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神话研究之检讨与展望(提纲)
不好意思,要开会了,先放块砖头占个座位。20世纪中国神话研究之检讨与展望(提纲)
刘宗迪
学术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种,其一只关心学术研究之“所然”,即局限于对前人学术视野的勾勒,其二则复关心学术研究的“所以然”,即在勾勒前人学术视野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引导、囿限前人学术视野的历史背景。本文属于前一种,仅满足于盘点20世纪中国神话研究的成果,从中梳理出几种代表性的研究取向,评述其得失,据此对未来的神话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
神话研究在中国虽然已有百年历史,但神话学并未成为一个自成一体的学科,更谈不上独树一帜的学派,我们只能试图从杂语喧哗中粗枝大叶地辨别出几种基本的研究取向,研究的取向蕴涵了研究者对神话本质和功能的理解。
1、文艺学的取向:神话是一种文学门类,神话是对世界的幻想的反映形式。
2、知识论的取向:神话是科学的幼稚的前身,反映了原始先民解释自然和社会的企图。
3、历史学的取向:神话是有史以前的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固多荒唐之言,但其中史实也依稀可辨,不妨应为考索上古史的史料。
4、人类学的取向:可分为两支,其一,受古典的进化论人类学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理论的影响,用社会发展史的范畴(如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图腾社会、乱婚制度等)概念解释神话中的不合理之处。其二,受功能主义之后的现代人类学影响,将神话与制度、民俗、仪式相对比,重在阐释神话的文化功能。
5、原型论的解释:神话是史前人类的真理,但却是一种与文明的真理不同的真理,神话解释的目的就是透过神话的修辞表象揭示出其所象征的真理意蕴。用精神分析学说和原始思维学说解释神话的路数也可纳入这一类。
以上诸种研究取向,除历史学研究中依据中国古代宗教制度解释神话的古史辨一路和人类学研究中的依据社会情境解释神话的功能主义一路尚有可观之外,大都乏善可陈。而古史辨派和功能主义,前者土生土长,而后者为外来之学,前者单凭书征,而后者源自田野,但两者实不谋而合,殊途同归,都将神话的发生与流变归结于社会制度尤其是宗教制度,而更好地融合古史辨派的学术遗产和现代人类学新知,应是中国神话研究未来的出路所在。
[ 本帖由 温柔地思想 于 2003-2-26 01:15 最后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