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的缩影——解读“中国当代民谣”传播
二十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的缩影——解读“中国当代民谣”传播
--------------------------------------------------------------------------------
时间:2004-3-9 8:43:26 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符予虹
产生于二十世纪末期的所谓“当代民谣”,似乎已到了“强驽之末”,但假如重读那些作品,似乎又觉得别有一番余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增长。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随着新旧体制的转变,社会取得了很大进步;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别、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在一部分人的心理上引起很大波动,人们都急促地调整自己的思路及生活方式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迁。在理论界,由于开展了“真理标准”大讨论,人们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在一些高等院校,各种思潮,各种论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生。到了八十年代末期,执政者看到这种现象如再继续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其执政地位,便在全国上下大搞“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批评这种思想、言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但知识界又置若罔闻,最终导致了1989年5、6月份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那场运动的失败,使一些官僚政客们看到了希望,在以后的十年间,他们变本加利,不择手段的大肆聚敛钱财,终饱私囊,上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下至村委会主任,无不贪赃枉法,腐化堕落。他们贪污受贿的数目,令人震惊,仅九十年代末期的几年内,贪污分子向国外转移的资金,每年都高达50亿元之多,已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再加上执政当局对腐败现象打击不力(查处结果是罚款的多,判刑的少),致使腐败现象欲演欲烈,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民谣曰:
毛主席向前看,牢里尽是贪污犯;毛主席向右看,楼台馆阁和妓院;
毛主席向左看,没钱莫进公检院 ;毛主席向后看,工人下岗没吃饭。
人们形容贪官之多:“一个连一个地抓,可能有冤枉的;隔一个抓一个,肯定有漏网的。”更有甚者,一些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渗透到党政领导阶层,到九十年代末期,有专家披露,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已经形成。由于腐败现象、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滋生蔓延,人们逐渐产生了一种怀旧心理,部分下层民众便把毛泽东的画像重新敬起;因为他老人家十分反对腐败现象,常常告诫同志们要警惕“糖弹”的进攻,要“反修防修”。邓小平同志也曾感慨地说:改革开放十年来,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就是说缺乏对我们的领导干部进行廉改教育,缺乏对我们的知识分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缺乏对我们的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所以,产生于二十世纪末期的这些民谣决不是偶然现象,它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打上了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它的作者决不是那些达官贵人,幕僚政客,而是下层民众,或者是退居二线的老干部,或者是谙熟领导生活的小车司机,或者是生活贫困的下岗职工,或者是不见经传的小作家,或者是怀才不遇的政府小职员……他们对社会有更深地感触,于是他们编写出来,或者通过口传,或者通过笔录,或者通过(手机)短信,相互传播,以泄“私愤”。
这些民谣,采用写实讽刺手法,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尽管这些民谣描写的都是“阳光下的罪恶”,鞭挞的都是贪官者的丑恶行径,暴露的都是他们麒麟皮下的马脚,叙写的都 是社会的阴暗面,有时也失之偏颇,使人读后多产生消极的联想,对执政者来说,确为不登“大雅之堂”之作;但这些民谣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说明了这些民谣或多或少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某个侧面,揭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中更为本质的东西。
揭露抨击贪官污吏,依然是“民谣”的主旋律
揭露贪官污吏的丑恶行径,鞭挞腐败现象,这一内容在当代民谣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民谣从正面辛辣地讥讽了贪官污吏,以旧体诗的形式,刻划了贪官们的丑恶嘴脸,读后给人以警醒和教诲。
贪官只晓当官好,只有金钱忘不了,在位只恨聚无多,等到多时进去了。贪官只晓当官好,惟独美女忘不了,在家日日说恩情,出门却去随她了。贪官只晓当官好,惟 有功名忘 不了,今 朝黄牛在何方,拱手跑官铺路了。...............贪官只晓当官好,可叹清官太少了,冷 眼怒目瞅四方,腐败不反不得了! ——《好了歌》
明含着笑,暗张着嘴。芝麻钓西瓜,小鱼钓金龟。送烟酒,腐蚀你的胃。送糕点,堵住你的嘴。洁身的,沾你污秽。上钓的,拉你下水。得意的,牵你犯罪。甜在表,毒在内,同志们啊,劝你莫受贿!——《莫受赌》
这些民谣,既有对官员们的苦心劝告,又有对官僚们的深刻挖苦,字里行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唯物主义的思想火花,反映了作者嫉恶如仇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谣不仅对贪官们好言相劝,而且把官僚们的吃喝住行,收受贿赂,描写得惟妙惟肖:
出则前呼后拥,警车开道;住则豪华宾馆,服务配套;食则山珍海味,烟酒全报;去则土特产品,大包小包。
在收贿技巧上为贪官们总结得更为精妙:
交明留暗,交湿留干,交小留大,交险留安。
所谓“明”,是指大家都 知道的钱物;“暗”,指鲜为人知,偷偷摸摸送来的钱物;“交”即上交交公。“ 湿”是指烟酒点心之类的东西;“干”,指钞票。所谓“小”是指不值钱的东西,“大”,是指值钱的大东西,大物品。“险”,是指一般认识的人送来的东西,或指收受以后有危险的容易暴露的东西;“安”,指关系深,绝不会“出卖”自己的人送来的东西,即为放在家里比较安全的东西。另外,还有一首被贪官奉为“护身符”的民谣:
大吃不要大喝,跳舞不要乱摸;喜新不要厌旧,贪污不要太多。
在个人“私生活”上要做到“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上面“原配”不离婚,不张扬,在外面养几个情妇都 不会出问题;在贪污受贿上,不要太多太明显。这确是贪污们的经验之谈。另一首《领导干部五要五不要》和上首民谣是异曲同工:
一要保面子,不要丢人现眼。二要保家庭,不要妻离子散。三要保官位,不要撤职降级。四要保健康,不要染上难言之疾。五要保性命,不要落得死有余辜。
人民群众对贪官可谓是深恶痛绝,在另一首《官妻骂夫》中以官妻的口吻,把贪官骂得狗血喷头,大快人心!
连声骂狗东西大坏良心,风头过又勾引婊子一群。
逍遥庄度假村夜不归寝,还把那烟花女引进家门 。
自升官色瘾火死不改悔,直气得老娘我脑涨头昏。
“三讲”时夹尾巴小心做人,化前嫌求老娘暗中帮衬。
说什么你与我同一命运,一条船一条心共渡艰危。
毕竟是老夫妻情爱至深,拧成绳对付那官海浮沉。
发誓说再不和野花接近,要求我关键时别闹离婚。
老娘我也怕那一损俱损,忍口气先对外为你上阵。
你为官心肠狠群情共愤,举报信投拆书如雪纷纷。
若要是对准你条条查问,上吊绳你先得准备一根。
直急的老娘我夜不成寐,搞公关消大灾费尽脑筋。
你如今官照当重抖精神,可知道老娘我几多艰辛。
出高价租小姐小心谨慎,送钞票也得要智胆超群。
每当我留下了五万现金,走出门浑身都 汗水淋淋。
忆当时心乱跳面笑吟吟,而如今 一想起梦断惊魂。
我为你保官运奋不顾身,我为你不垮台力撑千钧。
谁知你老色狼如兽如禽,为婊子全不顾夫妻大恩。
官越稳娼越多越有嫖劲,传染病又带给老娘一身。
早知我有今日苦果自吞,倒不如送你到监牢受训。
狗东西快跪下听我审问,从今后和小姐还混不混。
若要是不痛改休怪心狠,咱俩间再不是内部矛盾。
我敢去反贪局全部招认,你蹲监我坐牢同归于尽。
这首民谣的作者不仅很了解社会生活,把官妻的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而且在艺术创作上确有一定的功力。
九十年代后期地方当局对反腐败,往往是虎头蛇尾,轻描淡写。所以民谣又总结道 :
(反腐败像火车进站)吼得凶,进得慢,马上就到站。
(反腐败像雷阵雨)雷声大,雨 点小,刮一阵风就拉倒。
(对腐败分子)检察环节免一批,审判环节缓一批,执行环节放一批。
见了兔子开枪,见了老虎烧香。老虎不敢摸,耗子不敢捉,只好逮几个偷油婆(蟑螂)。
腐败不能不反,不能真反,不能大反。
而广大民众对反对腐败现象也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建议:
有严密可行的制度,使 人不能贪;有冷酷无情的惩罚,使 人不敢贪;
有相对丰厚的薪酬,使 人不必贪;有及时严格的教育,使 人不愿贪。
这就是说,要解决腐败问题,就要建立权力相互监督机制和合理的官员薪金制度;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要官商分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要重视教育,对领导干部进行理论思想教育,进行拒腐防变能力的教育。
由于长期反腐 败不力,人们对腐败现象有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先是憎恨、反对,然后无奈,然后默认,然后适应,再后就是视为正常。所以到了后来,民众对一些贪官的要求也变得微乎其微。
我们不奢望你当什么“公仆”,只希望彼此能成为平等的人。
如果不能成为平等的人,只希望你能做个好的主人。
如果你不能做个好的主人,只希望你捞钱不要太狠。
如果你捞钱不能不狠,只希望你别搞豆腐渣工程。
如果你要搞豆腐渣工程,只希望少一些屈死的冤魂……——《致某些“公仆”》
由此可见,有些民众对反腐败已失去信心,对腐败现象已变得无奈和麻木;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权利大于一切,没有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之分,遇事得过且过,敷衍塞责;这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悲哀!
批判讽刺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作用及社会不合理现象:一针见血
讽刺揭露官僚主义,及社会不合理现象,在“当代民谣”中所占的份额也相当大,这些民谣把政府机关的腐败现象批驳得淋漓尽致、体无完肤。
第一,政府机关的提拔用人。 跑 官、要官、买官、卖官成为那个时代官场的时尚。送多少钱,给多大官,以价定“职”以钱授“衔”,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生命在于运动,提升在于活动。不跑不送,听天由命;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要想有进步,常去组织部;要想被提拔,常去领导家。
八十年代后期是:
一千块钱你别想,三千四千难商量,五千六千挂个号,七千八千看看样,不上万元难给帽。
而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官价便有所上升:
副科提正科,得花一万多;正科提副县,得花四五万。
一万元挂个号;五万元划一道;十万元买个帽。
地方上的一些公务员,之所以整日忙碌,为的就是混个一官半职。而一个单位几十号人,都在盯着一个位子,怎么办?那么只有“跑”和“送”了。官场求者多,则“跑”者也众。每到中秋节或者春节,“跑”官者甚是忙碌;“送”是“跑”的落实,不“送”不行,只有常“送”,领导才有印象,才有好感,才能建立感情和信任度。一旦这些“跑”官者得到职位,便有了生杀欲夺的权力。权力大于法律。中国依然是一个以“人治”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有了权力可以大捞一把,另一方面仍然要到上一级去“送”,再求得一个更大的官。有职位的用公款送,没有权力的只有自己掏腰包了。现在的“跑”和“送”又换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慰问”。前些年“慰问”是送礼品,送礼品条,后来便改为人民币了。到头来是:
表扬了溜须拍马的,提拔了指鹿为马的,冷落了当牛做马的,整治了单枪匹马的,逼走了心猿意马的。
第二,领导干部的公款吃喝。“吃在中国”。“吃”,在中国是最讲究的。在中国,贪污有罪,盗窃有罪,搞女人有罪,惟独吃点喝点没罪,那么,“吃”自己的有些心疼,有多少工资够得“吃”,只有用公款吃,也只有领导阶层才有权力用公款吃。
外出办事明着吃,上级来人陪着吃;村里开会大家吃,私人会客公款吃;逢年过节请官吃,企业来人卡着吃;站长所长凑着吃,亲戚朋友跟着吃;老婆孩子伙着吃,没事找事也得吃。 ——《吃喝疯》
在八十年代,能吃上一顿公款饭,感 到无尚光荣,尽管饭的质量不怎 么样,而到了九十年代,饭的质量和规格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鸡鸭鱼肉赶下台,乌龟王八爬上来。燕窝熊掌才够味,虎鞭虫草最气派。
一桌饭的价格由八十年代几百元上升到九十年代的几千元甚至几万元,这才叫“最气派”!到九十年代初期,每年全国公款吃喝已达到千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家教育投资的三倍!这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穷国来讲,已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广大民众质问道:
大嘴到底有多大?全国教育吞得下,少年儿童属未来,肚子不管书与画。大嘴到底有多大?满席盛宴吞得下,黄金佐料十万元,肚皮胜过黄金价。大嘴到底有多大?三峡工程吞得下。全年突破千亿元,肚内未筑拦河坝。倘若当真吞国家,山河入肚能消化!
而这些官员们却恬不知耻,振振有词:
不贪污,不受贿,吃吃喝喝算啥罪?只要两袖清风,何惧一肚子酒精!
吃得孬,经济糟;档次高,效益好;不吃又不喝,经济难搞活。
两菜一汤,生意路光;四菜一汤,平平常常;六菜一汤,买卖兴旺;八菜一汤,办事有方;十菜一汤,合同一张。
只有“吃”才能搞活经济;只有“吃”才能做好生意;只有“吃”才能被上级提拨重用。这是官员们的座右铭。一直到今 天,每年仍有一些官员被酒“夺”去了生命 和可爱的职位。
第三,机关官员们的工作作风。中国官多,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汉时期,中国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为1:3927;元朝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而我们今天,截止到1991年官民之比已达1:30。由此可见,中国官员之多已到成灾的程度。那么,这些官员都在干什么 呢?
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吃吃喝喝点票子。
三分之一干,三分之一看,三分之一在捣蛋。一些事无人做,一些人无事做,不做事的盯住做事的使他做不成事;做事的往往敌不住不做事的,最终成不了事。
上午随着轮子转,中午围着杯子转;下午围着骰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
既使一些官员到了基层,也只是摆摆样子,根本不去深入实际:
组长下田头,耕牛在前头,村长下田头,手上有烟头;乡长下田头,秘书在后头;县长下田头,记者抢镜头。
总结成绩用加法,接受任务用减法,汇报工作用乘法,遇见困难用除法。
所以,群众愤愤地说:
村里的干部瞎胡闹,乡里的干部打报告;县里的干部放空炮;省里的干部不知道。
吹牛皮像驴叫一样;巴结领导像哈巴狗一样;训斥下级像老虎一样;公款吃喝像恶狼一样;见便宜跑得像兔子一样;干工作精得像猴子一样;遇见困难滑得像泥鳅一样。
在描写开会的情景时,一首《仿陋室铭》,总结得恰到好处:
室不在大,有凳就行,人不在多,无头不成。说得再严厉,迟到不要紧。8点半开始,9点钟进行。谈笑任自由,往来无拘谨。可以织毛线,抽香烟,嗑瓜子,侃大山。材料两公斤,内容只一钱。台上照着念,台下随手翻。无动脑之劳神,无记录之麻烦。开水喝了几大桶。厕所去了四五番。有的打瞌睡,有的打哈欠。时时抬手腕,盼望快点散,忽喊一声“同志们”,接着又是“一、二、三”。从头到尾再叙述,众人曰:有完没完?
这种“会议”还算好一点,另一种劳民伤财的“会议”,就是旅游会议,民谣总结说:
一天会议两天玩,四天五天是参观,六天七天算中转,八天九天把家还,回来还得歇一天,凑足十天报万元。
内容包罗万象,读后使人印象颇深
民谣所反映的都 是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项,所揭露的都 是存在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评析:
第一,黄色与爱情婚姻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大陆的对外开放,人们的思想 也开始活跃起来,以前谈“性”色变,现在却变得很正常。传统的伦理道德观面临着挑战。从九十年代初期 开始,市场上的娱乐场所鳞次栉比,“美容美发”、“卡拉OK”、“洗头城”层出不穷,并逐渐演化为色情服务场所,堪称中国的“红灯区”。这些“红灯区”的部门都 与执法机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公安作后盾这些所谓的娱乐场所都不可能存在下去。所以,一些提供色情服务的娱乐场所为了招揽生益,公开对客人讲:“我们这里县公安局办的,绝对保证安全”。执法人员充当娱乐场所的“后台老板”。所以,有的群众形容这些执法人员“脱了裤子嫖娼,穿上裤子扫黄。”“戴上大盖帽,东西随便要;吃了原告吃被告,捉个'野鸡'泡一泡。”
随着腐败现象的增多,黄色的东西也到处泛滥,通过手机短信传播的最多。
男人不醉,女人没小费;女人不醉,男人没机会;男人女人都不醉,宾馆没人睡。
讨老婆乏味,找小姐太贵,搞情人太累,不结婚最实惠。
小小一块自留田,一荒荒了十八年,现在社会搞改革,谁来耕种谁交钱。
值得提出的是,有些黄色民谣,描写的是三陪小姐的生活,但这些民谣,决非三陪小姐所作,它的作者或许是无聊之徒,或是嫖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确实是黄色泛滥的年代,但那些三陪小姐的所作所为,决非是自己情愿,大都 是被生活所逼,被迫卖淫。所以“三陪”民谣的出现,是中国那个时代的一曲悲歌,读后使人不敢发笑。
由于色情的泛滥,同时也威胁着当时的婚姻家庭。“包二奶”现象日渐凸现,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也面临挑战,民谣总结说:
一等男人家外有家;二等男人家外有花;三等男人花中寻家;四等男人下班回家;五等男人妻不在家;六等男人无妻无家。
单身是领悟,恋爱是失误,分手是觉悟,结婚是错误,离婚是大彻大悟,没有情人是废物,情人多了是动物。
握着老婆的手,好象左手握右手,握着小姐的手,好象回到十八九。握着小秘的手,直往怀里搂啊搂。握着女同学的手,后悔当初没下手。握着情人的手,酸甜苦辣全都 有。
那个时代,有钱有权的男人,以“包二奶”为荣,并相互攀比;那个时代的官僚政客有相当一部分都 拥有自己 的“情妇”“二奶”或“三奶”。
第二,文化与教育方面。勿庸讳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文化 和教育出现了一个可喜的局面,但后来“六四”运动失败后,一些文化圈子里的人物由于对执政者失去信心,或对政治 失去关心,有的走出了国门,有的隐居,大多数则选择弃文从商;即使是从文也是带有商业的性质,直至后来的文化都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个别的演化为低级和庸俗。广大民众对此深为不满,民谣讥讽道:
儿歌竟被情歌代,影片叫好不叫卖。一部影片好风采,戏曲只有老人爱。点歌骚乱成公害,影星假唱放音带。“大腕”一副港台派,义演不义把人宰。诗歌只有诗人买,杂志半本广告牌。——《流行文化十大怪》
男女皇帝走红,流氓杀手走时,军阀枭雄走远,宦官妓女走俏。 ——《文化怪现象》
在当时的一些文艺作品中,描写当代生活的很少,这与当时的政治气候有关;凡写当代生活的题材,大都 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阿奉承之辞。九十年代,有一部小说《废都》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文化人的生活,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在政界多有微词,并受到了一些“卫道士”们的批评。这一时期的民谣,从各个方面批评了当前文化的庸俗和许多不正常现象,反映了广大民众要追求的是清新建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在教育界,由于实行了对外开放,人们对子女的要求“蒸蒸日上”望子成龙的心切,出国留学心切,造成学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学生苦叹道 :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是我》
假日几时有,无奈问青天。不知假期当中,作业有几篇?我欲只题不做,又恐校规不严,假期不胜烦。捧书坐桌前。好似在钻研,做数学、念英语,夜难眠。不应有偏 ,为何总是感到难?人有七情六欲 ,学有高低深浅,此事难两 全。但愿假日多,作业能锐减。——《水调歌头·假日》
一叹父母心太急,望子成龙争朝夕,正课副课辅导 课,大雨倾盆向儿袭,脑子乱的一团泥。二叹学校看重钱,副课创收主课偏 ;这班那班课外班,家长负重苦难言,我心超压步履艰。三叹自己不争气,社会歪风诱难敌,黄书黑影游戏机。神魂颠倒醉如泥,哪能刻苦钻学习? ——《三叹》
实事求是地说,二十世纪末叶,中国对教育发展重视还不够,在国民教育投资上,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数的5.7%,甚至低于贫穷蒙昧的非洲诸国和此大陆还要穷的印度等 国,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多年来,中国当局在教育投资上仅从总数上给以吹嘘,但在人均上却闭口 不谈。执政者仅追求经济上的短期效益,一味偏面追求政绩,追求“形象工程”,而对“百年大计”之先的教育却顾之甚少。另一方面在教育方法上缺少创新,缺少现代的教育思想。学生只是被动的去学习,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校和家长每天都 把众多的资料推向学生,使学生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学生便产生厌学情绪,再加上不良影响,学生的身心受到一定伤害,于是便出现了诸如此类的“校园民谣”。
第三,其他社会热点问题,“民谣”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可谓包罗万象,只要有重大的社会问题,就有民谣的揭露,所以九十年代可以说是一个“民谣潮”的时代。尽管有些片面,但也可见一斑。在描写城市现象上有:
影院只放录像带,夜半歌声传天外。摊开麻将把客待,铁门铁窗铁阳台。猪肉牛肉加水卖,珍稀成为下酒菜。大款争把猫狗爱,染起头发充老外。污言秽语随口带,杂物废纸胡乱甩。下水道口缺少盖,小摊小点占道摆。算命先生站成排,好人偏去充乞丐。精神病人好自在,旅店拉客死活拽。锻炼只有老太太,高级轿车处处在。 ——《都市十八怪》
精品屋里假货塞,极品店为款爷开。锅碗瓢盆随地摆,商品伸出摊点外。拉拉扯扯做买卖,打情骂俏抛果菜。隔三差五大甩卖,低价不如高价快。涨价打着削价卖,售价高出限价外。商人重利轻情义,购物全凭防伪器。一人领证全家卖,星期节日轮小孩。新华书店改卖菜,精神变做物质卖。———《城市市场八大怪》
有描写奢侈浪费之风的:
别看咱是贫困县,机关大楼赛宫殿。县长坐着豪华车,三天两头去赴宴。别看我们厂子亏,领导天天端酒杯。别看单位经费少,时常还往国外跑,别看机关已超员,年年还有“编外编”。别看咱们地方穷,办公大楼气势雄。别看咱们底子薄,吃喝费用没少过。别看耕地年年减,干部住房正显眼。………——《别看》
有揭露社会不正常现象的:
货不怕假,回扣就灵;饭不怕贵,公款就行;
学不在深,有爹就灵;分不在高,后门就行;
调动不难,送礼就灵;奖状不大,发钱就行。
———《社会面面观》
小偷偷出了巨贪,三陪女供出了脏官
走私的搬出了特权,造假者端出了靠山。
犯罪的警察终于被 法办,作弊的考官终于被罢免。
豆腐渣工程终于被清算,死去的无辜终于被平反。
签收的费用已经退还,欠发的工资已经补全。
人为的灾害已经救缓,牺牲的平民已经追认为英雄模范。
———《不该感谢的感谢》
此外,还有很多职业道德的、体育的、网民的,还有纯粹的调侃工作,在此不一一而足。
总之,所谓的“当代民谣”,从各个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我们不能一偏概全,也不能因噎废食;“当代民谣”包罗万象,不能说它是二十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但可以说它从某一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当我们今天研究那段历史的时候,也许可作为一种参考或注释。
2003年3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