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蒙 发表于 2005-3-24 22:42:35

RE:庐剧民间班社:延续着戏曲的活态传承

37、村里负责联络演戏事宜的五人小组

夏敏 发表于 2005-3-24 22:47:55

RE:庐剧民间班社:延续着戏曲的活态传承


真该让那些整日耗在沙发上,图书馆,钻研故纸堆,摇头晃脑念英文词与国际接轨,写着不伦不类话语的所谓的"学者"出来吸收一点底层群体的生活面貌.

农民,这个今日不再被关注的群体,农村,这个年轻人跑光的地方,学术要真诚关注与剖析它.

老蒙 发表于 2005-3-25 08:46:16

RE:庐剧民间班社:延续着戏曲的活态传承

夏版主正是讲了我想说,还没有说出来的话。
今天“言必称希腊”摇身变成了“言必称美国。
可喜的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宴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的追随者走向田间,走向百姓,走向实际,走向生活。
[ 本帖由 老蒙 于 2007-2-26 15:16 最后编辑 ]

老蒙 发表于 2005-3-25 09:43:48

RE:庐剧民间班社:延续着戏曲的活态传承

九、“五人小组”
村里公推了五位老人负责接洽唱戏的日常事宜,他们在整个戏班演出期间义务为村里的乡亲服务。
老人代表之一叫朱学平,1934后出生,今年70多岁,是本村仅有的一位老演员,也是庐剧民间戏班中的名角。早在1949年解放前,他就开始唱戏,撑花船、玩灯,跟随草台班子演戏几十年,也放过“地班”。解放前的最后一任合肥县长姓夏,大军南下时,合肥和平解放,他曾组织合肥艺人唱戏迎接解放军进城。朱老先生就在其中演一个“细伢们”,县长夫人看他戏唱得好,还特地赏了一块大洋。朱老先生已经年过古稀,精力还很旺盛,现在仍然经营着一家塑料印刷厂。在讨论唱戏问题的时候,他是村里最有发言权的人。
另一位老人代表叫刘金宏,原姓王,母亲早逝跟姥姥长大,改随舅舅姓刘。及长回到钟油坊村,念书成绩很好,写得一手好字,中学毕业后也曾出任过县政府的公职,后因故回家种田。上世纪80年代他领办过建筑队,争下一份不小的家业,人称刘老板。村里唱戏的事情多由他出面张罗。
还有一位老人代表叫钟继德,1942年出生,是村里的村民组长。他擅长拉琴,剧团演出期间如果司琴忙不过来,他会主动上场拉一段应急,也是过一过拉琴的瘾。
此外,还有两位老人。遇到演戏的日常事务需要在五人一齐开会集体商量,重大事情则拿出意见再上报村委会拍板决定。

[ 本帖由 老蒙 于 2005-3-26 18:50 最后编辑 ]

flytree 发表于 2005-7-18 14:03:42

RE:庐剧民间班社:延续着戏曲的活态传承


小时候老是和奶奶去听庐剧,常唱的是《休丁香》(很好听)、《老先生骗学》(比较搞笑)、《卷席筒》、《梁山伯与祝英台》,现在我家乡那里的庐剧班已经萎缩了,春节时偶有活动。

flytree 发表于 2005-7-18 14:05:48

RE:庐剧民间班社:延续着戏曲的活态传承

老蒙这个帖子到像是傅谨对台州的调查,嘿嘿

宜家 发表于 2007-1-7 21:00:38

RE:庐剧民间班社:延续着戏曲的活态传承

这样的好帖子,不能下沉。
身在安徽,俺要多向精通安徽文化的老蒙先生学习。感谢您惠赠的安徽戏曲志!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庐剧民间班社:延续着戏曲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