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真田父子别
真田父子别说到日本战国的真田昌幸父子,谁都会记起下面这有名的一幕。就在德川家康到达下
野国小山,准备征讨会津的上杉景胜的时候,蛰伏在家康的阵营的真田昌幸父子,收
到了来自大阪的密信。这封信所属的日期是庆长5年(1600)七月十七日,是由长束
正家、增田长盛、前田玄以三人连名的密信。密信的内容,当然是劝诱真田父子入伙
,加入大阪一方。信是21日几到送到的。真田昌幸马上把大儿子信幸找来,加上幸村
三人秘密商量起来。这番秘密商量的结果,是真田昌幸留下了嫡子信幸在德川阵中,
自己带着幸村投奔了丰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之所以留下了嫡子信幸,是因为天正
18年,奉秀吉之命出仕家康的昌兴,从家康那里得到了上田为领国,信幸也由是成了
沼田城主。
这番秘密商量为什么带来了真田父子的分手?什么力量使他们有必要在两个阵营中作
为敌人刀兵相见?相关的说法很多。而《滋野世记》 “父子之相别,只为乃家” 的
看法,可能是最贴近事实真相的。因为这样一来,不论哪一方胜利,都能守住真田家
。在战国乱世,很多武士是这样把一家的存续看成最重要的。
当然,也许不仅仅因为真田家一家的存续。也许还需要考虑到向来秀吉对真田的恩顾
。也许,和这一切比较,更重要的是昌幸和幸村父子这样生于战国之世稀代的策士,
在本性上和德川家康就是宿命之敌。也许与家康这样同是瞄着天下的策士为敌,才是
战国武将真田昌幸真正的愿望,是他为自己选择的最好的英雄末路。久经战阵的昌兴
,想来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置生死于度外的觉悟,这觉悟,同行的幸村也一定是有的
。
关原决战!
不管昌幸父子在上田城如何成功的拖住了德川秀忠的军势,败者仍是败者。背负上田
城之战的责任,昌幸父子被流放到了纪州高野山,长子信兴更名为信之,就在这个时
候。在高野山麓的九度村,真田父子熬过了十年寒暑。庆长16年(1611)六月,留下
“三年之内,关东方面一定会有举动”的遗言,老将真田信之结束了65年的生命历程
。渴望战斗的武士之躯,永远失去了披甲执坚的机会。对这十年寒暑,幸村曾用“大
草卧者”一词加以形容。好一个“大草卧者”,和村人茫茫然饮酒的岁月,借围棋和
连歌打发的光阴,武将的雄心一天天被消磨的寂寞,尽在其中。
又一个秋天到了,正象真田信之预言的那样,德川与丰臣两家决裂。从大阪送来了巨
款,“黄金200枚,银30贯目”。冷卧大草14年的幸村,带着儿子大助和近百名武士
潜逃出流放地,进了大阪城。大阪冬之阵有名的“真田丸”不用我多说。幸村在大阪
冬之阵与夏之阵之间给家中写的信留在了世间。在一封信的附言中,他说到“今生不
会有面谈的机会”。淡淡的直面死亡的心情,力透纸背。
幸村死于庆长20年(1615)5月7日,在大阪夏之阵。
幸村子大助同样怀抱着大将临阵不遁的硬气,殉死在丰臣秀赖旁边。
从下野国小山密谈开始走上另一条道路的信之,领有了昌幸的旧领,更因为关原一战
的战功,增加了30000石,成了95000石的大名。真田家由是确实得以存续,然而,和
父亲与兄弟相比,他命中注定多负担许多尘世的辛劳。为关原败战的父亲与兄弟向家
康叹愿求命,长期为父亲与兄弟的流放生活提供必要的经费。当幸村结束“大草卧者
”的生活,带着大助投奔大阪的时候,信之该是怎样的心情?不管丰臣家招到多少有
名的武士,在家康帐下效力的信之深知都不足以与家康的军队为敌。而他也深知幸村
何以奔向大阪。或者为了回避与幸村直接以矛相向,信之称病留在了江户,代他参加
战斗的,是嫡子信吉和次子信政。
1616年,大阪的战斗结束的第二年,德川家康逝去。信之把沼田城交给了信吉,与妻
子回到了上田城。这是祖父幸隆用武功得到的真田的老家,也是父亲昌幸曾筑起上田
城的地方。为了这块土地,祖父幸隆历经百战,身上伤疤多达35处。尽管他多次向江
户幕府提出要修复上田城,然而,时代的大河已经流淌到了他自己的意志左右不了自
身的年代。元和8年,上田城修不及半,江户来了转封信州松代的命令。 “若明若暗
晓星闪,忽东忽西似我身”,在信州松代唱这辞世歌的时候,他已是93岁的老人。在
日本史上,他没有名,没有祖父真田幸隆、父亲真田昌幸、弟弟真田幸村那样赫赫的
武名。他背负的是保全家族的存续和繁荣的重任,走的是聚光灯不照的若明若暗的道
路。
按:真田昌幸建上田城的那块土地,是真田幸隆用武功得到的。《甲阳军鉴》称信浓
的真田是“大身之浪人”,“大身”是对浪人(原文为“牢人”)真田很高的评价。
真田一族的本出于《武田信玄宛行状》中提到的“诹访形”,天文19年,武田军征伐
村上氏的户石城,《武田信玄宛行状》就是武田信玄出阵前致真田幸隆的,这份《武
田信玄宛行状》特地答应胜利后给予真田幸隆“诹访形“和”横田遗迹上条”。这一
仗武田氏惨败,史称“信玄户石崩”。但7个月后,真田幸隆凭借计谋却独力占领了
户石城。从此真田幸隆被称为智将。而小县地方真田旧领也逐渐恢复。天文22年,盐
田城攻略中得到东信浓的武田又把秋和之地封给真田幸隆,合计为“都合1350贯文”
。真田氏由此在小县地方获得了立家的础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