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寂 兮 寥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地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强 字 之 曰 道 , 强 为 之 名 曰 大 。
《吕氏春秋·大乐》: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混混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万物所出,造於太一,化於阴阳。萌芽始震,凝氵寒以形。……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
据上可知:道=大=太一
《淮南子.天文训》: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
《鶡冠子·泰鸿》云:中央者,太一之位,百神仰制焉,故调以宫。
《轩辕本纪》:黄帝升天为太一君。
《史记·天官书》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
张华《博物志》曰“白雪者,天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曲也”
《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通典·乐典》引《世本》则云:“庖羲瑟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
《淮南子.坠形训》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据此,黄帝=太帝=太一=天帝
所以说:上帝黄帝,有道、太一、太极、太帝之诸异称。 111111盘古开天辟地后长卧于斯,情景应和这乐山卧佛一样哦!!:handshake :lol
1 话说“太极之初,混沌未分”。“阴阳未分,其气混沌”。《易.系辞传》曰“太极生两仪”。《淮南子.说林》则云:“黄帝生阴阳”。是时,东海之帝为斧,西海之帝为凿,“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混沌既为倏忽挥斧凿所开,天地乃为之诞矣。由是“清阳为天,含白青黑赤黄,为五色祥云;浊阴为地,亦含白青黑赤黄,为五色石泥。硬者带去上天,人观之为星。神于天,圣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故天去地九万裏。混沌长息仰卧于斯矣,上帝既剖混沌氏,以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其中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是为四极以承天;腹为中岳昆仑,乃地之中,脐为昆仑山瑶池,命根为地之柄昆仑之天梯建木,上可通天;以血液为河流,以肠胃为江湖,脂膏为海洋,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气成风云,声为雷霆,一旦虑其掀然而兴,则下无生类矣。於是孕铜铁於山岳,滓鱼盐於江河,俾后人攻取之。”。上帝因之乃曰:“群群沌沌,窈窈冥冥,为一囷。无晦无明,未有阴阳。阴阳未定,吾未有以名。今始判为两,分为阴阳,离为四时,刚柔相成,万物乃生。行法循道,是为牝牡。牝牡相求,会刚与柔。柔刚相成,牝牡若形。下会于地,上会于天。得天之微,若时者时而恒者恒,地因而养之;恃地气之发也,乃梦者梦而兹者兹,天因而成之”。 上帝,或称天,天帝等,中文本意泛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是自然化的最高的神。上帝,又称天、帝、天帝、天主、昊天上帝等,早期亦称皇天或皇天上帝,部分文献又称“太一”等。“帝”后来通常用来指帝王、君主、天子。“天”是最通常的说法,又称苍天、上天、上苍、老天、老天爷等,如“苍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运”、“天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天啊”中的“天”。春秋战国之时,思想进步,人文理性精神勃发,季梁曰:“民,神之主也,是以圣人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神为人创,民为神主,则上古神秘观念渐消,“上帝”之概念渐由自然之“天”取代,天为道德民意之化身,这构成了后世中国文化信仰的一个基础,而“敬天祭祖”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中国民间神话信仰和主流文化儒家信仰中的天、上帝、天帝、昊天上帝,在道教神话中演化为玉皇大帝。在民间信仰及《西游记》等中玉帝则被认为是主宰宇宙的至尊天神--皇天上帝。
上帝一词首先出现于儒家经典--五经,这五部经书都提到了该词,其中最早的是《尚书》的“虞书·舜典”。除此之外,四书等其他的儒家经典以及各史书中也提到了上帝,有时也称昊天上帝,在古代中国的原初神话和宗教体系中,指的是至上神,字面意思就是“在上的帝王”,意味着“最高的主宰”,也称为“帝”,或者“天”,“太一”。北京天坛祈年殿即为历代君主祭祀上帝之处,内供奉有昊天上帝之神位。中国古代上帝信仰起源,一是对“天”(天空、宇宙)的崇拜,一是对北极星(北辰、帝星)的崇拜。原祭祀昊天上帝,昊天上帝又曰皇天上帝,而在《尚书.吕刑》中皇帝即黄帝,也就是上帝,黄帝本为独尊之上帝--皇天上帝,及五德终始说出,以五色配五方而有五方天帝,黄帝乃与青赤白黑四帝并立而为中央之帝,以其往日独尊之久,故于五帝中声望为最高,黄帝乃所谓天地人三界万神之宗,宇宙永恒的最高统治者,其他四帝辅助黄帝各管一方。故战国秦汉又祀五帝,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中央黄帝(轩辕氏),其佐后土,其精麒麟,乘《坤》《艮》执绳而制四方。庄子认为,万事万物本于道,天由道而生。墨子把上帝鬼神看作人类之外的另一种生灵。东汉大儒郑玄声称“上帝者,天之别名”。宋朝理学派大儒朱熹认为,“天”、“帝”、“道”、“理”都是同一本体的不同称呼,心学派陆九渊、王阳明则认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早期的上帝,带有浓厚人格神色彩,如《尚书》“商书·伊训第四”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后期儒家信仰中“上帝”的人格神色彩消亡,仅被视为哲学上的无形无名的“本体”,称为“理”。而人格神的上帝信仰则为道教所继承,发展为“玉皇大帝”,但已不再作为至上神(道教信仰,“道”的化身“三清”高于代表“天”的“玉帝”,后迫于民间及官方压力又解释:“ 盖玉清为教门之尊,昊天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 ”),民间信仰和道教是有所不同的,认为玉帝才是“道”的化身,乃宇宙人三界最高神,太上老君只是道祖,元始天尊盘古是上帝儿子,如来佛是佛祖,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都是上帝的臣下,相当于凡间皇帝的“国师”,都是为玉皇大帝服务的,王母娘娘则为天界第一夫人--玉帝元妃、天后娘娘。 为什么说盘古(混沌、浑敦)是上帝与王母之子呢?证据如下:
传说王母是道(上帝)启迪玄功,以西华至妙之气所化;无生老母也叫“无极瑶池老母”、“无极瑶池大圣西王金母大天尊”,“至尊至圣始母元君无极祖母圣天尊”,无生老母即王母娘娘,是凌架于众神之上的最高女始祖。阴阳、伏羲、女娲都是无生老母所生,元始天尊盘古也是其所生。
《护国威灵西王母宝卷》:”西王母原是无生菩萨化身.”
《龙华经.--古佛乾坤品》:“无生母,产阴阳,先天有孕。”生一阴,生一阳,婴儿姹女。起乳名,叫伏羲、女娲其身。“”
《救苦忠孝药王宝卷》::“或是男,或是女,本来无二,都仗着无生母一气先天。”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玄元上人曰:”盘古治世功成,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行空中。见一圣女曰太元,四十余岁,抱守童真,独自在嵯峨山中。盘古喜其贞洁,乘其仰天呼吸之际,化青光投入其口。怀孕十二年,始化生于脊膂之间,即能言语,常有彩云护体。以己前身是盘古,乃号曰元始。“”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
《洞真大洞真经》云:“太上大道君者,盖二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元母妊三千七百年,乃诞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岳丹元之阿。于是受箓紫皇,受书玉虚,眺景上清,位司高仙,为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
无生老母又称作无极老母、无极天母、无极圣祖、至尊至圣始母元君无极祖母圣天尊,太元就是无极,太元圣女即无极圣女,这个能生盘古的太元圣女,就是最高最原始的女始祖,即无生老母,也就是说王母其实是元始天尊的生母。
另外,《神龟文》言:“盘古又曰浑敦氏”。《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卷八十三引《补衍开辟》亦说:“天人诞降大圣。曰浑敦氏,即盘古氏,初天皇氏也。”《世本》:“黄帝又曰帝鸿氏”。《左传•文公十八年》杜注:“帝鸿,黄帝”。《 五帝本纪 》正义:“黄帝,……又曰帝鸿氏”《左传.文公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谓之浑敦。”,以此知盘古为黄帝之子。又据《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上帝监民……皇帝清问下民……”此皇帝即皇天上帝,简称上帝,也即俗称玉皇大帝,亦即中央天帝黄帝,而“帝者体太一”,元始天尊亦号玉帝,玉帝为道身。由此证明盘古为上帝之子或化身。
由此推证,盘古(元始天尊)为上帝与王母之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