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5年)将于11月25日宣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5年)将于11月25日宣布
http://oral_tradition.blogercn.com/user1/10420/archives/2005/21783.shtml
在国际评审团的推荐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宣布了两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迄今为止,一共有来自全世界范围内的47个项目入选,包括我国的昆曲(2001)和古琴艺术(2003)。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的消息,今年有70个候选项目参加第三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评选。按规定,今年候选项目的资格文件与申报书(英文或法文)应在 2004 年10月 31 日之前提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据文化部今年4月发布的官方消息称,我国报送的候选项目是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
今年的国际评审团由来自巴西、约旦、摩洛哥、法国、格鲁吉亚、墨西哥、日本、斐济、马里、俄罗斯联邦、牙买加、坦桑尼亚、埃及、捷克、贝宁和中国的16位专家组成。我国的音乐家和音乐学学者张振涛研究员成为今年国际评审团新任命的8名专家之一。
国际评审团将于11月21-24日召开评审会议,11月25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将召开举行一个特别的宣布仪式,随即召开新闻发布会。
(旻文 报道)
相关消息:
--------------------------------------------------------------------------------
我国将以木卡姆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www.XINHUANET.com2005年04月26日 22:25:55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周玮、顾瑞珍)继昆曲和古琴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我国将以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参与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第三批申报。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经过专家委员会的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和比较研究,决定将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今年11月应可获知结果。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40个国家级试点之一。“木卡姆”是一种维吾尔族古典音乐曲牌的音译名称。维吾尔木卡姆融音乐、文学、舞蹈和民俗表演为一体,被誉为反映新疆维吾尔族生活的百科全书。
据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选由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每次一国只可申报一项,鼓励多国联合申报,不占名额。至今已经批准47项,其中我国两项。艺术价值、濒危状态、具备完整的保护计划是评选的主要标准。
--------------------------------------------------------------------------------
张振涛研究员简介
(国际评审团成员)
张振涛,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音乐学》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87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文学硕士学位、1995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文学博士学位、2001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张振涛是一位专业音乐人士(小提琴和钢琴演奏家),除长期坚持调查和搜集古代乐器外,他还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开展中国传统乡村音乐和仪式的调查、记录和研究;曾任中国音乐档案馆馆长(1995-97)。主要著作:《笙管音位的乐律学研究》(30余万字)、《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30余万字)、《诸野求乐录》(论文集,30余万字)、发表论文百余万字。曾在台湾、香港、澳门和法国、荷兰、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组织中国古代乐器展。
RE:第三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5年)将于11月25日宣布
非物质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本周主题2005-11-22 17:56:34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u/47174dd8010000k7
──2006-2007 年文化计划将保护非物质遗产作为重中之重
──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国际公约将于2006 年生效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 公众宣传局
【说明】本新闻稿并非教科文组织的正式文件。为了对公众进行宣传,文章介绍了在教科文组织六十周年第12 周(2005 年11 月21 日-27 日)讨论的“非物质遗产”主题。
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03 年10 月17 日通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 口头传说[统]和表述;
• 音乐、舞蹈和传统戏剧;
•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同时也受到威胁,特别是全球化的影响。这种既是传统的又是鲜活的遗产能使群体和团体获得身份和延续感,又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
截止2005年第3季度,26个国家(阿尔及利亚、毛里求斯、日本、加蓬、巴拿马、中国、中非、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韩国、塞舌尔、叙利亚,阿联酋、马里、蒙古、克罗地亚、埃及、阿曼、多米尼克和印度、越南、秘鲁、巴基斯坦、不丹、尼日利亚)已经批准该公约。公约生效需要30个国家批准。现在首要任务是制定公约执行的操作性指令,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公约中所列的两个名录之一的遴选标准。时至今日,教科文组织一直坚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宣布代表作
1998 年,教科文组织设立“宣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国际荣誉项目,以使最突出的代表作能够脱颖而出。入选的代表作关注传统和民间的表达形式,以及经常举行传统和民间活动的文化空间(讲述的场地、礼仪场所、市场、节庆等)。目标之一是鼓励各国建立名录,对遗产采取保护措施,鼓励艺术家和本地创作人员的参与。教科文组织已经宣布了47 项代表作( 2001 年和2003年)。2005 年11 月25 日宣布第三批代表作。
公约缔约国的代表作可以被纳入2003年《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确立的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
活的人类财富
“活的人类财富”是具有很高知识水平、掌握实施或创造非物质遗产某一方面所必需的技能的人。该计划旨在鼓励成员国以官方形式确认传统保持者和具有非凡天分的手工艺者,以保证青年一代能够传承他们的本领。教科文组织在参与项目框架内或运用预算外资金,连同教科文组织经常计划经费,向成员国提供或准备提供财政支持,以建立新的“活的人类财富”系统。
濒危语言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承载着价值和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一定的世界观。2003 年公约提出要保护作为非物质遗产载体的语言。局势非常严峻:世界6800 种语言中约有一半濒临消失;平均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教科文组织的行动主要集中在提醒注意语言消失的状况;加强本地能力建设和推进适当的语言政策;调动国际合作。教科文组织依据的核心文本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 年)和“语言的活力和消失”,当然还有2003 年的《公约》。
传统音乐
音乐还有舞蹈传递一个团体最基本的精神和审美价值,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除进行传播、建立档案等保护措施外,教科文组织还通过建立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乐曲集来帮助保护非物质遗产。自1961 年来,教科文组织对各种音乐形式进行传播并组织音乐会: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农村和城市音乐;节日音乐,狂欢节音乐等等。大部分音乐在其当地环境中演奏,体现其作为群体中心社会行为的作用,音乐录音成为珍稀的文献。
教科文组织宣布的代表作有:
中国昆曲于2001年入选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唱腔优美、服装华丽,影响了多种戏曲。
中国古琴于2003年入选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古琴的历史可以追述到3千年以前,在中国古代贵族和文人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安第斯山的萨满(玻利维亚) 。安第斯山的萨满文化是一个信仰、神话、仪式、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体系。在南美很多国家承认萨满的美德。萨满的治疗艺术深刻理解动物学、矿物学和植物学药典相关知识,并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
扎非曼尼里村的木雕工艺(马达加斯加).。扎非曼尼里人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南树木丛生的高地。这一群体是木工和细木工文化的最后传承者。装饰房屋、坟墓、家具、工具和日常用品的图案极具符号意义,反应出群体的祖先应当来自印度尼西亚,并且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
欲了解更多信息:
教科文组织与非物质遗产相关的活动和项目,参见:
www.unesco.org/culture
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www.unesco.org/culture/masterpieces
非物质遗产
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遗产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