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秀丽 发表于 2004-12-4 13:40:18

母亲讲述的清官传说----河北地方版本

    王天官    杨金英讲述    祝秀丽搜集整理
    人家王天官,人家说他家的坟茔要不叫人家破了。人家说呵,这个王天官死以后,一葬前儿啊,这个看坟茔地的(注:风水先生)说:“你要打到青石板,你就别打哩。”说是葬的前儿。
    然后,这个看坟的(注:看护坟地的人),不是他个个儿 家的人儿。要不这个,到咱关里,打开这窝子,不让旁人看,让外甥呆这看,怕呢这个风水给破哩。人家说,他家这风水就给破了。王天官家往下就没有人儿。他咋的?打到青石板啦,他就不打了。不打了,人家就又给他呆这看坟的。看坟的就说:“人家说要打到青石板,咱看看这青石板有边儿没边儿啊?”这俩人儿就给他打了。打,打,它有边儿。人家说:“有边!”一掀开,这个青石板它不咋能一掀一撬,人家里头飞出一个凤凰来。最后,里头光剩俩凤凰蛋,说!(笑)以后,他家就不做官儿了,往下就没有人儿,这个王天官他家。
    人家讲他小时候是咋个事儿呢?讲他小时候,人家说他家可穷可穷的啦!他家他爹他妈是给人家看坟茔地的,就是呆人家这家有份儿的这家,呆人家这个坟茔给人家看看坟茔。就是么个人家。他也念不起书,他妈就是天天儿带着他。
    头几年这不就有有份儿的人家雇老师嘛。咱这一个堡子有多少人家,咱雇一个老师,来教这孩子。他就天天去听地,天天,人家念书,他就呆外头听着。
    听着,这老师说:“你听着,能听会吗?”
   他就说,屋里教啥,他能背下来。
    这个老师说:“你也来念呗!”
    说念,说:“家里没钱。”
    没钱,说:“不要你钱!”
      这个老师说。一看他是个人才。人家呆屋里教的孩子都不会,他呆外头一听,他就会。
    说天天去上学,嘴上都抹点儿香油,再叫点儿蒜抹抹。老师要是一问,他说:“你家吃啥呀?”
    “吃的羊肉包子蘸辣蒜!”说吃好的呗!他说穷,怕人家笑话呗!哄(注:大概)是呗,怕人家孩子们。
    以后,人家说,老师教啥会啥,教啥会啥,可聪明啦!
    人家说,多咱出去,谁知是讲的,真哪是假呀,说是前后的有灯笼送他!这个官,王天官。王天官这个官就是挺大的官呢!啊,打不大儿,人家这老师就看着。唉,黑天出去,就前后的有灯笼送他。都知道他最后能做官。谁知道咋的,人是奉承呗!(笑)
    以后,他就这不越念越嘛。这个老师一直教他呗。教他以后,他就,讲话咧,上外头淘气嘛的。没说嘛。他这个王毛全,离俺那儿才二十五里地。人家说,上这个城隍庙那里去溜达。人家说,撵那个城隍嘛:
    “城隍,城隍,撵到你洛阳!”
    念好几遍。
    这个黑下,这个城隍爷就警他老师了,他说:“你有一个学生撵我,说:‘城隍,城隍,撵到你洛阳!’”
    这个老师寻思:“谁呀?”
    一寻思,就是他。他将来准是个官儿。这个老师寻思他,就说哩:“谁把城隍爷撵哩,谁再留下。谁撵的,谁去留他!”这个老师告诉。
    他最后就去了。他说:
    “城隍,城隍,撵到你洛阳!
    洛阳不住,再回本处!”
    城隍就没走。在这个王毛全有个庙,有个城隍庙。
    以后,他就大了,这不以后就考上官啦。考上官,他家,人家说,那坟茔可好了:有石马、石羊、石人……都是石头的!
    说呆北京做官嘛,那王天官哪。说俺那里,那个钱粮就轻,用缘啥呢?用缘这个王天官。人家那些个山东不就,头几年都穷嘛,人家说,那个官啊,山东那边那官,竟拿那个大萝卜、大白菜、大苞米。他不。他找一个最小最小的,说那蔓菁,么大点儿(用双手做个扣状),还没有扣儿大呢!王天官他说啥?“俺那,啥也不长,俺那个是苦水延边,啥也不长!”
    以后说,这河北那块儿哩,盐山那块儿哩,公粮就可轻啦!这山东就不行啦,山东这个公粮可重了。你用缘你收成啊,用缘这块哩不收成啊!它不长庄稼,啥也不长,他说。钱粮就轻嘛。他不就向着他这块儿哩!
    以后他家没有啥人儿,说。谁知道啊?往下他没有啥后代。
(王毛全,离母亲的娘家于家庵二十五里路,母亲的几个婶子都是王毛全的娘家,会讲这个故事的人很多。)

流萤 发表于 2004-12-4 16:47:28

RE:母亲讲述的清官传说----河北地方版本

祝JJ记录的这两则故事都很有趣哦,赞一个!

另外值得称道的是,语言还保持了它鲜活的民间色彩。

俺是山东的,山东人爱面子是出了名儿的,多缴公粮也不是不可能的 :o

祝秀丽 发表于 2004-12-4 17:07:35

RE:母亲讲述的清官传说----河北地方版本

萤mm夸奖了。
俺爷爷也是山东的,在我小学毕业时去世了,要不然,在他的异文中,多缴纳公粮的可能是河北官员哦。

宜家 发表于 2005-5-17 17:26:26

RE:母亲讲述的清官传说----河北地方版本

母亲讲述的清官传说2:
          包公的儿子幺马 杨金英讲述
就是说这幺马,讲话咧,和人家不一样。就这个包公他儿子。一辈子,他爹说东,他非说西;让他打狗,他非打鸡。他和人家总是两拧劲子。
这不是?这个包公就断错过案子,说是,是叫燕茶山哪?说是。断错这个案子,他就起誓了,他说:“我要断差了这个案子,养儿为贼,养女为奸哪!”他就起过誓。他这个儿子就是。
没说嘛?偷人家锅的,偷人家锅,到那把锅偷来。他爹说:“你偷人家锅干啥?你给人家送去!”
“这送去,都亮天啦!”
“再黑一阵儿吧!”
就又黑一阵儿。
以后这不就是留下这幺马(此处“幺马”指皇历上画的幺马画像,河北盐山地区用来预测旱涝年景)。说是画上看看是穿鞋不穿鞋,看他光脚丫子不啊?要说是光脚丫子就是涝啊?他反正他是幺马。
他爹死以后,他说一辈子不听他爹的话,这一句听他爹话了。他爹说,他知道他儿子不听他的话,寻思,赶等还不得给他弄个捞叨(捞叨:指不好,差) 棺材?他说他儿子:“赶等我要死了,你给我弄个石头棺材。”
他这句听他爸的。他爸死以后,他给他爸打个石头棺材!(笑)
(我问:石头棺材不好吗?)
石头棺材不好,不爱化,不爱烂,他家下边人,人烟就不好,就再不出官了。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5-5-17 17:28 最后编辑 ]

宜家 发表于 2005-5-17 17:46:54

RE:母亲讲述的清官传说----河北地方版本

这是目前我听(读)过的包公传说中很特别的一则。它讲的不是常在戏剧舞台上看到的大义灭亲、铁面无私的种种正义主题,而是“笑比黄河清”的包龙图为人父的生活细节。最为戏剧化的是他的儿子竟因他的过错而秉承了“誓言”果报中的偷窃习性,成了一个叛逆十足的问题青年。包公的智慧在儿子面前毫无用武之地,就连最后的遗言也从“实质上”违背了他的意愿。俗谚说:“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这一点在这则传说里展露无遗。也许,想象出一个并不十全十美的清官,更增加它在人们心目中的真实感。包公因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甚至连历史时代的间距也由于他有着与我们一样的困境和尴尬而被超越。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5-5-17 17:51 最后编辑 ]

宜家 发表于 2005-5-20 16:01:23

RE:母亲讲述的清官传说----河北地方版本

母亲讲述的清官传说3:
                狐狸精
   就有这么一家,有个小孩儿,他有姥爷,他姥爷是做官儿的。呆姥家住,可能是没有爸,头几年子,光跟他妈呆他姥家住。他姥爷是个朝里头的个官儿。
    头几年这个朝廷啊,奸哪,他就想着不死。他说:“哪个大臣能给我找着我长生不老的药。”也不谁给他出主意,他这个大臣就说:“吃哩公鸡下的蛋就长生不老。”
    叫一个官儿来问问啊,要是说:“你给我跟找公鸡蛋。”
    那官儿说:“跟找不着啊!”
    他就杀。叫一个官儿来杀,叫一个官儿来杀。今么儿个,他就到这小孩儿啊他姥爷这了。他姥爷他不得愁得慌?到明天就要死了。他姥爷就打嗨声,这小孩儿说:“姥爷你愁啥呀?”
    他说:“到明天哪,我就要死了。朝里这个朝廷,他奸哪,他非要找那公鸡下蛋。”
    他说:“公鸡能下蛋吗?”
    他讲话咧,“要是说是找不着,他就杀。你说找着,上哪去找的?”他姥爷说。
    那小孩儿说:“到明天我去!”
    那小孩儿十三、十四的那么个样吧。
    他说:“你去能行吗?”
    他说:“我去能行!”
    到明天,上朝,他去了。他去了,这朝廷说:“你姥爷呢?”
    “我姥爷呆家坐月子啦!”
    他说:“你姥爷能坐月子吗?你姥爷是个男的!”
    他说:“你咋要吃公鸡下的蛋呢?公鸡能下蛋吗?”
    这个小孩儿说:“公鸡能下蛋吗?”
    这个朝廷一寻思,可以是呀!他一寻思,他就是混蛋呗!他看着小孩儿挺聪明的,他也想着害他。
    他说:“南方有一个地丘儿,去到那当县官儿。”分配一个县官儿去呀,就没有,分配一个县官儿去,就没有。南方就挺远呗。他就分配这小孩去,他说:“你上南方哪儿哪儿去当县官儿的吧!讲话咧,也不杀你了。”也没处去找的,这公鸡蛋!
    他就让这小孩就去了。去,走,走,走,天天走,不知道多少日子,快要走到了。快要走到,今么儿下晚,他就住这个店了。住这个店里,下晚黑,这个门插关儿,就会说话。
    告诉,说:“县官儿大老爷,到明天你就有难了。”
    他说:“我有啥难哪?”
    他说:“到明天哪,你到了那里,你坐下官儿,来三个女的,就穿白戴孝,哭哭啼啼,来告状了。”他说,“那就是狐狸精,三个狐狸精。分配一个县官儿来,它就吃哩他。这不哭哭啼啼告状吗?你没等着审,它就上来,这三个狐狸就把这个官儿给吃上。”他说,“你呀,到明天你就有难。”
    他说:“那个咋整啊?”
    他说:“你没看哪,这个店主他家有张画儿。他这画是古画儿,三个鹰。到明天哪,店家要问你,说:‘县官大老爷,你要啥?’你说:‘我啥也不要,我就希罕你家这张画儿!’”都破不像样儿了,旧不像样儿了。
    到明天了,就亮天了,他就起来了。他要走了。这不还得走啊?这店家说:“大老爷你希罕啥呀?拿点儿啥呀?”
    他说:“我啥也不希罕,我就希罕你家这张画儿。”
    “嘿,好画儿有的是,你单着希罕这张画儿。”
    “我就希罕这张画儿。”
    “那个行,你就揭着吧。”这店家不知道。
    他到那。到那没等着坐下,没等刚坐下,就来三个女的,穿白戴孝,她就说:“申冤!”
他没等着一跪下,他拿着这个画儿么一抖落,这三个鹰全鼓下来了。鼓下来就一个人掐一个。掐一个,有一个鹰小点儿,把这个狐狸没掐着,它就跑了。这俩就掐着了。
    掐着,跑了这个,它就又跑别处去,骗人。它说:“我没家没业。”找的一个老头老太太家。他讲话咧,画画儿了,画上她自己长得可好看了。妖精嘛,狐狸精。她就画,画的她个个儿那模样长得可好看了。她这画儿就刮了,刮哩北京去了。
    刮到北京城,这朝廷也不谁捡着一个画儿,叫朝廷一看,“你看,这美人儿长得多带劲!”
朝廷就说:“选的!”
    就遥时(注:遥时即到处,河北方言记音)找这个人儿,最后找到这老头老太太家了,他两口子认她是干女儿。找他家,就选她宫去了。选去,妃子吧。
    妃子,她就过了一年多,她就有病了。有病,他说:“你有病,叫太夫给看看,有病。”
    她说:“有病啊,我非得吃南方那个云南那块儿里县官那个心就好。不吃他心不好。”
    朝廷说:“把那个县官叫来!”
    一个朝廷说杀个县官不好杀的嘛。
    这县官说:“你叫来可是叫来,吃我可是吃我,我得看看她!我得看看这娘娘是啥样儿,我看看这妃子。”
    这朝廷说:“行,叫你看看吧。”
    他到那个屋里,把他画拿下来一抖落,三个鹰抓她一个人儿,一下把她抓死了。一看是个狐狸精。这就完事儿了。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5-5-20 16:04 最后编辑 ]

宜家 发表于 2005-5-20 16:24:38

RE:母亲讲述的清官传说----河北地方版本

    这是母亲近年来常常给孙子大龙讲述的一则。用母亲的话说:“大龙就爱听我讲‘狐狸精’。晚上想起来就说:‘奶奶讲个‘狐狸精’!”能让孙子如此依恋地围在身边倾听,年近七旬的母亲很引以为荣。
   我在河北故事卷中读到过异文,有的说主人公是甘罗。在母亲的传承里,它显然很故事化。能吸引小听众的地方,可能是与主人公在年龄、性别上的某种认同以及满足向外界闯荡的带有男性梦想倾向的某种憧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母亲讲述的清官传说----河北地方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