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2:30:16

丹巴-道孚-康定

 
  因“西南地区民族民间美术研究”课程需要,导师格桑益希教授定于3月29日至4月5日带我们到四川甘孜州丹巴等地作实地考察。具体路线是从成都出发经都江堰-卧龙-巴朗山-小金-中路,在中路住三晚,参观丹巴中路、梭坡、甲居等地高雕、民居、寺院;然后从中路-丹巴-惠远寺-八美-道孚,在道孚住两晚,参观惠远寺及道孚民居、寺院;再从道孚-塔公-折多山-康定,在康定住两晚,参观塔公寺,康定跑马山及寺院;最后从康定-泸定-二郎山-雅安返回成都。在此以流水帐的形式将8天的行程整理如下,或许对有意往此路线作考察的网友有点参考价值。
  由于藏族文化的魅力加之格桑老师的亲善,此次前往丹巴等地考察共有研一和研二及其它学院共56位师生前往,可谓盛况空前。由于往年去时坐截截车极为不便,加之此次人员众多,格桑老师提前几周就吩咐我们几个同学联系包车。在众多同学的合力下,经过多方打探和比较,选择了“梦之旅-成都国旅”旅游公司,联系到包30座金龙大巴,价格每车每天950元。由两位沈师傅和李师傅两位师傅出车载行。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2:33:09

RE:丹巴-道孚-康定

第一日(3月29日) 成都(川大)-丹巴(中路),
早上6:00起床,6:40在川大体育馆集合。56人分成四个组,1、2组主要由04级和外来人员,坐沈师傅的车,3、4组主要是05级同学,坐李师傅的车。7:30从川大南门出发,9:00到都江堰,10:12到映秀镇,11:15到达卧龙,12:00到达熊猫研究中心,(当地居民着羌族服饰,屋前屋后种熊猫最爱吃的箭竹,开始翻山,植被越来越好,景致,小斧劈皴,远处雪山隐约可见,车上的同学也兴奋起来。1:34到三圣沟,1:42到达邓生保护站时,海拨已是2743米,离四姑娘山还只有66公里,邓生之后山路盘旋,坡度和转弯增加,翻越巴朗山,积雪、牦牛、冰花。3:00到达山顶。停15分钟后,4:03分,到达四姑娘山观景台,4:11分,到达日隆镇。日隆镇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东部的一个小镇, 海拔3160米,是四姑娘山景区的入口。在往小金县城的路上阳光普照,与下巴朗山时鹅毛雪飘形成对比,果然是十里不同天。藏式的民居建筑和民族服饰,果树开花,仿若世外桃园。而最暖人心的要数公路旁的放学归来的小学生,远远的见到客车来了,便止步向我们敬少先队礼。5:38分,到达小金县城,政府行为的“穿衣戴帽工程”,将县城的高楼一律粉刷为藕色,再喷绘上各种花花绿绿的藏图案,既失去了传统民居的粗犷与厚重,又无现代建筑的简洁与形式感,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小金的苹果花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2:36:33

RE:丹巴-道孚-康定

出小金县8公里,沿小金河往下,6:40,来到曲登沙寺,为一黄教寺庙,建于1416年,有近600年历史了。“曲登”,藏语意为“塔”之意,这是著名高僧堪钦·阿旺扎巴修建的108寺院的第107座,最后一座是大藏寺。是嘉绒整个藏区较早的寺庙之一,寺庙的布局完全按照布达拉宫的格调修建,在康巴地区享有小布达拉宫之称,鼎盛时期僧众达到了800余人。寺庙背山面水,小金川河在山脚下环绕而过。有一些被当年红卫兵毁坏,保存下来的壁画色彩艳而不俗、气息内敛,沿袭了藏地早期壁画喜用红色的的色彩风格,国家文物及相关部门要求对壁画进行重点保护。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甲曹杰、克珠杰(师徒三尊)、药师佛等塑像。
从曲登沙寺出来已是7:35分,天色已晚,我们要前往落脚住宿的地方是丹巴县的中路乡而非丹巴县城,要在小金河上两头有高碉的桥头分路,桑丹老师也会在那里接我们,于是我们一路上收寻着路标前进。8:20到达中路桥头,随桑丹老师家的吉普车上山,盘旋良久后,于8:50分终于到达第一日的目的地--益希桑丹老师家。这里就像一个城堡,犹如现代的土司官寨,我们在此共住了三个晚上,接下来的日子,以此为据点,参观了周围的寺院、高碉、梭坡、甲居等地。

图片:曲登沙寺壁画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2:40:13

RE:丹巴-道孚-康定


第二日(3月30日)晴 中路、梭坡
早上7:30起床,8:00吃饭,9:00出发去看中路石棺葬遗址和沙拉科寺。
现任丹巴文化馆馆长的桑丹老师与格桑老师是多年至交,均是康巴画派的代表画家。他家在中路乡的黄金地罕格依村。
吃饭前,从桑丹老师和格桑老师的交谈中得到一些关于中路古碉的资料:整个丹巴被誉为千碉之国,古碉就有562座,其中以中路、梭坡为代表,仅中路就有88座高碉。过去自行拆除和破坏的就很多,由于高碉十分坚固,在拆除时将其四角挖空了都不倒,又向内灌水1周后才垮。现在才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整个中国西部藏羌地区古碉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桑丹老师说他家后的古碉就有700多年历史,现为家中经堂,并且很灵。五世达赖的管家曾经带来有1尺左右高的3尊佛像,其中2尊供在寺庙里,而另一尊就藏在他家的经堂中,一直到四清运动(1964年)。这样的因缘,这似乎就是经堂灵验的重要原因。
图片:我们所住宿的桑丹老师的家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2:49:23

RE:丹巴-道孚-康定

中路乡罕额依村石棺墓群、古遗址发现于八十年代初期,经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 作者两年的初试挖掘、鉴别,被认定为上限5000年,下限2000年(新石器时代和春秋战国时代)遗址。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 996年12月公布的第四批省级文明保护单位中将中路古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1989年至1990年,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初试挖掘的中路乡罕额依村古遗址,共发现灰坑八个,房屋遗址两处,出土有大量石器、骨器、陶器以及装饰品,出土的有打制和磨制 的石斧、石刀、石锄、石锤和水晶石磨制的细碎石器。出土的骨器多为磨制而成,有骨梳,骨 针,出土的陶器有黑色和红棕色,陶器纹饰以绳纹为主,陶杯、钵、罐等器皿上还有简单的花 纹。据省考古工作者介绍,丹巴中路古遗址出土的文物和黄河流域的出土文物十分相似。它的发现,认定,对研究嘉绒地区的藏民族和川西高原的少数民族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桑丹老师一边走一边向我们介绍着路旁山土中的考古遗址,地层清晰可见,在土层中交杂着骨头、石器和土陶残片,依稀可见生命的痕迹。村道旁的小水沟中,还可寻见零星陶片。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2:52:39

RE:丹巴-道孚-康定

沙拉科寺处于中路乡罕格依村的小山顶上,修建于明代,500多年历史。寺前有一佛塔,据说始建于唐代,是著名大译师诺拉赞娃的舍利塔,诺拉赞娃修行于对面墨尔多神山,沙拉科寺也是由他所建,为一红教寺院,主殿内供奉着莲花生大师等佛像和精美的壁画和唐卡。护法神殿绘有黑底的壁画,平时不对外开放,而我们则是享受了特殊待遇,以10人一组分批参观。 参见完沙拉科寺后,又去了寺院旁的经堂碉,碉楼中残存有壁画,造型与色彩风格都与阿里古格壁画极为相似,大致有700年的历史。

图片:沙拉科寺对面的墨尔多神山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2:59:02

RE:丹巴-道孚-康定

回到桑丹老师家后,又参观了桑丹老师的私人珍藏。藏品中有清代乾隆打金川时的丹巴服饰,从款式上与今天羌族的服饰更为接近,装饰工艺上采用的是传统的贴布绣、盘线压边。还有两幅古老的唐卡。一幅藏式风格,用线极为细腻流畅。另一幅汉式风格,青绿雅致。还有一个造型别致的蛙形壶,体现出嘉绒藏族对蛙的崇拜。
图片:唐卡大威德金刚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3:01:30

RE:丹巴-道孚-康定

下午2:00出发去梭坡(益希德雍为我们作向导)
梭坡乡在大渡河岸,现存高碉共有175座。“梭坡”一词为蒙古之意,据说这里曾为蒙古人的一支。在中路去梭坡的路上,可见到好几位着嘉绒藏装的丹巴美女招手搭车,这都是出来做导游的丹巴美女。我们的金龙大巴过不了铁索桥,只能在在河对面停下,且对面只是毛公路,只有靠我们步行去梭坡。远远就看到村寨中座座碉楼拔地而起,我们的目的地是莫洛村有1个8角碉和3座4角碉之处。过铁索桥入村寨,走到村口就有一小伙子下来和我们打招呼,他叫格鲁翁都,他的家就紧挨着我们要去高碉。格鲁翁都虽然学历上是初中未毕业,但却博学多才。他说平时喜欢看关于藏族文化的书,还有一位在高校当老师的姐姐,碉房壁上写着他的几首诗:残年向谁哀/历尽风霜雪/挺直如天柱/谁晓古堡迷。翁都平时在家务家,有游客来时则担当讲解员,并向我们透露正在写一本关于高碉的书。以同学自由提问的形式向我们作讲解。格桑老师也为我们作补充说明。
图片:梭坡远眺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3:03:14

RE:丹巴-道孚-康定

高碉的起源十分久远,其主要功能为部落之间的战争,就藏区整体而言,公元前9世纪就已出现了高碉。碉房,是指有碉有房的建筑,平日住房,有战事时住高碉。碉身多为四角型,也有五角型,六角型,八角型,还有十三角型。这些多角的造型,是主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一般来说此地人家中生了男孩,男孩一岁起就要开始修碉楼,直到男孩18岁。为保证碉楼的坚固,必须在泥土干后再修第二层,因些修建碉楼的工期很长。3号碉叫格鲁碉,有73米,而半山腰有座最高的碉,看起来有这个碉的两倍高。从远处看,高碉是依山向上倾斜的,翁都解释说这是在修建时考虑了力学的平衡。修时在里面搭架子,黄泥作粘剂,内为土木结构,外部为片石砌成,中间杂杂着木板为筋。高碉内四角均为石柱,上承樑木,各层楼梯错落搭建,碉基础宽有丈余,底部为实心,一般为巨石砌成。每层均等约1.8米高。碉楼分为战碉、烽火碉、寨碉、界碉、家碉、经堂碉等。嘉绒藏族以万物雌雄观,又将高碉分为公碉和母碉,公碉和母碉从功能上没有区别,从墙体表面可辨别出。公碉从外表能看出楼层,更坚固,母碉则墙体光滑。

图片:梭坡高碉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3:04:13

RE:丹巴-道孚-康定

第三日3月31日(中路-甲居-临清寺-中路)(益希德雍为我们作向导)
早上9:00出发-10:30到甲居
甲居藏寨面积约5平方公里,有140余户人家,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援,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甲居门票30元,我们买的学生半价门票,大拉姆为我们作导游,还到她家参观,因为我们是学生,她都没有收我们的门票,我们只是象征性地给了20元解说费,在此也诚表感谢。
丹巴的民居是中国乡土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数千年来这些乡土民居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尤以甲居、布科、大桑、大寨、小巴旺、邛山、梭坡、蒲角顶、中路等地最为集中和突出。当地的人称其居住的村落为寨子,这些寨子一般都修建在向阳的坡梁上较为平坦的地方,寨子由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组成。这些乡土民居均为石木结构,以家碉为脊,修筑成3—5层的碉楼式。底屋均为家畜圈,其上依次为锅庄室、储藏室、居室、经堂及角楼(家碉),其中二、三楼分别有天井和露天大阳台。房体的外墙多以白色、褐色与黑色圈涂成条纹,并绘以日、月、星辰和宗教图案,显示出美丽而整洁的外观。房外所立的经幡以及房顶随风飘动的玛尼旗,更为这些恬静如诗的乡土民居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3:04:52

RE:丹巴-道孚-康定

第三日3月31日(中路-甲居-临清寺-中路)(益希德雍为我们作向导)
早上9:00出发-10:30到甲居
甲居藏寨面积约5平方公里,有140余户人家,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援,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甲居门票30元,我们买的学生半价门票,大拉姆为我们作导游,还到她家参观,因为我们是学生,她都没有收我们的门票,我们只是象征性地给了20元解说费,在此也诚表感谢。
丹巴的民居是中国乡土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数千年来这些乡土民居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尤以甲居、布科、大桑、大寨、小巴旺、邛山、梭坡、蒲角顶、中路等地最为集中和突出。当地的人称其居住的村落为寨子,这些寨子一般都修建在向阳的坡梁上较为平坦的地方,寨子由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组成。这些乡土民居均为石木结构,以家碉为脊,修筑成3—5层的碉楼式。底屋均为家畜圈,其上依次为锅庄室、储藏室、居室、经堂及角楼(家碉),其中二、三楼分别有天井和露天大阳台。房体的外墙多以白色、褐色与黑色圈涂成条纹,并绘以日、月、星辰和宗教图案,显示出美丽而整洁的外观。房外所立的经幡以及房顶随风飘动的玛尼旗,更为这些恬静如诗的乡土民居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3:06:07

RE:丹巴-道孚-康定

12:15从甲居出发-12:35到丹巴县城
丹巴县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距成都市320公里,总人口5.8万人,其中藏族人数占全县总人数的57%。丹巴县城是五条水——大渡河、大金川河、小金川河、革什扎河和东谷河聚汇的地方,四条支流交汇以后一路向南,便成了大渡河。
因我们所住宿的中路一直停电,像机电池都用完了,故在县城购买电池、充电,以及采购些旅游纪念品和水果等。需注意的是,在这里,好几位同学在小店中买到了假的南孚电池,而在红旗超市中买稳当些。采购的纪念品包括丹巴女子的头帕、围裙、腰带,还有男子帽子等。
图片:丹巴女子的头帕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3:07:26

RE:丹巴-道孚-康定

2:00从县城出发-2:15到中路乡岭钦寺
位于小金河畔中路乡李龙村。有乾隆御赐的匾,寺前有高僧塔葬佛塔。建寺人为洛松措杰,500多年历史了。更为难得的是在文革中,岭钦寺得到生产队长的保护而未被破坏。但此次朝拜时,因附近村中有人去世,僧人做法事去了,不在寺中,未能进入参观,深感遗憾。
图片:岭钦寺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3:08:29

RE:丹巴-道孚-康定

 3:30岭钦寺-中路,
下午自由参观中路,却也是为时间有限不能尽赏中路各处美景。
  晚上桑丹老师特地请来周围的老乡穿上盛装服饰,为我们唱跳锅庄,全体同学也融入到这种欢快的气氛,共舞到深夜。桑丹老师还特地用吉普车从很远的地方为我们借来了一个发电机,供我们照明、充电。在中路所住的这三天的日子中,桑丹老师全家人及亲戚、乡邻的盛意使我们永生难忘。
图片:中路之春

晓寒斋 发表于 2006-4-18 23:14:37

RE:丹巴-道孚-康定

第四天 4月1日 (中路-惠远寺-道孚)
道别了桑丹老师一家,早上8:25从中路出发。8:50穿过丹巴县城,沿牦牛河往上走。沿途可看到藏式民居风格的演变过渡:随着海拨逐渐增高,碉楼逐渐丢掉,保留了门窗的风格。9:15时,可见到远处雪山。停车之处正在修建房屋,民居素净,没有过多的装饰,墙体石块规则,屋身也没有上收,而是直上的,显然受到汉式民居的影响,而遇到一男子,说他是从遂宁来此修房子的,算是我们的风格判断的证明。格桑老师向我们介绍藏式民居是木、石、土的结合,特征为平顶、收身、樑柱乘重。而我们所要前往去的道孚县,当地民居则是以“崩科”建筑著称于藏区。“崩科”是纯的圆木榫卯结构,其建筑学名为井干式建筑,又因其木结构而称为木楞子建筑。以圆木做崩科的整体骨架,以泥土或片石筑墙。崩科前面及侧面用圆木对劈,横向竖排,两头互相咬合,破面为内壁,圆面做外壁,房顶覆以泥土、椰油,用青瓦做汉式屋顶。它基点一般二至三层,高约5-8米。房屋保暖性能好,冬暖夏凉,预防地震,坚固无比。一般民居内分为客厅、经堂、卧室。客厅内陈设豪华,富丽堂皇,经堂供奉神像,青灯长明,一尘不染,是家中的清净之地。
图片:路上抓拍的民居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丹巴-道孚-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