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刘宗迪,请问是谁告诉你人类学家“只关心时间作为叙述脉络和知识框架的意义(康德意义上的时间),即对时间的知识论意义,而不太注意时间的政治和实践意义”的?不要这么武断好不好?至少应该看些书再保险一点。我们自己都不敢这么讲。除了与时间和历史有关的专门著作以外,我手里还有五大本人类学家关于这个问题的散论。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发表观点时千万慎重”,这话语重心长啊——。你那里有五本人类学的书讲这个问题吗?本人固陋的很。不妨摆出来,大家一块学习学习。
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我把自己的帖子重新看了一边,发现你剪贴过来的那段文字原是这样的:人类学家“往往只关心时间作为叙述脉络和知识框架的意义(康德意义上的时间),即对时间的知识论意义,而不太注意时间的政治和实践意义,”
你给掐掉了开头的“往往”的二字。
本人原本留了活扣,兄台硬是给系成了死扣,武断的究竟是哪一个?兄弟,做人可要厚道呀。
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请别误会,其实我对你完全没有恶意,加上我引用时不小心少引了两个字,造成你对我的意见,见谅见谅。我现在正在做田野,还要八个月我才能回学校,等我回去后,我会把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和论文书目发上来,但现在不妨凭印象简单地说一说,仅供参考。
人类学家在3、40年以前确实是在一种基督教时间框架中来做文章的(Fabian),但也不完全如此,比方说,Marcel Mauss在研究北美洲因纽特人的时候提出的季节与社会的问题一直影响着后来的人类学家。到了1960年代,李维史陀发表的那些著作(大陆和台湾都有译本,但问题也都不少)在时间问题上其实造成了一场革命,但一来可惜他自己似乎不愿意去具体操作,二来大家对他的误解也非常大,遂造成李维史陀没有时间观念的印象和后果,其实这与他本来的意思正好相反。他的成果一直等到M. Sahlins发表关于Hawii人的研究后才得到真正的改变,最近我去书店,发现Sahlins的著作已经翻译出来了,相比大家都已经读过了。Sahlins的重新创造,造就了他在法国人类学界的地位非常之高,因为他把这种mythical的时间观真正实现在研究当中。与他的研究路径相似的还有他的同时V. Valeri。当然如果从更广一点的人类学范围来说,这种路径还要把法国的Dumezil 这些前辈的思想包括进来的。他的同事Comaroff夫妻对时间的贡献也很大,但算哪一种,还不太好说。
第二种是以Rosaldo做为代表,他关于东南亚砍头民族的那部著作(名字我忘记了,可以查一下)非常重要,完全用当地人的时间来研究当地人的社会和文化,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不从他们的传说和地名(时间的另一种体现)来考虑,就完全不能明白他们的世界。这也造成了一系列后来的研究。
第三种是英国的M. Bloch,他本来是个法国人,所以受本国影响比较大,属于客观派的一种。他发表了一篇有名的文章,认为时间可以是普遍的或者说客观的,文章的名字我现在忘记了,等查一查再发上来吧。不过在他以前其实这种客观派的观点也已经出现过,不过大家都不太容易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或者不太注意吧,比方说研究缅甸的E. Leach,他认为虽然时间的循环实际上是在直线的流动中完成的,两种统治模式像钟摆那样摆来摆去(圆形),但同时摆动也意味着直线性的时间。
第四种是以Boudieu为代表,在时间方面,他其实算是Mauss的那一路,他在北非的研究和他后来从这里面生发的一系列东西,在总体上都没有摆脱Mauss的影响。他是完全从实践角度来做的,不过现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他这方面的翻译本,所以也造成了一些误解。他的实践并不是像一班人想象的那样。
写的太多了,很累啊。另外,我说的五本书不是专门的著作,是我自己把各方面发表的东西积攒起来的,大概有一两百篇的样子吧。
[ 本帖由 langzi 于 2005-1-22 09:11 最后编辑 ]
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看来,说话还是平心静气地比较舒服一些。不过兄台关于西方人类学界中关注时间问题的学者说了那么多,我还是不知道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你想说什么。请原谅我的鲁钝。
而且,我觉得,你谈论的那些字眼,比如时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比如线性时间和非线性时间、时间的循环性等问题,跟我的意思并不矛盾,甚至刚好证成了我的意思。
因为你所说的,恰恰是时间的知识和叙述维度,而不是时间的权力和政治维度。当然,自从福科出名之后,地球人都知道,知识、叙述和权力、政治是分不开的。但我说的时间政治是实践层面上的,也就说是在“天子颁正朔”或“公羊义”的意义上谈的,这个意思,简单地讲,就是你不照着天子的正朔办事,天子就会砍你的头的意思。我想这一点我在上下文中已经表达得比较清楚了。
那些人的书我也翻过,不过,肯定没有兄台读的细,因此,甚是希望能够继续听到兄台关于这些人时间思考的高论。
兄台正在作田野,这很好,希望不仅能够听到兄台谈论Marcel Mauss、李维史陀、M. Sahlins、M. Bloch、E. Leach、Boudieu等人以及Hawii人、砍头族等等的时间问题和时间知识,希望也能听到你在中国的田野里发现的中国人的时间问题和时间知识,不过,千万不要告诉我,你在中国的田野里重新发现了Marcel Mauss、李维史陀、M. Sahlins、M. Bloch、E. Leach、Boudieu等人以及Hawii人、砍头族等等的时间问题和时间知识,如果这样,是很糟糕的。
还有上面这些人的名字好像都翻译为中文了吧?兄台眼界高,能读英文,自然是看不上这些人的著作的“问题也都不少的”中译本的,但是,这些人的名字翻译的也不至于“问题也都不少吧”,因此,为对俺们中国人公平起见,有中文译名的,希望兄台最好还是用中文。
况且,这样不断地在中文键盘和英文键盘之间“SHIFT”,即使写的不多,也是很累的。
[ 本帖由 刘宗迪 于 2005-1-22 10:53 最后编辑 ]
此事见今日新浪网头条
专家提出更改春节日期方案引发公众质疑http://news.sina.com.cn/c/2005-02-07/19545809622.shtml
另见中国经济时报上刊登的曹林一文
《春节改期?传统面前的自作聪明》
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01-13/26/528049.shtml
强烈向各位老大建议,2月14日的节日会议把应该把章潜五教授等一批专家也请来出席。口诛笔伐之!!! :mad: :jump:
[ 本帖由 little-hehe 于 2005-2-8 13:24 最后编辑 ]
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专家”置约定俗成于不顾,简直是脑子灌水了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中国春节得到认同 正在逐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http://news.tom.com 2005年02月12日04时57分??来源:新华网??
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地的华侨华人9日以燃放鞭炮、举行盛大文艺游行及演出等方式迎来了中国农历鸡年。今年的春节对于280多万美国华侨华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继中国农历新年在2003年成为纽约市的法定节日后,纽约州也于去年11月将春节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目前,春节是纽约州公共节假日中唯一的亚裔节日,而纽约州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春节列为节日的州。不仅如此,美国总统布什今年就中国春节特别发表了贺词。他赞扬华人重视并传承家庭价值和文化的优良传统,赞扬他们对多元化美国发展作出的贡献。纽约州州长帕塔基及许多地方官员和议员也纷纷通过华文媒体,向华人恭贺新春。许多纽约主流媒体,如《每日新闻》、美国广播公司、美国全国广播电台等,均对华人喜迎春节活动进行了大量报道。《纽约邮报》还一连数天出版专门宣传春节文化的特刊。纽约等华人较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公立学校还组织有多族裔参加的各种活动,向主流社会推广中国文化。所有这些都表明,春节不再只是华人的节日,它正在逐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正在成为各族裔共同欢庆的节日。
中国春节逐渐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重视和认同与华人地位不断提高是分不开的。以促进曼哈顿唐人街发展为宗旨的华人组织“繁荣华埠社”社长田士锐10日对本社记者说,与美国实行排华法案的年代相比,华人地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华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许多华人因此进入了美国主流社会,为美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将春节定为法定节日就是对华裔贡献的承认,就是对他们文化的尊重。当然,这种尊重也是华人多年争取的结果。近年来,积极参政的华人已成为纽约等华人聚居地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纽约华人有了自己的市议员和州众议员,在政界也有了其他热心维护华人权益的官员。正是他们的积极推动,春节才成为法定节日。
春节得到重视还与欢度春节活动中蕴藏的巨大商机有关。田士锐说,唐人街在美国人的印象中往往只是一个品尝中国美食的地方。但是,近年来,随着华人庆祝春节的活动越办越精彩,规模越来越大,唐人街逐渐成为一个欣赏中国文化的好去处。纽约市旅游局早就在旅游手册中将唐人街迎新活动列为“不可错过的”观光项目。纽约唐人街庆祝春节活动去年吸引了20多万游客,今年的游客数目预计将达到30万。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带来的滚滚财源,使得纽约市旅游局、美国银行、美国媒体和迪斯尼等一些大公司心甘情愿地为欢度春节活动做宣传、提供赞助甚至参与其中。
春节越来越得到美国社会的认同和参与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的日益强大与开放。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约翰·霍尔登在接受本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影响,使得美国媒体和美国人民对13亿人口的中国和他们的文化越来越感兴趣。
开放的中国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而世界也在不断探索和认识中国。中国文化与世界其它地方的文化在此互动过程中,必将增进了解,密切关系,日益交融。新华社记者杨志望
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我也建议把春节改在立春,而且要时时改,月月改,让老美永远也跟不上我们改革的步伐。就像苏杭人赶上海的时髦一样,刚刚赶上,人家上海却又变了,永远也赶不上。
我们要做上海人,不要做苏杭人。
所以我们要趁着老美对我们的春节开始有兴趣的当口,赶紧把我们的春节改了。好让他们老美赶不上。
嘿嘿,看你老美还敢不敢炸我家大使馆。
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发表在英国人类学杂志MAN上的一篇书评。关于Gell, Alfred 的 The Anthropology of Time: Cultural Constructions of Temporal Maps and Images. (book reviews) by Janet Hoskins.
Gell, Alfred. xii, 341 pp., tables, bibliogr. Oxford, Providence: Berg, 1992.
The anthropology of time has long attracted imaginative and intellectually ambitious researchers who wanted to probe not only ethnographic variation but also broader philosophical and metaphysical problems. In this new book, Gell argues that this search is misguided because \'there is no fairyland where people experience time in a way that is markedly unlike the way we do ourselves\' (p. 315). Arguing forcefully against a number of distinguished anthropologists and his own earlier work, he has produced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hich is original, disturbing and sometimes brilliant -- but does not lead only in the direction he indicates.
He begins by taking apart Durkheim\'s assertion that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on of time can be attributed to society and culture, which Gell links to a variety of \'incoherent and misleading\' relativist interpretations. Evans-Pritchard, Levi-Strauss and Leach are each taken to task for using interesting ethnographic materials to argue for unjustifiable metaphysical conclusions -- such as the idea that different peoples hav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concepts of time or that there can be a conflict between synchrony and diachrony in ritual symbolism. Gell faults his own earlier analysis of an Umeda ceremony for falling into the trap of temporal cultural relativism. He now says that what he once perceived as \'contradiction\' between synchrony and diachrony was in fact a confusion of classificatory mechanisms (synchrony) with historicity (diachrony).
Turning to the controversies over Geertz\'s description of Balinese time as \'a motionless present, a vectorless now\', Gell argues that Geertz has often been misread. He may have exaggerated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Balinese are indifferent to the cumulative effects of historical time, and been blind to the ways a complex calendrical system is also an instrument of power and influence. But the \'defamiliarizing\' literary artifice of Geertz\'s descriptions is not necessarily identical with the extreme relativism and idealism for which Bloch attacks him. Bloch\'s critique, based on distinguishing universal temporal cognition (\'practical time\') from ideological \'ritual time\' substitutes the misleading idea that only hierarchical societies use a cyclical notion of time to legitimize authority. Gell shows effectively that it i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cycle which focalizes recurrence as the most salient feature of time in agrarian societies -- for reasons which have little to do with mystified authority or hierarchy.
Evidence from Piagetian development psychology and linguistics is then surveyed to present a case for the universality of time cognition. Gell argues that philosophical approaches to time (and their anthropological offshoots) can be sorted, using the terminology of R. Gale, into an \'A series\' of phenomenological orientations, where time is experienced as dynamic and \'becoming\', and a \'B series\' where time is seen as objective, measurable and \'real\'. Gell describes himself as a moderate B-series supporter, who still has some sympathy for A-series efforts to represent human subjective time consciousness. However, he presents an objectivist theory of time cognition which tries to show that the B-series encompasses the A-series, and so there are no real ont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events.
Gell uses a number of concepts from economic theory (opportunity cost, probability studies) to measure how we construct temporal maps based on our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Time is itself a scare resource which must be distributed socially, and time-geography provides a method to map out this supply in space. Such discussions across disciplinary borders are provocative, but run the risk of generalizing an allegedly universal economistic model of time use to social groups which may perceive it very differently -- focusing on a longue duree rather than a calculus of minutes and hours, or seeing time supply as cumulative rather than partitive. Gell is aware of these counter-arguments, and notes that certain groups, like the Umeda, may be A-series dominated in that they make temporal judgements without clocks, calendars or schedules, but he believes they still refer to a B-series time map which is \'modally uncertain and metrically uncalibrated\'.
The strongest part of the book is the discussion of calendars and power, where Gell shows how traditional time-keepers negotiate with others over the timing of ceremonies and the lunar/solar year. He focuses on the Trobriand malamala festival, linked to the annual swarming of the palolo worm off Vakuta island, which is the same phenomenon celebrated in the nale rites of Eastern Indonesia I have studied (The play of time: Kodi perspectives on calendars, history and exchang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Gell\'s stress on the strategic advantages of centralizing the calendrical ritual in one district, and its co-optation by colonial officers, resonates tellingly with the Kodi case where traditional calendrical knowledge was also a crucial political resource. But he fails to note that an \'objectivist\' approach to the politics of time in these cases would fail to grasp why the year itself must be ritually constituted or how the failure to hold a certain ceremony could cause a cosmic imbalance. I remain sceptical about the applicability of time-budgeting studies to peoples who see the passage of time as an accretion of value rather than a waste of resources.
While Gell wants to dispel the aura of mystery and paradox that surrounds time, his incisive commentaries weed out some of the wilder fantasies of different time worlds, but not the phenomenological argument for different experiences of temporality. Gell has little to say about history, traditions or memories, admitting that he has neglected these topics because of his own \'present-focused mind set\'. However, since it is precisely the great value given to the past which i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 of many non-Western societies, this flaw is a rather fatal one.
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气愤伤心,以后要使碰 上这样的老师 ,哎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立春风俗:无春年忌讳的来由所属栏目> 研究泛论
作者:曾祥委发布时间:2005-3-3 17:19:29 点击数:1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农历乙酉年无“立春”,北方人称为“寡妇年”,岭南称为“盲年”,以为结婚不吉。有情者纷纷赶在有“双春”的今年结束前办喜事,酒家为之火爆,颇赚了一笔银子。此俗何来?果然有理否?宜当考究!
历史上使用过的历法,有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盲年”是阴阳合历某种“置正”安排的结果。
阳历,可能是我们的祖先最早使用的历法,它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制定。古人以为太阳绕地球运行,转动一周为一年——今日我们知道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但古人的认识却相反。据学者考证,战国时还有太阳历,一年十个月,以天干为名,每月三十六日,分三旬,每旬十二日,日以地支为名,如此十个月三百六十日,加上五至六天不入干支的“废日”,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日或三百六十六日。在那种情况下,节气的安排首先有“夏至”、“冬至”,继而又有“春分”、“秋分”。一年先分春秋二季,后来再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以至二十四节气。古代文献《管子》中有这种历法的痕迹,彝族和西南少数民族的火把节与之有关。岭南民间至今还流传“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就是民间对这种历法的记忆残留。古人确实曾经以“一阳更始”的冬至作为元旦。这种太阳历的回归年,不会出现“双春”和“盲年”现象。
阴历是按月亮的盈亏变化来制定的。一个朔望月的周期是二十九或三十天,年的长短只是月的整倍数,与回归年无关。月也与四季寒暑节气无关。希腊历和回历都属于这种历法。它的一年中,也不可能出现“双春”、“盲年”。
阴阳合历,是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古人认为,日月是阴阳之精,日月合壁是最吉祥的征兆。阴阳合历的安排就是这种追求的结果。一个回归年按太阳的运行分为二十四节气,有三百六十五或三百六十六日。但按照月亮的运行分为月,小月、大月十二个加起来,只有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两者相比,相差约十一天。为了协调二者,古人采取“设闰”的办法来处置,若干年中就有一年是十三个月的。现在从商代的甲骨中还可以看到“十三月”的记载,就是设闰的明证。上世纪有学者报告,南方的瑶族还保存着“十三月”的叫法。现行“十九年七闰”的制度起源相当早。我国的历史,自《春秋》以下,就有干支历日可查,足以为证。
但置闰月,未必就造成一年两个“立春”,或没有“立春”。这里又涉及“置正”的问题,即以那一个月为正月。从历史记载来看,这种“置正”比较复杂:
夏朝以寅月为正月,称为建寅;
商朝以今十二月为正月,建丑;
周朝以十一月为正月,建子;
秦朝以十月为正月,建亥。
汉朝建立,初承秦制,以为得水德,亦建亥;后来到武帝时,经落下闳推算,又改成夏历,以寅月为正月。
不同“置正”,就有不同的新年起点。例如建寅的,就以寅月的起点为元旦。这种办法,自汉武以来,二千年中,虽经不断完善,但大体沿用不变。
在各种“置正”中,以十月、十一月、甚至十二月为岁首的都不可能出现上文所说的“双春”或“盲年”,只有以现在的正月,即“建寅”时,才会这样。上世纪一百年中,出现了三十六个闰年,逢闰年,都有两个立春;而闰年之后造成三十七个无立春的年份,其二十四个在第二年出现,十三个在第三年出现。每一个闰年,都造成一个无立春的年份。由此可见,“盲年”无春,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什么历法都有的,它是人为安排的结果,与天无关,与运无涉。
但民间,又确确实实地存在着“盲年忌婚”的习俗,此俗何来?
此俗何时起源已不可考,但肯定迟于阴阳合历被采用的汉武帝之后。至于忌讳的原因,则与农业和生育有关:
首先,以无立春为忌讳与农业有关。
古代以农为本,立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重要的节日,皇帝和地方官都举行“劝耕”仪式,民间至今还遗留“舞春牛”之俗。这一天的天气如何,关系到一年吉昌。河南民谣说“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又说“晴则诸事吉,阴乃万事愁”。不少地方还有立春的种种忌讳,可见重视程度。试想,一年中这么重要的日子居然没有了,那不是让人忐忑不安吗?
其次,直接的原因还与古人的阴阳观念有关:
古人崇信阴阳。一年之中,根据测景之术,分出了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和最短的“冬至”两个日子。以为“夏至”是阳气最盛之时,而“冬至”是阴气最盛之时。一年自冬至起,“一阳更始”,阳气慢慢回升,到“夏至”达极盛,而后阴气又慢慢滋长,到“冬至”达到顶点,一年年周而复始。阴升为顺,阴滋为逆。民间术数至今还根据这个道理来操作。
阴阳,不仅是“气”,而且是神,是造物主,是人类祖先。《淮南子·精神训》说天地未辟,混沌一片时,“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期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在古人的观念中,阳是天,是男;阴是地,是女。一年四季都与阴阳相配,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于人分别为少男、老父、少女、老母。天地万物的化育,与男女交媾生殖类同。春天阴阳平衡,就好比男女的和谐,正是生育季节。《尚书》中有“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阙民析,鸟兽孽尾。”这些文字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观察到了自然界的生殖规律,把它作为典章记载下来,传给后人。春,代表着交媾、生育。“春生、夏养、秋收、冬藏”的观念,历史悠久。从《诗经》的年代起,春天就与性、与生育联系在一起。《诗经》“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春事,指男欢女爱;春心、春情、春意、春方、春药、春风一度,春宫、春画、春兴、春病、春宵,无一不与性有关。甚至于用春院指妓院,卖春指卖淫,等等。
无“立春”之年被称为“寡妇年”,与古人的上述观念有关。
“立春”,是春天的启始。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古人要做两件事:一是送走寒冬,做成土牛,加以鞭打。土为阴,牛为丑,十二月是丑月,阴气最重,鞭打土牛,像征着驱赶阴寒离去。二是迎接春阳,而春阳是一个男孩。《后汉书·祭祀志》记县邑地方的迎气仪式:“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令一男童冒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男孩出现象征着东方、少阳,代表着春天来临。
一年之中无“立春”,即无阳气来临。无阳为孤阴,不生。于人,无阳,即无男相配,无春等于无性,自然就是寡妇。北方人所谓“寡妇年”,来由在此。
南方人所谓“盲年”的说法,则与生育有关。古人将“立春”与生育联系起来。春天是生殖的季节,春不立,则生殖不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粤方言,凡禽、鱼、卵皆曰春。鱼卵亦曰鱼春子。唐时吴郡贡鱼春子,即鱼子也。”又“广州谓卵曰‘春’,曰‘鱼春’,曰‘虾春’,曰‘鹅春’,曰‘鸡春’,‘鸭春’。”岭南的“蛋”叫“春”。古代北方人叫“鸡子”,岭南人叫“鸡春”。“卵”、“春”与“子”在这里是同义的,而“卵”向来是生殖繁衍的像征。立春的像征是男孩,“无春”,等于“无子”、“无后”,这是婚姻最大的忌讳。传统农业社会中,人口数量往往决定宗族的生存,因此,人口增殖有最高的价值。传统婚礼上充满了生殖的像征,如花生(喻男女间生)、红枣(早子)、莲子(连子)、姜(喻孖生)、芋头(多子),榄子(揽子)、饺子(姣子)等等,都表现了对人丁兴旺的祈求。结婚最忌无子,“盲年”无“春”,自然就被视为不吉利了,反过来“双春年里结婚大吉大利”的说法也就顺理成章了。但,这实在是一种附会。
“盲年”不吉,双春就吉利么?山东、河北有“一年两个春,豆子贵如金”,湖北、河南,还有岭南都有“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说法。“双春”既利生殖,为何独不利种豆、养牛?这里的道理也是讲不通的。
至于“盲年”,老百姓也有办法对付:粤北翁源旧俗,“盲年”女子出嫁,带一袋熟鸡蛋,下轿时向人群一撒,大家欢呼:“新娘生春喽!”于是,诸事大吉,皆大欢喜,其乐融融!
由此看来,所谓“寡妇年”、“盲年”不过是人们协调历法的一个平常结果,并非天定,也非不可避免,还有办法对付,“盲年忌婚”习俗的内核是人们对生育的追求,实际上更多的,只关乎“口彩”,没有什么道理。科学昌明如今日,还诸多忌讳,真是大可不必!
转载本站文章请自觉注明:“转引自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
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I-1《我国历法改革的现实任务》网络文集《我国历法改革的现实任务》网络文集
陕西省老科协历法改革专业委员会
````当代中国的现行历法是否需要改革创新?这一世传的改革任务有无可能实现?怎样才能迎来科学简明的新历法?这是摆在全球中华儿女面前的问题,是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研究的课题。
````今年初春发生了历改研究与维护传统的网上争论,促使我们汇编这个历改研究的网络文集,已从本会汇编的书刊载文中,初步选出81篇首批贴出。我们感谢下列论坛积极支持宣传:新华网“发展论坛”,人民网强国社区“深入讨论区”、“时政”、“科教”、“读书论坛”,红豆社区“社会纵横”,南方社区“岭南茶馆”,麻辣社区“麻辣杂谈”。这些贴文既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又可留作历史检验是非。因此,我们希望这些贴文能够长期保存,使之成为网络图书馆,提供广大网友阅览和研讨。
````在此需要说明:
````1、先贤们对于历法改革的论述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今日列出的贴文只是其中片断,
我们欢迎广大网友提供补充资料。关于中外的珍贵史料部分,是由历史档案馆和外国研历组织提供的,有些是国内仅有而鲜见的,希望共同献给公众参阅研究。
````2、我们将继续增添各类的贴文,并且增加新的贴文类别,例如:26期《历改信息》
的目录和“简要信息”、中外研历同仁们提出的历改方案、有代表性的反方观点文章等。欢迎读者在阅览本文集后加以评论,尤其欢迎详细阐述反方观点的文章。
````3、本文集的一些贴文是去年即已上贴,因此有的网站未再重新贴出。有的网站存在技
术问题,实际贴文与上贴有所不同。有的网站要求贴文甚严而有舍弃。红豆社区和麻辣社区的贴出比较完全。其他网站若愿补贴以供网友参阅,我们表示十分感谢。
````4、本文集是仓促汇编的,旨求普及历法科学知识,传播历法改革研究信息,促进共
力开展网络研讨。希望获得论坛版主和网友们的理解和支持,欢迎对于文集的汇编工作提出指教,以使网络技术为科学研究献力。
联系人:章潜五
邮编:710071
信址:西安市太白路2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退休办29―22
E-mail:qwzhang@mail.xidian.edu.cn
欢迎您参加“我国历法改革的现实任务”研究
陕西省老科协历法改革专业委员会 章潜五
````2005年初春,爆发了历法改革研究与维护传统节日的碰撞,出现了不正常的网骂现象,把学术研究变成了“声讨”斗争。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我已写了五封“老兵章潜五(实为老兵群体)给老兵郭松民的信”、三篇“向主流媒体提些建议”和三封信“与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先生商榷历法改革与维护传统”。用讲事实、摆道理、分是非、辩真理的方法来开展“百家争鸣”,以求获得科学的共识。我们欢迎对方作出同样的回应,因为这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内部产生思想观点的分歧不足为怪,重要的是一定要分清是非,吸取历史的教训才对。
````我发现在这次碰撞中撰文的评论家、许多网站(包括主流网站)和众多的网友们,全都从未见过我们的书刊资料,而且绝大多数未曾浏览过我在网站论坛上的几十篇贴文,这样怎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论呢?为什么收阅过我们寄赠15000份的专家学者、有关领导、媒介人士和研历同仁等等,没有出来批评我们是“自作聪明”、“妄求出名”、“数典忘宗”、“添乱叛国”、“需要劳教”等等呢?难道是他们的智商低吗?是他们不了解详情吗?是他们没有爱国主义精神吗?是他们分不清是非与敌我吗?其实只要稍微地冷静思想,就不会说出错话和做出错事的。因此,重要的问题是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我们研究“我国历法改革的现实任务”,并非是我们的臆识偏见,我们一再地强调:我们是继承诸多先贤的遗志,追迹他们提出了四项改历建议:“农历”科学更名,春节科学定日,共力研制新历,明确世纪始年。我们的十年共力研究和开展宣传,只是结合当前的国情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继志作些现实的探索研究,使我国历法文化不致迷失方向,能够保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发展,只是旨求补缺提供国家决策参考。我们欢迎大家评论我们的研究工作和宣传工作,但请您首先调查了解一下:当今我国有哪个单位在作此项研究工作?有哪些媒介单位在大力宣传历法科普知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世传任务乏人研究的现象?难道封建皇朝“严禁民吏习历”还得遵守吗?!
````正反观点的双方都是为了国家利益,但却为何会发生如此激烈的大碰撞呢?根本的教训是缺乏了解历法科学的基本知识,许多人不知道中国历法改革史,绝大部分人更不知道上世纪兴起过世界改历运动。缺乏这些基本知识和对历史与现况的了解,仅凭主观的臆测和偏见撰文评论,怎会不犯严重的方向性错误呢?有鉴于此,为了开展深入的争鸣辩论和切磋交流,现将我们研究会十年来编印和寄赠的书刊资料,择其主要内容陆续公布于网站。分成如下的几个类别:
````A类:先贤们对于历法改革的重要论述(摘录或其全文)以及他们的研历事迹精神介绍,这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先进文化!也是激励我们继志研究的力量源泉!
````B类:本研究会根据先贤的论述,提出的改历建议和呼吁书,以及重要的历改研究调查分析报告,有关专家学者的指教意见,客观的媒介调研和评论。可供参考对比观点的正误,提供撰文参加切磋研讨。
````C类:中外历改研究的珍贵史料,近期的中外历改研究的简要信息介绍。能够开拓我们的视野范围,不致陷入“保守偏见”之阱。
````D类:中外研历同仁提出的改历方案和促进历改研究的重要建议。可供通过研讨来完善改历方案,推进历法改革的学术研讨,促进先进文化的不断发展!
````需要说明几点:
````1、从2001年开始,本研究会编印寄赠的书刊和上网资料都是由本人打印的,因此
把它们复制上网比较容易,而此前的大量书刊是请人打字的,可能需要重新打字或者补充打字,这就有待抽空打字才能上网,因此只能放在各类资料中靠后排列。
````2、我们希望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先生也能仿同我们,把您们的研究资料系统
地公布于众,方便公众全面了解您们的研究工作,从而作出客观的评论或建议。由老年人为主要骨干的我们小研究会能够这样做,相信您们的中国大学会应该能够做得更好。我希望您带头写出系统阐述增加我国传统节日的方案和根据,以及您们的提案、计划、分析和效果,不要只是空洞的评论,因为这样是难于有效交流意见的。
````3、我们欢迎山东大学张基江老师的长篇反方观点论述争鸣,也喜欢博客论坛的唐予
康先生反方观点的科学态度,中国思维网的三宝先生的冷静思维。极不欢迎强国社区的“直言了”先生的做法,看见正方观点就来个诬陷性随贴,例如见到网文“摘录两段陈元方(前陕西省委书记)的遗著”,就随贴“那位官员还没读懂、就否定中国传统历法了”。见到网文“改革历法是反邪教的一种治本举措”,就随贴“还没读懂农历就说是“不科学”和“邪教”,哈!这位讲者自己倒颇有邪教味道。”见到网文“春节定日,闭眼乱骂不太好!”就随贴“把传统历法和春节诬蔑为“邪教”,挨骂活该。”这样能算是文明人的正常辩论?
````4、我将继续在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人民网强国社区的“深入讨论区”(及“科教
讨论区”)、红豆社区的“时事纵横”、南方社区的“岭南茶馆”、麻辣社区的“麻辣杂谈”陆续贴文上述参考资料。欢迎网友们阅后提出意见,尤其欢迎反方观点者作出评论。我们希望您们在作出正确判断后,进行宣传、介绍和辩解,以求更多的国人了解历法改革的意义。如果其他网站论坛愿意帮助宣传历法科普知识,我们欢迎设立专题加以转载,并请告知您们的邮政信址,以便我们寄赠书刊参阅。如果网站都能公布信址的话,今年初的大碰撞是有可能不会发生的。
(2005-03-15,曾载于强国社区等论坛)
说明:后又增加三个类别:E类(报告文学)、F类(春节科学定日)、G类(共力研制新历)。
网络文集目录
A-1陈元方的遗著《历法与历法改革丛谈》
A-2孙中山先生的改历思想
A-3金祖孟:农历宜改称旧历,春节应定在立春
A-4天文学家戴文赛先生的改历观点摘录
A-5太平天国废弃旧历,创颁阳历《天历》
A-6薛琴访教授献给新中国的重礼和祝福
A-7最先指出“农历”名称不科学的人——金老
A-8积极支持历改研究的海外侨胞——杨老
A-9 42年前梁思成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
A-10竺可桢先生对历法改革的重要论述
A-11史学专家罗尔纲提出:不应称旧历为农历
A-12陈元方遗著:历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A-13陈元方遗著第32篇:走太阳历之路
A-14著名天文学家陈遵妫论述历法改革
B-1全国人大会议的提案举例(1995年)
B-2呼吁全国人大会议立案审议:春节宜定在立春
B-3新华社讯:百余专家学者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B-4纠正《民俗词典》的误传
B-5从旧报查寻“农历”和“春节”的始现
B-6 1996年呼吁《春节宜定在立春》的回响(一)
B-7 1996年呼吁《春节宜定在立春》的回响(二)
B-8 1996年呼吁《春节宜定在立春》的回响(三)
B-9 呼吁《新世纪呼唤历法改革》的回响
B-10陕西省委原书记、全国政协常委张勃兴的讲话
B-11省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张乐善教授的讲话
B-12中科院士保铮和西电科大党委书记李立的讲话
B-13 陕西省科协学会部和陕西省社科院领导的讲话
C-1我国历法研究会组织缘起及改历说明
C-2国际联合会所择定之历法(鲜知史料2)
C-3物理研究所的改历意见书(鲜知史料3)
C-4珍贵史料:我国改历意见之统计
C-5中国赞成修改历法(鲜知史料译文1)
C-6台湾召开历法改革讨论会(鲜知史料译文2)
C-7关于“世界历”四篇历史文献(史料译文3)
C-8各国教会领导人的言论(鲜知史料译文4)
C-9《美国国务院公报》及其困惑问题(史料译文)
D-1三种历法(公历、中华科学历、夏历)性能比较
D-2 改历渊源——公历万年历表的编制及启示
D-3历法改革研究的共志言行
D-4春节科学定日的探索和解困办法
D-5现行春节日期游移现象的统计分析
D-6当代国人共力提出的新历方案初汇
D-7给新闻媒体的呼吁信和10位专家学者的论述
D-8报头所用旧历名称的调查统计
D-9世纪始年的解困方案
D-10中华科学历方案
E-1夕阳正红(译文撰稿的老情报兵蔡堇)
E-2夕阳正红(老骥伏枥志千里、老侦察兵施亚寒)
E-3夕阳正红(研历半个世纪的科普老兵金有巽)
E-4夕阳正红(最忙最累的课题组长老兵章潜五)
E-5夕阳正红(老兵群体董建中、肖子健、赵树芗)
E-6夕阳正红(聚集力量攻难关,联名向人大提案)
E-7夕阳正红(成功召开西安历法改革研究座谈会)
E-8夕阳正红(笔耕不辍广宣传,汇编书刊赠阅)
E-9夕阳正红(遇知音,杨元忠、周书先、曾一平)
E-10夕阳正红(域外猶有志同人,中美俄乌国协联)
E-11夕阳正红(众人拾柴火焰高)
E-12夕阳正红(路遥更需快加鞭,愚公移山宁不智)
F-1人大提案之源——关于加强历政建设的建议
F-2 1995年人大提案附件——春节历日的科学确定
F-3上海科技报副刊整版登载历法改革研究
F-4《文汇报》载文:可否把春节改在立春
F-5天文专家方成院士细说“春节改期”
F-6历史与现实在呼唤:对春节作科学改期
F-7传统观念和习俗可以改变——谈春节科学定日
F-8春节的演变和分析——再谈春节科学定日
F-9春节改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F-10我国法定节日的不稳定问题
F-11座谈会的参考资料二、春节科学定日
F-12展示——提出两项改历建议后的报刊回响
F-13关于增加法定传统节日的讨论(2004年)
G-1艾切丝丽其人——世界历法改革运动的女闯将
G-2俄国的历法改革家洛加列夫
G-3在乌克兰召开的国际历法改革会议
G-4座谈会的书面发言:三个代表呼唤历法改革
G-5实践“三个代表”创新我国历法文明
G-6迎接崭新时代——人民变做历表的主人
G-7摆脱繁琐历表困扰千年的探索
G-8三农应变成“四农”,应给农民一个“真农历”
G-9从历史看历法改革
G-10座谈会的发言:历法与社会(三题)
G-11改革历法是反邪教的一种治本举措
G-12抢婚避婚皆荒唐,迷信“农历”是科盲!
G-13“寡妇”、“双夫”——科学为何向流言妥协?
G-14韩国徐天復教授专程来校访问
H-24《历改信息》第24期 2005年4月26日
H-23《历改信息》第23期 2005年2月18日
H-22《历改信息》第22期 2005年2月18日
H-21《历改信息》第21期 2005年1月10日
H-20《历改信息》第20期 2004年4月5日
H-19《历改信息》第19期 2003年12月2日
H-18《历改信息》第18期 2003年6月29日
H-17《历改信息》第17期 2003年3月10日
I-1《我国历法改革的现实任务》网络文集
I-2《南方周末》客观报道“春节改期之争”
I-3陕西省老科协历改委致信中国民俗学会
I-4与刘魁立先生商榷历法改革与维护传统(一)
I-5与刘魁立先生商榷历法改革与维护传统(二)
I-6与刘魁立先生商榷历法改革与维护传统(三)
I-7曾一平:初驳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教授
I-8蔡堇:改为法定节日应当慎重
I-9蔡堇:增加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I-10蔡堇:改为法定节日的方案
J-1广被转载的郭松民“春节图腾”文章
J-2曹培亨:春节定日,闭眼乱骂不太好!
J-3曹培亨:对郭松民《春》文的质疑
J-4曾一平:图腾不能救中国,春节也不是中国的图腾
J-5老兵章潜五(实为老兵群体)给老兵郭松民的信(一)
J-6 老兵章潜五给老兵郭松民的信(二)
J-7 老兵章潜五给老兵郭松民的信(三)
J-8 老兵章潜五给老兵郭松民的信(四)
J-9 老兵章潜五给老兵郭松民的信(五)
J-10 赵树芗:也谈春节改日
J-11郑中平:关于春节日期之我见
J-12给主流媒体提些建议(一)
J-13给主流媒体提些建议(二)
J-14给主流媒体提些建议(三)
(载于《历改信息》第24期,2005-04-26)
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同志们的意见领导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时候过年的事情吗,我看就这么定了,99.9%的老百姓和中国民俗学会的同志们都喜欢在春节这天过年,当领导的也不好开口干预嘛,广大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还是要尊重的嘛,三个代表中的一个代表不就是要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嘛。至于你们历改委的同志们嘛,也不要吵了,你们自己愿意在立春这天过年,这是你们的自由,我党从来就是主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嘛,在过年这个问题上,也可以鸣一鸣、放一放的嘛,是不是?不过丑话说到前头哈,到时候你们单位的领导因为你们在立春这天过年耽误上班,扣了你们的工资,到时候可不要在我面前哭鼻子哟。
最后还有一点,趁历改委的同志们都在场,我想应该严肃地指出来,你一个西安什么什么单位的历法改革委员会,只是一个草台班子嘛,只是一个基层单位嘛,今后在西安之外的地方开会、发文,严禁用“历改委”的简称,知道的明白你们是在拉大旗作虎皮,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是国务院下面的直属机构或者国家部委级单位呢,“历改委西电”的牌子也不能用,别人还以为你们是国家历改委的西电委员会呢,明明是“西电历改委”嘛,干什么把裤衩穿到脑袋上呢,难道你们的嘴巴是用来放屁的吗?成何体统,影响不好啊,同志们,思想不健康啊,同志们,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同志们。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建议西安那个什么什么街道的居委会回去清理一下,把所有冠以“历改委”和“历改委西电”字样的文件和报道全部销毁,今后你们有什么问题,也不要纠缠人家中国民俗学会的专家学者了,人家起码还是一家国家级的学术机构嘛。当然了,更不要直接找我,日理万机呀,同志们,尤其到了年终,知道什么叫日理万机嘛。我不止一次地告诉基层的同志们,有事情要层层上报,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办,对不对,能够在基层甚至街道居委会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麻烦领导同志们了嘛。
好了,大过年的,不好教训你们太狠,散会。
RE:巨恐怖:专家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十七十八,披头散发;二十七八,电大业大;
三十七八,准备提拔;
四十七八,干也白搭;
五十七八,准备回家;
六十七八,养鱼栽花;
七十七八,更改历法;
八十七八,振兴中华;
九十七八,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