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l-ot 发表于 2004-2-11 00:29:16

【推荐】《口头传统研究专集》(国学网)

国学网推出《口头传统研究专辑》


各位同人好!

   受国学网·文史聚焦版的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口头传统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批研究论文、田野报告、学者访谈、书评、译介文章,汇编为《口头传统研究专集》,拟分期在国学网(按专题)和“中国民族文学网”即民族文学研究所网(按学人文萃)陆续发布。这些文章的作者大多为本论坛的同人,同时欢迎大家加盟。

    承蒙国学网的积极建议与诸位同人的鼎力支持,这个栏目将以开放的、连续性的“在线期刊”方式,向大众阅读社会普及口头传统知识,发布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文萃(可附图)。第一至第五期的主要作者为:朝戈金、尹虎彬、刘宗迪、刘魁立、杨恩洪、郎樱、吕微、施爱东、陈咏超、陈岗龙、安德明、阿地里、高丙中、户晓辉、杨丽慧、刘晓春、李扬、夏敏、巴莫曲布嫫等(排名不分先后),并兼发国外几位学者的论文。
   
    这里,也请以上同人将各自手中已经发表的关联论文、学术简历及工作照尽快以email方式传至口传中心邮箱:iel-otrc@cass.org.cn;或直接传给巴莫和刘宗迪。   

    为推动口头传统研究,我们欢迎论坛各位同人不吝赐稿! 来稿请编辑为Word文件,文末注释(文中与文末统一使用人工序号,否则上传后自动排序的注释也会“自动消失”),文章来源、并附作者的学术简历和工作照,以email方式寄口头传统研究中心邮箱:
   iel-otrc@cass.org.cn

   我们将根据来稿质量、讨论主题,进行不定期的编发(每期12篇)。

   国学网《口头传统研究专集》网址:

   http://www.guoxue.com/ws/index2.asp


目前拟定的主要栏目如下:

第一期(巴莫责编,已于2004年2月10日上网):
【无形文化与口头传统】
【口头理论与口头诗学】(学术史)


第二期(巴莫责编, 已于2004年3月15日上网):
【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

第三期(刘宗迪责编):
【学术史反思中的民间文学】

第四期(施爱东责编):
【田野与文本】(田野个案、田野报告、学术争鸣)

第五期(安德明责编):
【民间记忆与叙事传统】

第六期(欢迎自荐并自组专集文章):
......

专此通告各位。谢谢大家的鼎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2004年3月19日(更新)




[ 本帖由 iel-ot 于 2004-3-19 04:47 最后编辑 ]

iel-ot 发表于 2004-3-18 20:31:05

《口头传统研究专集》编者前言

口头传统研究专辑·编者前言

巴莫曲布嫫

    “口头传统”(Oral Traditions)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口头交流的一切形式,后者则特指传统社会的沟通模式和口头艺术(verbal arts)。人类学与民俗学对口头传统的研究有着长久的学术史,二者大都注重在田野调查,注重民间口传基本素材的记录、观察、描述、采集与分析,也就是口承文化本体的研究。人类学向来注重无文字社会的历史,并由此积累了研讨各族群的口头传统(Oral traditions)及其长久传承的诸多研究经验。民俗学的范畴之中,也同样将神话、传说、歌谣、谚语、谜语等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或口头文学(Oral Literature)视为该学科研究对象的核心,而“口承性”(Orality)也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二者虽然有着各自的独特研究方向,但这两大领域之间在注重口头传统资料的收集、考察和研究方面也有着共通的视域。

    从民俗学意义而言,口头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史诗、歌谣、说唱文学、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类以及与之相关的表达文化和口头艺术,它不仅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文化标准化、战争、旅游业、工业化、大众传媒、移民和环境恶化等使世界各个民族的本土文化传统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许多古老的口头文化传统和优美的口头文学迅速消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切实保护无形文化遗产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提供法律性的条款,已于2003年10月17日第32届大会闭幕前通过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对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民间知识、手工技艺等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必要规定。联合国精神的出台,深受西方人文学术高度重视口头传统研究的影响。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米尔曼·帕里及其学生阿尔伯特·洛德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创的“口头程式理论”(Oral Formulaic Theory),是基于荷马史诗问题的深拓,并以其对口头传统的深刻见解而卓有成效地进入了超过150种语言传统的研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当代人文学术研究。因为该理论出色地解决了复杂的口头创编问题而在广大的学术领域里产生了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史诗的疆域,进入到各类民间叙事歌、《圣经》的形成、爵士乐的即兴弹唱、美国黑人民间布道、民谣创作等与即兴发表相关联的诸多领域,并获得了长久的学术生命力。可以说,口头传统研究的独特视角及其学术成果,尤其是“帕里─洛德学说”不仅使人们深入到了古老史诗传统的中心,而且也使人们深入到了二十世纪活形态的口头传统与书面传统交互消长的中心,这对我们思考当代中国各民族口头传统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口头传统研究的影响下,西方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成立专门机构,搜集、保存和研究各种口头样式的文化遗产,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与芬兰文学学会分别建立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口头文学资料库和口头传统档案库,尤其是哈佛大学威德纳学院图书馆的“帕里口头文学特藏”更是树立了口头文化搜集、保存、开发、应用和研究的范例。反观我国,我们虽然有五十六个民族,有异常丰富的口头文化传统,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国内学界对口头传统的学术研究,乃至口头传统资料库的建立都相对滞后,没有一个专门收集和保存各民族口头传统的图书馆或档案库,而原本从事民间口头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民间文学专业在大学中也呈萎缩态势。经充分酝酿,2003年9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基于各民族口承文化和口头艺术研究的专门性学术机构──口头传统研究中心(IEL-OTRC),旨在依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对我国丰富的口头文化传统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和收集,陆续建立一批口头传统研究基地,以保护各民族口头传统的文化生态和文化多样性,为维系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传统,为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与此同时,该中心力求树立关怀民生、关心民间、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和学术传统,通过组织各民族口头传统领域的学术活动,构建与国内外口头传统研究机构和学者相互沟通的桥梁,为国内外口头传统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的平台,推动中国口头传统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自1982年建所以来,尤其是‘六五’规划以来,民族文学研究所一直实践着以我国各民族口头传统等无形文化遗产为长线发展的学术路线,从学术力量的合理构成、学术视野的国际化与开放性、各民族专家学者在民族地区的长期田野作业和追踪研究、以及与相关学术机构和地方学者的协作关系等有利条件而言,都为建立‘口头传统研究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之近10年来,我所多位学者先后参加了‘世界民俗学者组织’(FFN)的国际高级培训,并在哈佛大学、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进行了专门研修和访问交流,多次参与了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与国际口头传统研究界的专家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际性的专门学术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在积极引进和介绍了国外口头传统理论和方法论的同时,有一批学者在田野研究中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学术成果。近年来,我所相继启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院级重大课题),【中国少数民族口承文学资料丛编】(院级十·五重大项目),【中国民族文学研究论文全文检索档案库】(院级信息化建设推广单位·民族文学研究所子网开发重点课题),【口头传统研究基地】(与西部民族地区联合建设)等科研项目,基于各民族口头传统和文学事象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平台】也在同步建设中。国内的同行专家指出,这些立足于本土传统的学术实践不仅引领了国内口承文化的研究,而且标志着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研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一系列工作的推进,也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成立之后,随即启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的紧急调研项目【中国西部的文化多样性与族群认同:怎样保护沿丝绸之路的少数民族口头传统】。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民间口头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如史诗、藏戏、维吾尔的十二木卡姆、蒙古的好力宝、彝族的克智口头论辩等等,都具有独特的口头艺术魅力,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审美享受,并以多样化的传承方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面临着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地保护本土文化传统、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时代课题。尤其是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展开,这一工作显得愈加紧迫。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的倡议已经得到我国文化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已全面启动。口头传统在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怎样从学理上对以口承方式为主的民间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怎样从田野与文本的基础环节上廓清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目标与工作流程,怎样将中西方学术传统与中国本土民间文化的历史与现实统合起来,也就有了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正如国际著名的史诗学者、口头传统研究专家约翰·迈尔斯·弗里教授指出的那样:

    ……在东方的这一国度中(指中国),活形态的口头传统是一个极为宏富丰赡的宝藏,世代传承在其众多的少数民族中,而在此基础上的口传研究当能取得领先地位。中国同行们正是处于这样的一个有利位置,他们可以做到在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人们所无法做到的事情:去体验口头传统,去记录口头传统,去研究口头传统。这些传统在范围上具有难以比量的多样性,因而更值得引起学界的关注。(《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中译本前言,朝戈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1页)

    受国学网·文史聚焦版的委托,本中心联系了近几年来活跃在国内外民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领域的诸位同人,得到各方面的积极回应,特地将一组研究论文、田野报告、学者访谈及译介文章汇编为《口头传统研究专辑》,按大致的讨论主题分期陆续在国学网推出,以期引起知识界和大众阅读社会对口头传统及其学术研究的关注与支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感谢文史聚焦版主田诤先生的积极建议,感谢各位供稿同人的鼎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iel-otrc@cass.org.cn

2004年2月10日


[ 本帖由 iel-ot 于 2004-3-19 03:57 最后编辑 ]

iel-ot 发表于 2004-3-18 20:35:32

《口头传统研究专集》第一期目录


《口头传统研究专集》第一期

----------------------------------------------------

目 录

口头传统研究专辑·序/巴莫曲布嫫

·无形文化与口头传统·

口头·无形·非物质遗产漫议/朝戈金

“无形文化遗产”:定义与保护/巴莫曲布嫫

口头传统:人文学术的新视野/刘宗迪

·口头理论与口头诗学·

口头理论的学术走向——《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中译本作者前言(附:《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简介)/[美]约翰·迈尔斯·弗里 著朝戈金 译

荷马与我们时代的故事歌手——洛德《故事歌手》译后记(附《故事歌手》简介)/尹虎彬

“口头程式理论”与史诗“创编”问题/朝戈金

口头诗学的本文概念/尹虎彬

口头诗学问题——文艺研究笔谈/朝戈金

口头诗学与民族志/尹虎彬

口头诗学五题:四大传统的比较研究/朝戈金[美]约翰·迈尔斯·弗里

------------------------------------------------------
欢迎全文浏览:
http://www.guoxue.com/ws/ShowClass2.asp?ClassID=17

[ 本帖由 iel-ot 于 2004-3-19 03:42 最后编辑 ]

iel-ot 发表于 2004-3-18 20:42:55

《口头传统研究专集》第二期目录


《口头传统研究专集》第二期

──本期为“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特辑──

-------------------------------------------

目录

巴莫曲布嫫:口头传统·书写文化·电子传媒体

尹虎彬:在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之间

[美]埃里克·哈夫洛克著 巴莫曲布嫫译: 口承─书写等式:一个现代心智的程式

吕微:语音对文字的颠覆(节选)

刘宗迪:文字原是一张皮

刘宗迪:今文经学的草根

刘宗迪:古史、故事、瞽史

刘宗迪:《尚书.尧典》:一篇古老的傩戏"剧本"

刘宗迪:故事的背后是历史

巴莫曲布嫫: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

[英]杰克·古迪著户晓辉译:从口头到书面:故事讲述中的人类学突破

------------------------------------------------------
欢迎全文浏览:
http://www.guoxue.com/ws/ShowClass2.asp?ClassID=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编


[ 本帖由 iel-ot 于 2004-3-19 03:43 最后编辑 ]

iel-ot 发表于 2004-3-19 03:44:38

“书写论”:代表人物简介



“书写论”(Literacy Thesis):代表人物简介


杰克·古迪(Jack Goody,1918~)

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社会人类学教授(已退休),研究领域包括口承与书写的关系、亲属与家庭关系、比较文化史等。有专著《传统社会中的书写》(Literacy in Traditional Societies, 1968),《野性心理的驯化》(The Domestication of the Savage Mind, 1977),《书面与口头的交界》(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Written and the Oral, 1987), 《书写传统的威力》(The Power of the Written Tradition, 2002)等。

埃瑞克·哈夫洛克(Eric Havelock,1903~1988)
美国著名的古典学者,古代希腊文化和思想史研究专家。190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分别于1926年和192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55年入籍美国;他早年执教于美国多所高等院校,1946~1963在哈佛大学任教,此后直至1971年荣誉退休一直在耶鲁大学从事古代希腊文化研究,任古典学系系主任。后来定居在康涅狄格州的新米尔福德市,1988年4月4日去世。在口头传统与书写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有《柏拉图导言》(Preface to Plato, 1963),《古代希腊关于公正的概念》(The Greek Concept of Justice: From Its Shadow in Homer to Its Substance in Plato, 1978),《希腊的书写变革及其文化成果》(The Literate Revolution in Greece and Its Cultural Consequences, 1982 ),及《缪斯学会书写》(The Muse Learns to Write: Reflections on Orality and Literacy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1988)等。



淇园之竹 发表于 2004-8-25 10:59:36

RE:【推荐】《口头传统研究专集》(国学网)

现在是不是只出来三期呀,都好经典的呀,后面什么时候后续呢

丹兰索 发表于 2004-10-1 10:54:00

RE:【推荐】《口头传统研究专集》(国学网)

真是好文章,谢谢

jiangsuli505 发表于 2008-3-8 21:06:59

这些网站怎么都打不开呢?好想拜读里面的文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口头传统研究专集》(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