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 发表于 2005-12-1 11:29:27

《系辞》新解 2 — 寻找曾经失落的中国古代文明

《系辞下》新解
21、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八卦为有序排列,其中包罗万象;根据卦象再往细往多分就是爻,爻为更小的时间单位或象征微小的相互作用关系;天地乾坤刚柔阴阳的相互作用,导致万物相互转化变化;将天地万物其内容用系辞的语言来命名,和诠释天地万物变化运动的原因。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吉凶得失或各种变化是由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阴阳刚柔象意的关系实体是相互作用的根本,万物相互转化是相互作用与时变化的结果。吉凶者是正常的得失之象者也,天地之道的相互作用是无形或有形能看见的,日月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正常的明摆着的,但不只是用眼睛看,而是得用心脑看就能思考明白。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由相互作用的阴阳关系而形成的,即能够产生变化作用的一对天地关系。说明这个贞字极其重要,恕在此不做详细解释。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乾坤的作用所象征的实体或关系非常真实可靠简单的没有遮挡的展现在人的面前,使人特别容易理解明白;爻也是象乾坤的相互作用一样,效仿天地作用的关系,乾坤只不过是表示天地是万物整体之间作用的关系,而阴阳爻则是表示微小的物与物之间的作用的关系,表示作用关系是一样的,而表示作用关系的实体大小是不一样的;象也者,像此者也,但不是此者也,这种关系应该澄清,以象意的方法来达到理解本义的目的;爻位象的变化是在卦象的内部变化的,吉凶得失是通过卦象来反映表现的,时节气象发生变化,万物得失也随之表现出来,人们的建功立业的活动也要根据这些变化相应调整改变,圣人把这些道理写进《易》之篇章或爻辞。隤,形容山势之间高隆,指能起到明摆着的证实作用。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天地的大德是生产生存万物,圣人想要守住天子王位,就要象天地那样慈爱百姓大众。怎么才能够将广大人民群众聚集起来呢?得有财富或经济实力,即得使人民群众丰衣足食,如果民不聊生必然天下大乱。告诫说明君子取财有道,不要为了财富而胡作非为。因此下面以具体的卦爻辞等告诉如何取财行道。

22、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讲上古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等自然整体,以类万物之情作八卦的过程。利用卦象之《易》教给人们如何认识自然。既然是“《易》与天地准”,那么《易》也就无所不能了。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离》,外刚内柔,离下离上,象征多孔排列为网。利用卦象教给人们捕捞。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益》,震下巽上,损上益下,巽为木在上,震为动在下,象征木入土耕地。利用卦象教给人们种地。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噬嗑》,震下离上,离为日在上,震为动在下,象征日中为市,人民往来不绝,交易买卖。利用卦象教给人们进行贸易。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讲《易》被世代继承和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易》注重变化,效法天地,掌握万物演化的过程,不乱为而与变化相通,使人民不厌烦,按照相互作用关系而使万物发生转化,使民喜欢而安居乐业。《易》穷则变通,合乎天道,通于万物变化转化之理,所以国家则能长治久安。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尧舜等人无为而天下治,是掌握了天地乾坤的大道。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涣》,坎下巽上,“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巽为木在上,坎为水在下,象征乘舟。利用卦象教给人们造船。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随》,震下兑上,震为动在下,兑为悦在上,刚来而下柔,象征载物。利用卦象教给人们造车。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豫》,坤下震上,坤为厚重之地在下,震为惊雷在上,象征戒备重重中可能将有突发之事。利用卦象教给人们以防为主。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小过》,艮下震上,艮在下为止,震在上为动,象征用杵捣砸东西。利用卦象教给人们杵捣。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睽》,兑下离上,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象征弓箭。利用卦象教给人们造弓箭。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大壮》,乾下震上,乾在下象征上下四方很开阔,正大又壮,震在上为不停运动的风雨,象征遮蔽风雨的房屋。利用卦象教给人们盖房子。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大过》,巽下兑上,巽在下为木,兑在上为泽,为地面,象征将棺椁埋入地下。利用卦象教给人们埋葬。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夬》,乾下兑上,泽上于天,君子以施禄及下,象征史官在书契上写字。中国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商业动机或政治目的,是没有什么必要去编造历史史实的。利用卦象教给人们书记。
从《系辞》内容上来看《易经》的形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代,是经过多少代人努力的结果,以致于现在的人仍然无法完全理解古人的认识,说《易经》是博大精深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23、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易》的本意就是效仿天地万物万象,即像也;彖者,用语言裁断判断是非因故也;爻也者,就是仿效天地万物万象的变动;所以吉凶得失产生于爻之动的变化方向,即由潜伏隐蔽而转化为显著。利用卦象教给人们如何做事。

24、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根据卦象讲君子可以统帅许多史官臣民,史官不可从事二君,若是,则为小人。利用卦象告诫史官事君应该符合卦象天道,不要搞两面派。

25、《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天下万物相互转化连绵不断来往不绝,一起跟着这样变化啊。问天下还有什么可以思虑的呢?如果是这样岂不是“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中气体都是由不同形态的万物而转化形成的,而天下不同形态的物质又都是由天中的气体转化而形成的,一切都是自然正常发生的,反问各种物质它们有什么思虑吗?肯定没有,这些都是因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所以说知道明白《易》包罗万象概括天地和所有物质的变化及原因,是将整个宇宙的变化及如何做人做事全部包括了,即无须思虑了。“《易》与天地准”,包罗万象概括天地和所有物质的变化原因以致用也;利用这些就可以安身立命,因为尊崇效仿天道地德也;通过这些,就可知道即将所要发生的事情;如果能够穷神知化,那么也就是德之盛也。

26、《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讲君子不入死地或是非之地。

27、《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不利。

28、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讲适时适当的惩治小人,使之改恶归善,“小惩而大诫”其实是挽救小人,故是小人之福也。

29、“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讲积善的重要,与积恶的危害,若不是这样,即恐怕连后悔都来不及了。

30、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讲君子居安思危,才能安身立命治国安邦。

31、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讲为官一定要有能力胜任或懂得用人之法。

32、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几者,变化之原因。讲君子知微知彰防微杜渐,见机而作,众望所归必得天下。

33、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讲知错能改,吉。

34、天地絪温,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天地中氤氲之气是万物的本源,通过气的相互作用来生成万物。《易》的这句话讲的就是指相互作用关系。

35、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讲君子修身养性厚德载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背道者凶。

36、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老子将乾坤比喻成《易》的辟阖门户,阴阳相互作用,刚柔交替变化,这样就理解了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转化的道理,由此而就知道怎样从事各种活动了。《易》中的名称包含面很广,但是不与实际事物相违背。若考察其取类,似乎有万世不竭之意啊。《易》能通晓古往今来,而阐述原本所不了解的细微幽隐之气,创造器物而取适当的名称,辨别事物用辞明断,则无所不备。其命名很小,但是取的类很大。其意义深远,其辞是根据事物的实际情状。其所说的完全符合实际事物的实质,虽然所从事的活动光明正大,而内情别人却有所不知。因为既考虑自己又兼济百姓生存,以明失得之报。

37、《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非周朝《易》之兴,上古早已有之。如《尚书?虞书》:“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讲《易》中卦象的各种引申义的有关九德的作用应用的实质内容。九者,言其多也,不止为九,只是讲其中的部分以表示其多。

38、《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易》之为书并不深奥,它的内容距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为道之性也随着物质变化而无所不在,循环而流遍六虚,天上地下经常互相转化,刚柔交替作用或相互变化,是随着物质的相互转化而存在着的,不可经常固定准则不变,唯有随机应变是合适的。观察思考卦象中所表示的在道的作用下而使物质转化变化而知道得失以及得失的原因,使之知道加小心,知道这些道性的作用变化内容谨慎从事。没有老师帮助,崇敬遵循天地却能如同得到父母帮助一样。先要遵循依照爻辞说明而揣度爻象所表示其初始变化的苗头而揣摩其变化方向,万物变化也还是有一定的原因,意思是说变不是乱变,而是既有典常,万变不离其宗,天地中万物在变而道之性亦不变。道既表示气体的形态又表示气体的状态,在状态里面形态是在道之物性的作用下而变化的,而物性则随着物质形态的转化而继续存在,仍然再发挥作用。即使没有人的作用所为,道也还会随着其物质自身状态变化而存在着作用。

39、《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易》这本书探索研究事物的原始原因,并且简单扼要,以揭示本质实质。六爻就是不同时间阶段内的产物。其初爻开始难以知道,而其上爻结果容易知道,这就是本末关系。初爻的内容一旦确定下来,那么上爻也就有结果了,这就是表示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如果想要将混杂事物说明其是怎么一回事的原因,那么就非得有中间的爻位爻象表示其当中的过程。如果想要知道吉凶,根据这些也就可以知道了。聪明的人一看卦彖辞,就可以明白一多半。这些是指变卦所象征引申的意义。

40、《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易》是包罗万象之书,涉及的内容广大悉备。从单个卦象上来说,就有表示天道、地道、人道的爻象位置。从初爻开始,每两爻为一才,所以六爻为三才。这六爻是表示三才之道的变动;由于爻象变动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不同的事物混合在一起叫做卦象的文章;文章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凡是顺者则吉逆者则凶。文的本义是指纹理,文章是指说明文理的言辞。

41、《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周易》之兴是在商朝后期,是周文王之盛德吗?还是周文王与殷纣王之间所从事活动的内容不同?是因为周文王根据《易》中内容提示,处处加以小心谨慎行事,结果是使周文王安全平安的脱离危险,是因为在《易》的作用帮助下使商朝倾覆。正是由于这样,所以赞美《易》道功能作用强大,用它作为指导思想,无论从事什么事物活动都能够成功。按照《易》中所说的那样从始至终谨慎行事,肯定不会存在什么毛病,这就是《易》道所起到的作用,即是研究《易》的目的。这些话是后来周朝续记上去的,意思是为周朝取得合法政权做舆论宣传。

42、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乾的作用是天下最刚健而深远的。如太阳月亮星辰离我们是那么遥远,是通过天空与地球物质来发生相互作用的,因为天是透明的,它让我们看得个清清楚楚。仿效这种德行作用历来恒久容易,使我们知道怎样处理解决那些危险。坤是天下最柔顺应变的,仿效这种德行作用恒久简单,使我们知道怎样处理解决那些阻碍。能够说服群众,又能够知道诸侯们在想些什么,就能够决定天下的吉凶而成为天子。所以说由于知道仿效乾坤的变化作用,而就能够决定一切。天地乾坤设立了位势,圣人根据乾坤的作用变化来成就其能力,懂天地知鬼神与时变化,百姓自然按照圣人其能力所指引的方向去做。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讲《易》引申的变卦断卦的内容。八卦以固定的卦象表示告诉人们其内容,爻位以变化的爻象和彖以语言言辞来述说事情的变化内容,由于阴阳刚柔的交替相互作用而实现达到卦象阶段的吉凶产生。爻象变动有利于言说变化,卦象有利于表示从一个阶段到另一阶段性的变化。是因为类似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作用而导致吉凶情况的发生,根据卦象阶段之间的爻象变动变化提示而选择怎么做,辨别事情的真假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而知道利害关系是如何产生的。讲《易》表示之情况,按照卦象来讲,凡是与原来卦象的爻象的变化逆向变动时,即违背天道则凶或不利,这时就应该选择怎么做了。即仿效《易》爻辞的方法,结合社会实际来进行判断,查其言而择其行。将要叛逆者其辞是惭愧的,心中疑虑者其辞是分歧的,有利之人其辞是很少的,急噪之人其辞是很多的,诬陷善人之人其辞是游离的,没有坚持住原则之人其辞是理屈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系辞》新解 2 — 寻找曾经失落的中国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