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宗憲 发表于 2005-11-2 14:26:21

台灣的王爺信仰

      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關於王爺信仰的信徒人數和廟宇數量,可以說是所有神明中最多的。在台灣西南部沿海地區,像彰化縣、嘉義縣、雲林縣、台南縣、高雄縣、屏東縣等地經常可以見到奉祀王爺的廟宇,而居民們更是篤信王爺。根據統計,台灣的各類王爺廟已經超過八百座,遠勝過奉祀媽祖、玄天上帝等神衹的寺廟;僅僅是台南地區就有將近一百五十座的王爺廟。其實「王爺」,有絕大多數就是所謂的「瘟神」。在古代,因為醫藥知識的缺乏,環境衛生條件太差,以至於經常有瘟疫(急性傳染病的通稱)蔓延,人們為了避禍驅病,因此崇拜瘟神。
  一般所供奉的王爺,並沒有特定的神祇,也不是只有一位,所以為了區分以及稱呼上的方便,就將祂們冠上姓氏。王爺又叫做千歲、千歲爺、老爺、王公、大人、府千歲等,大陸地區奉祀的王爺,根據傳說共有三百六十位,有一百三十二個姓氏;而在台灣地區則只有九十八位。
    台灣的王爺信仰源自於閩南福建地區,而台灣地區所奉祀的各種王爺神祇也多半來自閩南一帶。《諸羅縣志》記載,早在荷蘭人佔據台灣時期,就有關於王爺信仰的事情:有一天晚上荷蘭人在海上看到一艘船,誤以為是賊船,於是用大砲轟炸它,但是這艘船怎麼也炸不到。天亮後靠近一看,原來船上都是神像,是一艘「王爺船」。荷蘭船員們非常害怕,過了幾天,就有很多人罹患瘟疫而死亡。另外,有一位瑞士人在西元一六六二年期間(明朝末年、清朝康熙元年)曾經來台灣旅行,他在書中記載:當時的台灣地區有漢人建設的廟宇,廟內供奉有三尊神像,其中一個的形象很像王爺神(瘟神)。
  而明朝末年鄭成功來台之後,王爺信仰逐漸在台灣地區蔓延開來,隨著漢人移民台灣人數的增加,各種神祇的廟宇陸續被建設起來,其中當然也包括王爺廟。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台灣為清廷所統治,王爺信仰於是由南台灣向中部、北部以及西部擴展,王爺廟越建越多,其影響也與日俱增。學者劉枝萬先生曾經提出「瘟神演化六階段說」:第一階段是死於瘟疫之厲鬼;第二階段是取締瘟鬼之神祇;第三階段是保護航海之海神;第四階段是精通歧黃之醫神;第五階段是保境安民之正神;第六階段是十全之萬能神明。所以王爺信仰的演變過程,和信徒的心理需求有很密切的關係。
    傳統的祭祀王爺的方式有:王醮、燒王船等;而王爺的誕辰祭典則是最主要且最重大的慶祝活動。每位王爺的生日都不一樣,所以每年總有多次的祭祀慶典,其中以農曆四月二十六日李府王爺誕辰、二十七日范府王爺誕辰的活動最為隆重熱鬧,農曆六月十八日池府王爺誕辰、八月十五日朱府王爺誕辰和九月十五日的吳府王爺誕辰,也都舉行有相關的慶祝活動。「王醮」是每三年舉行一次的王爺慶典作醮祭儀,「燒王船」則是屬於王醮的一部份,也是王醮活動的最高潮。
  舉行王醮的正確時間要事先請示王爺,而關於整個活動的籌畫工作,甚至要在數個月前就開始準備,除了依據古禮古制建造王船,進行相關祭儀外,王爺巡境遊行,聘請戲班子演戲謝神,民間藝陣(如:八家將)的參與,廟方都要精心規劃與安排,因為這不僅只是王爺的誕辰祭典,更是極具地方性代表的觀光活動。
  清朝道光年間民間曾流傳一首〈鯤鯓王〉的詩,詩中記載了南鯤鯓代天府信徒進香以及王爺誕辰祭典的盛況:「……神來漠漠雲無心,神去滔滔江水深,士女雜沓舉國狂,年年迎送鯤鯓王。」自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以來,南鯤鯓代天府的五府千歲「示諭出巡」,每逢癸亥年(六十年一次)就隆重盛大出巡一次,稱為「癸亥巡狩」,此外還有不定期的「臨時巡狩」和每年固定時間、地點的「歲時巡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灣的王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