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簡介
一、成立宗旨本所設立宗旨為:培育具研究本土民俗藝術能力之人才。為此,所內規定學生除需修習研究民俗藝術研究之理論與實際操作(田野調查)課程外,亦需多方學習與本土民俗藝術相關知識課程;此外,為培養學生具國際視野、習得國外民俗藝術研究知識,與推介我國民俗藝術能力,尚需修習第二國語文。為順利推展教育目標,將積極蒐集、典藏與本土民俗藝術相關資料,加以整理研究,祈使本所成為我國民俗藝術的教學、研究和資訊中心。
二、目前發展重點
1. 蒐集民俗檔案,落實本土民俗研究
注重本土之民俗研究,蒐集散落民間之戲本、宗教科儀本、匾
聯、碑碣、手抄文書等民俗相關檔案以及民間文學等文獻資料,
俾便研究本土民俗藝術史,同時確實建立民俗藝術研究之基礎。
結合中央、地方與民間力量,配合產業文化之趨勢,尋找民俗
藝術研究與活動的新方向。
2. 整合民俗藝術相關資料
以民俗學為核心,強調不同學科間的對話,從事科際整合之民
俗藝術研究。聚集文學、人類學、語言學、歷史學、社會學、
宗教學、博物館等學科、進行多層面的民俗藝術研究。
3. 建立民俗藝術資訊中心
本所除廣泛蒐集散落民間之民俗藝術檔案和相關資料外,臺灣
二十一縣市文化局、文化中心及相關單位的出版品,本所將透
過管道取得,藉以建構「小而精」的臺灣民俗藝術圖書館。並
擬設立網站,定時於網頁介紹民俗藝術研究的資訊,供國內外
學者專家參考。
4. 展現民俗藝術之空間向度研究
民俗藝術之傳承具有時空意義,文化生活圈往往反映其地域特
質。相關禮俗、民間信仰、表演藝術、物質文化等均可影響其
空間形式,而各類表演藝術場所與儀式空間,亦具有社會文化
意涵與文化生活圈特質,值得深入研究,此為目前本所的工作
重點之一。
三、未來發展目標
1. 建立民俗藝術研究之理論基礎
世界各國民俗學因不同的社會背景發展而出現各具特色的民俗
學傳統與獨特的理論方法。本所將引介當代國外的民俗學,進
行反思,藉以開展民俗藝術全面的理論探討,以期建立我國民
俗藝術研究之路向和理論。
2. 整合民俗藝術相關資料
以民俗學為核心,強調不同學科間的對話,從事科際整合之民
俗藝術研究。聚集文學、人類學、語言學、歷史學、社會學、
宗教學、博物館學等等學科,進行多層面的民俗藝術研究。
3. 建立民俗藝術之調查方法
民俗藝術研究一向具有本土性的特質,也因此各有獨特的民俗
藝術調查方法。本所將依據理論探討、學科整合與本土民俗藝
術研究的成果,逐步建立民俗田野調查之研究傳統。
4. 展現民俗藝術內涵之空間規劃
結合空間規劃理論,實務與方法論,落實於民俗藝術場所。透
過建築計畫學及本所相關領域之研究成果,將民俗藝術之內涵
與形式,納入空間規劃之基礎,以傳達其場所精神內涵。在終
身學習的時代裡,經由教育將民俗藝術融入生活,乃為當前之
趨勢。因此本所將致力於結合軟體與硬體設備,來促成各種類
型民俗藝術博物館之規劃。
四、課程規劃
1 入學資格:經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公私立大學畢業取得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
歷者。
2 入學考試科目:(1)國文;英文、日文、法文(三科任選其一)。
(2)民俗藝術概論、台灣社會文化史。(入學考試科目以招生
簡章 為準)
3 學位名稱:文學碩士(MasterofArts)
4 修業年限:兩年,必要時得延長兩年
5 課程規定:
(1 )學分:碩士班要求學生必須修滿36學分(含論文六學分),課程分為必修課與
選修課。
(2 )國際交流語言:兩學年課程不計學分,第一學年必修,但可以大學部成績達70
分以上者或檢定方式申請免修;第二學年必修,不 得申請免
修。
(3 )畢業論文:必修,計六學分。
RE: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簡介
向钟老大宪哥致敬:用心如此之苦,用情如此之深,用力如此之勤……
RE: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簡介
慚愧得很希望對論壇有幫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