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泡吧
泡 吧
夏敏
活到今天,经历的事情说多也不多。比如泡吧,也是泡过几回的,但心存距离。一是四十大几的人,难免觉得自己是吧厅里的另类;二是习惯了夜间独处屋中,过着极有规律的日子,受不起吧厅的人多喧闹;再则来此消费的有钱人居多,没钱装做有钱的也不少。自己哪类都不是,所以几年间,偶尔被人邀去吧厅,也往往呆呆坐着放不开手脚,未免也尴尬。
老庄是京城闻名的人类学家,专门研究人类性情和活法的人。他不像我这样看待泡吧。去年在香格里拉的时候,他就邀我去泡吧。他说让我们这些书斋里呆久的人感受另一种生活方式,似乎我们几个从来没有泡过吧似的,我心里还有点不服气。香格里拉的那家酒吧设在一家藏式碉房的马厩里。外屋吧台边上站着一群金发碧眼的老外,他们很谦和地说笑着。我们相向而过彼此没有搭理对方。这个酒吧由一个瑞典老人经营,熟客说吧台和桌椅都是他的作品。瑞典老人挠了挠他花白的胡子,职业性地向我们几个点点头。我们从吧台上抱了几瓶啤酒进了内厅。内厅中央的铁炉子燃着柴禾,我们围炉而坐,天南地北地胡扯开来。根据年龄和话题,我们这些吧客自然分成两个群体。老庄和我算是年长的,又都是“教授”,便由一同来的“有面子”的当地朋友陪坐聊天。互不相识的年轻人向我们几个敬过酒以后,有说有笑地围坐另一堆。我分不清楚这酒吧是欧洲式的,还是藏地乡村式的。更不清楚,泡过吧的我,是否真的接受了这样的休闲方式。
我生活的厦门有许多酒吧。我在这个城市过着平常不过的日子,一次也曾被几个朋友邀去酒吧“学坏”一下,延及两点回家被内人一顿臭骂。既是泡吧惹的祸,不去也罢,于是不再去。曾有毕业多年的“铁杆”学生发出泡吧邀请,我也是委以托词。有一回家人不在厦门,便斗胆跟铁杆学生去了酒吧。说是九点半酒吧门口见,心里不免一阵打鼓。平常这个时候也该烧水洗涑了,而吧客们的夜生活却刚刚拉开序幕。
吧厅正中表演台上几个穿着时尚的马来西亚“组合”在刺耳乐器的伴奏下又唱又跳。我们得贴着耳朵说话,只好听歌,喝咖啡,看吧客起舞。刺耳的曲子在几个钟头里一首首连贯下来,听不清唱些什么。有两首是知道的。一首是电视上热播的《I believe》,另一首是流行极广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12点一过,纷纷有人离开座位来到乐队前面起舞,动作都做的有点夸张和随心所欲。我也生硬地舞了一会,觉得自己很好笑,又对自己有勇气能来这种场所感到自己不算太落伍。
我们的邻座是几个年轻时尚的女孩。她们坐在座位上边抽烟喝酒说笑,边伴着节拍扭动身躯,而且不断跟台上的乐手们兴奋地眉目交往,说明她们是这里的熟客。她们一会站起一会坐下,但手臂和身躯从未停止舞动。其中一个高挑健美的女孩甚至极暧昧地向她的另一位女伴当众做出极亲热的举动,而不断引来众人侧目。
吧厅出来,户外早已夜阑人静,空气也是格外清新。这恰恰跟酒吧形成鲜明对比。归家路上,吧厅的喧闹还在脑中盘旋。感受过了这城市里部分人的夜生活,可我明白,我并不属于这一群人。
可是我到底应该属于哪类人,这个问题得用一生来回答。
RE:【原创】泡吧
我觉得绝对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和角度的好去处。。。。RE:【原创】泡吧
待在书斋里久了,偶尔跟谈得来的朋友去泡吧是懂得生活,能享受生活的人!RE:【原创】泡吧
同意楼上!!RE:【原创】泡吧
同意楼主的观点,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快乐产生的方式自己也是不同的,我适应不了别人的生活方式,就象别人也适应不了我生活的方式一样,这个问题,也许本来就没有答案的,看着满街的红男绿女,即便在热闹中,亦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么一群,孤单是难免的,呵呵,也许该说一句,离群不是我的错,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RE:【原创】泡吧
从没有泡过酒吧,只偶尔泡茶楼。曾经看过一个节目,说本市酒吧的,入夜之后那里很乱。应该也有不乱的地方,知道本市市长同志也在酒吧里面泡过,陪临近考试紧张的女儿散心。
RE:【原创】泡吧
泡吧是玩法中的一种,虽然消费时间和金钱都有失常规,也是一种娱乐选择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