2011-8-1 22:24 编辑 ] 原帖由 柳倩月 于 2011-8-1 21:36 发表
占用待发图片~~~
怕别人跟帖呀?
偏跟。
回复 9# 施爱东 的帖子
现在不怕跟了,主要是为了集中发图片,算着位置差不多啦~~:lol 这次会议,最感动两位老人,乌老和郝老全程参加。不管是主题发言中对民俗学发展研究的睿智见解;还是小组讨论上对学术后辈的鼓励、鞭策;乃至草原考察中小径上的闲聊,餐宴上语重心长的教诲,无不显示出他们对民俗学学科发展的殷切期望和对学术后辈的爱护,令人动容。让我们这些学术晚辈深思自己的学术使命。回复 10# 山野烂漫 的帖子
是的,乌老和郝老随时不忘教育后代学人和青年学子,拳拳之心令人感动:)乌老的风趣可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哦!
今天我争取发出这个系列的第2篇~,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每一行字,都将替自己,也替别人加深此行的印象和记忆! 柳老师喝酒很豪爽,发贴也相当给力!!!号召大家都向柳老师学习,整理心得感想,图文并茂地都传上来吧:victory: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1-8-2 15:38 发表
柳老师喝酒很豪爽。
这句话给力!
回复 13# 施爱东 的帖子
当土家人遇到蒙古人,结果是都成仙了:lol话说柳老师那天确实是喝了很多很多“碗”,但后来居然没倒,继续参加篝火晚会。而某人已经吐得不成样子,最后遗憾的错过跟大伙共舞的机会了。。。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1-8-4 11:22 发表当土家人遇到蒙古人,结果是都成仙了:lol话说柳老师那天确实是喝了很多很多“碗”,但后来居然没倒,继续参加篝火晚会。而某人已经吐得不成样子,最后遗憾的错过跟大伙共舞的机会了。。。
没注意到柳老师手指尖滴出酒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