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村友梅 发表于 2006-6-2 10:32:35

纪念刘和珍君

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1〕

  一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
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2〕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
徊,遇见程君〔3〕,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
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
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
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4〕全年的
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
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
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
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
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
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
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
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
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
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
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三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
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
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5〕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
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
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
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
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
胡同〔6〕,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
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7〕,往日的教职员以为
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
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
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
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
不料,也不信竟会下有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
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
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
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
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8〕君想扶起她,
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
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
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
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
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
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六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
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
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
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
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陶潜〔9〕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
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
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
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
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
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
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
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注释:

  〔1〕 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二日《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

  〔2〕 刘和珍(1904—1926) 江西南昌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英文系学生。杨德群(1902—1926),湖南湘阴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国文系预科学生。

  〔3〕 程君 指程毅志,湖北孝感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育系学生。〖
回阅读点〗

  〔4〕 《莽原》 文艺刊物,鲁迅编辑。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创刊于
北京。初为周刊,附《京报》发行,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出至第三十二期休刊。
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改为半月刊,未名社出版。一九二六年八月鲁迅离开北京后,
由韦素园接编,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至第四十八期停刊。这里所说的
“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指《莽原》半月刊。

  〔5〕 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风潮中,杨于一九二五
年五月七日借召开“国耻纪念会”为名,强行登台做主席,但立即为全场学生的
嘘声所赶走。下午,她在西安饭店召集若干教员宴饮,阴谋迫害学生。九日,假
借评议会名义开除许广平、刘和珍、蒲振声、张平江、郑德音、姜伯谛等六个学
生自治会职员。

  〔6〕 偏安于宗帽胡同 反对杨荫榆的女师大学生被赶出学校后,在西城
宗帽胡同赁房屋作为临时校舍,于一九二五年九月十一日开学。当时鲁迅和一些
进步教师曾去义务授课,表示支持。

  〔7〕 学校恢复旧观 女师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斗争,在社会进步力量的
声援下,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三十日迁回宣武门内石驸马大街原址,宣告复校。

  〔8〕 张静淑(1902—1978) 湖南长沙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教育系学生。受伤后经医治,幸得不死。

  〔9〕 陶潜 晋代诗人。参看注〔5〕。这里引用的是他所作《挽歌》中
的四句。



发布日期:二○○二年六月六日

雪村友梅 发表于 2006-6-2 11:25:25

RE:纪念刘和珍君

守望者

你还会伤心吗
你还会哭泣吗

云朵已经飘走
天空一片灰色
郁闷成团成块滚入空气
激起一个个看不见的漩涡

你枯立在这里已经很久了
春秋两季的风
剥蚀你的皮肉
拧断你的枝干
只有偶尔到来的黄色沙尘
抚摸你累累伤痕
抚摸你曾经叶子飞扬的日子
又无言漂泊而过

你还会伤心吗
你还会哭泣吗

又到了令人无眠的季节
微明星光下
你灰黑的躯干
兀然独立
多少个月升月落
画出天地造化的轨迹
旷野里春虫唧唧
昨夜的雨
默默清洗那些痛苦的疤痕
如今赶马的人
都不肯在你身上系缰绳了


你还会伤心吗
太阳没有升起

你还会哭泣吗
守望一片灰色天空
连绝望的云朵都飘远了

2006年6月2日

金豆儿 发表于 2006-6-2 23:15:44

RE:纪念刘和珍君

怎么会想起了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呢

zhongkui 发表于 2006-6-2 23:38:36

RE:纪念刘和珍君

金豆儿 于 2006-6-2 23:15 写道:
怎么会想起了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呢

现在的年轻人,要学习历史,尤其是当代史!!!

金豆儿 发表于 2006-6-3 11:37:13

RE:纪念刘和珍君

当代史?年轻人?

谷人 发表于 2006-6-3 15:05:02

RE:纪念刘和珍君

   我昨天刚看时,也有如金豆儿的困惑,但不管许多,就知道自己好久没读鲁迅的文字了,先读罢过瘾再说,没想到,竟然读出泪水来。按说这文字初中就背过,至今不知读过多少遍,因之流泪却还是头一遭。尤其是那句“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的内外反差令我惊叹。
    今早一醒来,我突然好象猜出一点,雪村友梅君“又到了令人无眠的季节”,自当有其不可释怀的记忆。谁心中都有梦,谁心中都有痛吧,因人而异,我也没那痛,但读此类文章会感慨,会哭。金豆儿自有他的,呵呵。
   

flytree 发表于 2006-6-3 16:51:43

RE:纪念刘和珍君

想起北大中文论坛一个帖子。雪村是个有心人阿。
历史的命运从来都是这样曲折,当代人的不了解当代的历史,非要到好多年之后才能挖掘史料,然后肯定又有许多失真的地方。

雪村友梅 发表于 2006-6-3 23:06:13

RE:纪念刘和珍君

王觀堂先生輓聯

陳寅恪

十七年家國久魂銷,猶餘賸水殘山,留與纍臣共一死;
五千卷牙籤新手觸,待檢玄文奇字,謬承遺命倍傷神。

清欢 发表于 2006-6-3 23:50:47

RE:纪念刘和珍君

自由主义/胡适

孙中山先生曾引一句外国成语:“社会主义有五十七种,不知哪一种是真的。”其实“自由主义”也可以有种种说法,人人都可以说他的说法是真的,今天我说的“自由主义”,当然只是我的看法,请大家指教。

自由主义最浅显的意思是强调的尊重自由,现在有些人否认自由的价值,同时又自称是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里没有自由,那就好像长坂坡里没有赵子龙,空城计里没有诸葛亮,总有点叫不顺口罢!据我的拙见,自由主义就是人类历史上那个提倡自由,崇拜自由,争取自由,充实并推广自由的大运动。“自由”在中国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就是不由于外力,是从外力裁制之下解放出来,才能“自己作主”。在中国古代思想里,“自由”就等于自然,“自然”是“自己如此”,“自由”是“由于自己”,都有不由于外力拘束的意思,陶渊明的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自然”二字可以说是完全同“自由”一样。王安石的诗:“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这就是说,这片瓦的行动是被风吹动的,不是由于自己的力量,中国古人太看重“自己”,“自然”的“自”字,所以往往看轻外面的拘束力量,故意回向自己内心去求安慰,求自由。这种回向自己求内心的自由,有几种方式,一种是隐遁的生活枣逃避外力的压迫,一种是梦想神仙的生活枣行动自由,变化自由枣正如庄子说,列子御风而行,还是“有待”,“有待”还不是真自由,最高的生活是事人无待于外,道教的神仙,佛教的西天净土,都含有由自己内心去寻求最高的自由的意义。我们现在讲的“自由”,不是那种内心境界,我们现在说的“自由”,是不受外力拘束压迫的权利,是在某一方面的生活不受外力限制束缚的权利。

在宗教信仰方面不受外力限制,就是宗教信仰自由。在思想方面就是思想自由,在著作出版方面,就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这些自由都不是天生的,不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是一些先进民族用长期的奋斗努力争出来的。

人类历史上那个自由主义大运动实在是一大串解放的努力。宗教信仰自由只是解除某个宗教威权的束缚,自相矛盾自由只是解除某派某派思想威权的束缚。在这些方面……在信仰与思想的方面,东方历史上也有很大胆的批评者与反抗者。从墨翟,杨朱,但桓谭,王充,从范缜,傅奕,韩愈,到李贽,颜元,李恭,都可以说是为信仰思想自由奋斗的东方豪杰之士,很可以同他们的西方同志齐名媲美,我们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抬出“争自由”的大旗子来做宗教运动,思想运动,或政治运动,但中国思想史与社会政治史的每一个时代都可以说含有争取某种解放的意义。

我们的思想史的第一个开山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枣就有争取思想自由的意义。

古代思想的第一位大师老子。就是一位大胆批评政府的人。他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同时的邓析是批评政府而被杀的。另一位更伟大的人就是孔子,他也是一位偏向左的“中间派”,他对于当时的宗教与政治,都有大胆的批评,他的最大胆的思想是在教育方面:

有教无类,“类”是门类,是阶级民族,“有教无类”,是说:“有了教育,就没有阶级民族了。”

从老子孔子打开了自由思想的风气,二千多年的中国思想史,宗教史,时时有争自由的急先锋,有时还有牺牲生命的殉道者。孟子的政治思想可以说是全世界的自由主义的最早的一个倡导者。孟子提出的“大丈夫”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中国经典里自由主义的理想人物。在二千多年历史上,每到了宗教与思想走进了太黑暗的时代,总有大思想家起来奋斗,批评,改革。

汉朝的儒教太黑暗了,就有桓谭,王充,张衡起来,作大胆的批评。后来佛教势力太大了,就有齐梁之间的范缜,唐朝初年的傅奕,唐朝后期的韩愈出来,大胆地批评佛教、攻击那在当时气焰熏天的佛教。大家都还记得韩愈攻击佛教的结果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佛教衰落之后,在理学极盛时代,也曾有多少次批评正统思想或反抗正统思想的运动。王阳明的运动就是反抗朱子的正统思想的。李卓吾是为了反抗一切正宗而被拘捕下狱,他在监狱里自杀的,他死在北京,葬在通州,这个七十六岁的殉道者的坟墓,至今存在,他的书经过多少次禁止,但至今还是很流行的。北方的颜李学派,也是反对正统的程朱思想的。当时,这个了不得的学派很受正统思想的压迫,甚至于不能公开地传授。这三百年的汉学运动,也是一种争取宗教自由思想自由的运动。汉学是抬出汉朝的书作招牌,来掩护一个批评宋学的大运动。这就等于欧洲人抬出《圣经》来反对教会的权威。

但是东方自由主义运动始终没有抓住政治自由的特殊重要性,所以始终没有走上建设民主政治的路子。西方的自由主义绝大贡献正在这一点,他们觉悟到只有民主的政治方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所有自由主义的政治意义是强调的拥护民主。一个国家的统治权必须放在多数人民手里,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是安格罗撒克逊民族的贡献居多,代议制度是英国人的贡献,成文而可以修改的宪法是英美人的创制,无记名投票是澳洲人的发明,这就是政治的自由主义应该包含的意义。我们古代也曾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思想。我们曾在二千年前就废除了封建制度,做到了大一统的国家,在这个大一统的国家里,我们曾建立了一种全世界最久的文官考试制度,使全国才智之士有参加政府的平等制度。但,我们始终没有法可以解决君主专制的问题,始终没有建立一个制度来限制君主的专制大权,世界只有安格罗撒克逊民族在七百年中逐渐发展出好几种民主政治的方式与制度,这些制度可以用在小国,也可以用在大国。(1)代议制度,起源很早,但史家指一二九五年为正式起始。(2)成文宪,最早的一二一五年的大宪章,近代的是美国宪法(一七八九年)。(3)无记名投票(政府预备选举票,票上印各党候选人的姓名,选民秘密填记)是一八五六年South Australia最早采用的。

自由主义在这两百年的演进史上,还有一个特殊的、空前的政治意义,就是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的自由权利。向来政治斗争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被压的人是没有好日子过的,但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却渐渐养成了一种容忍异己的度量与风气。因为政权是多数人民授予的,在朝执政权的党一旦失去了多数人民的支持,就成了在野党了,所以执政权的人都得准备下台是坐冷板凳的生活,而个个少数党有逐渐变成多数党的可能。甚至于极少数人的信仰与主张,“好像一粒芥子,在各种种子里是顶小的,等到他生长起来,却比各种菜蔬都大,竟成了小树,空中的飞鸟可以来停在他的枝上。”(《新约马太福音》十四章,圣地的芥菜可以高到十英尺。)人们能这样想,就不能不存容忍别人的态度了,就不能不尊重少数人的基本自由了。在近代民主国家里,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的权利,久一成了当然的政治作风,这是近代自由主义里最可爱慕而又最基本的一个方面。我做驻美大使的时期,有一天我到费城去看我的一个史学老师白尔教授,他平生最注意人类争取自由的历史,这时候他一八十岁了。他对我说:“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要重要。”这句话我至今不忘记。为什么容忍比自由还要要紧呢?因为容忍就是自由的根源,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可说了。至少在现代,自由的保障全靠一种互相容忍的精神,无论是东风压了西风,还是西风压了东风,都是不容忍,都是摧残自由。多数人若不能容忍少数人的思想信仰,少数人当然不会有思想信仰的自由。反过来说,少数人也得容忍多数人的思想信仰,因为少数人要是时常怀着“有朝一日权在手,杀尽异教放罢休”的心理,多数人也就不能不行“斩草除根”的算计了。最后我要指出,现代的自由主义,还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

和平改革有两个意义,第一就是和平的转移政权,第二就是用立法的方法,一步步的做具体改革,一点一滴的求进步。容忍反对党,尊重少数人权利,正是和平的社会政治改革的唯一基础。反对党的对立,第一是为政府树立最严格的批评监督机关,第二是使人民可以有选择的机会,使国家可以用法定的和平方式来转移政权,严格的批评监督,和平的改换政权,都是现代民主国家做到和平革新的大路。近代最重大的政治变迁,莫过于英国工党的执掌政权。英国工党在五十多年前,只能选择出十几个议员,三十年后,工党两次执政,但还站不长久,到了战争胜利之年(一九四五),工党得到了绝对多数的选举票,故这次工党的政权,是巩固的,在五年之内,谁都不能推翻他们,他们可以放手改革英国的工商业,可以放手改革英国的经济制度,这样重大的变化,枣从资本主义的英国变到社会主义的英国,枣不用流一滴血,不用武装革命,只靠一张无记名的选举票,这种和平的革命基础,只是那容忍反对党的雅量,只是那保障少数人自由权利的政治制度,顶顶小的芥子不曾手摧残,在五十年后居然变成大树了。自由主义在历史上有解除束缚的作用,故有时不能避免流血的革命,但自由主义的运动,在最近百年中最大成绩,例如英国自从一八三二年以来的政治革新,直到今日的工党政府,都是不流血的和平革新,所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自由主义竟成了“和平改革主义”的别名,有些人反对自由主义,说它是“不革命主义”,也正是如此。我们承认现代的自由主义正应该有“和平改革”的含义,因为在民主政治已上了轨道的国家里,自由与容忍铺下了和平改革的大路,自由主义者也就不觉得有暴力革命的必要了。这最后一点,有许多没有忍耐心的年轻人也许听了不满意,他们要“彻底改革”,不要那一点一滴的立法,他们要暴力革命,不要和平演进。我很诚恳的指出,近代一百六七十年的历史,很清楚地指示我们,凡主张彻底改革的人,在政治上没有一个不走上绝对专制的路,这是很自然的,只有绝对的专制政权可以铲除一切反对党,消灭一切阻力,也只有绝对的专制政治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代价,用最残酷的方法做到他们认为根本改革的目的。他们不承认他们的见解会有错误,他们也不能承认反对他们的人也会有值得考虑的理由,所以他们绝对不能容忍异己,也绝对不能容许自由的思想与言论。所以我很坦白地说,自由主义为了尊重自由与容忍,当然反对暴力革命,与暴力革命必然引起来的暴力专制政治。

总结起来,自由主义的第一个意义是自由,第二个意义是民主,第三个意义是容忍枣容忍反对党,第四个意义是和平的渐进的改革。

(一九四八年九月四日)

雪村友梅 发表于 2006-6-4 01:12:24

RE: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诗二首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曾经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悚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 本帖由 雪村友梅 于 2006-6-4 01:33 最后编辑 ]

口水如茶 发表于 2006-6-4 11:35:07

RE: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真是个天才的文学家,就算把他放回到唐代,那也一定是个著名诗人。

金豆儿 发表于 2006-6-5 00:00:06

RE:纪念刘和珍君

无题二首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金豆儿 发表于 2006-6-5 00:02:01

RE:纪念刘和珍君

无题二首是鲁迅先生1931年的诗作

yangwei 发表于 2006-6-5 10:11:13

RE: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是个天才。佩服

雪村友梅 发表于 2007-6-3 20:43:20

RE:纪念刘和珍君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昨日当年的老同事聚在一起,多少往事都上心头。

尘海苍茫沉百感,起看星斗正阑干。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纪念刘和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