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邦为何礼仪难觅?
我国号称礼仪之邦,现如今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找到礼仪,比之受汉文化影响的日韩(至少在影视剧中还能看到各种规矩和礼仪)更少。我深信,在古代,中国的确是礼仪之邦,到底是从何时开始,中国的礼仪逐渐衰减了呢?有同感,转帖当地一今天的新闻
一口气读完了昨天《青岛早报》8版上报道的“一名5岁男孩下公交车时主动关窗让周围乘客感动”这一篇稿件后,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于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4年前的一段往事又浮现在了她的眼前。“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曾经接待过一批来自国外和国内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国外学生在处理一些身边小事所表现出的一些良好修养和素质,应该值得我们国内的学生们借鉴和学习。”昨天上午,于老师拨通早报热线2888000,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2000年暑假的一段经历。虽然事情已经过去整整4年的时间了,但于老师至今仍清晰地记着发生在夏令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
“当时,国外的学生主要来自韩国汉城和釜山两个城市的大学,国内学生则主要来自广州、重庆、青岛的一些高校。他们相聚在青岛后,联合展开登山、晚会、知识竞赛等夏令营活动。那次夏令营活动确实增进了两国学生的友谊,但两国学生细小举动之间的差距,让当时带队的我深深震撼了,至今仍不能忘记。”于老师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对老师彬彬有礼
尊重师长、彬彬有礼是这群来自韩国的学生给于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当时我也是刚刚毕业不久,仅仅比这些韩国大学生大三四岁而已,他们知道我是带队老师后,立即表现出恭敬的神情,立正鞠躬,恭敬地说‘老师好’。”于老师回忆说,每天清晨的时候,韩国学生只要见到她都会鞠躬,并称“老师好”,交谈时言语中常常使用“请”、“谢谢”、“打扰了”等,而中国的学生虽也会主动的与老师打招呼,但谦虚程度远远不及国外学生。
“我们在搞活动的时候,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韩国学生都会退到一边让老师先走,而中国的学生却是蜂拥而来,一哄而散,他们对老师的尊敬程度远不如韩国学生。”
下车前清理一遍
“来自韩国的学生有20多人,他们与来自中国的30名学生分乘两辆大客车前往岛城的旅游景点参观。”于老师说,每当学生们游览完毕回到宾馆的时候,国内学生匆匆下车跑回住处,而乘坐在另一辆大客车的韩国学生们则先是捡起落在车座下的杂物,装进随身携带的垃圾袋内,再关上车窗,拉起车窗旁的窗帘,最后,这些学生依次下车,经过驾驶员身边的时候,每个人都总不忘向驾驶员鞠躬,道一声“您辛苦了”。“我曾亲眼见到那名驾驶员感动得流泪。”
于老师说,她曾问过韩国教师“为何要教学生向一名普通的司机鞠躬”,韩国老师解释说,教会学生尊重普通人就是尊重自己。
迟到自愿受处罚
夏令营期间,学生们曾到过许多地方游览,每次大家自由活动前,韩国的教师都会先与学生对表,确定集合的时间,很少有学生会迟到。“有一次,我们到崂山游览,确定下午4点集合返程,到了时间后,国内的学生有近一半的人没有回来,而韩国的学生只有两个人没到。”于老师说,当两名韩国学生回来的时候,他们不停地向车上的师生道歉,并自己掏钱买来水果分送给全车人,但国内的迟到学生却很“坦然”,他们到达集合点后,没有做出任何解释,面带笑容地上车落座。
于老师说,国内的学生也有许多优点,他们聪明、表现力强、团结等优点很突出。“我们中华民族常以礼仪之邦而自豪,但在一些关系到个人修养等小事上,我们的学生还应加强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