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特务 发表于 2007-6-27 22:45:32

RE:伦理质询:家乡民俗的田野研究

那位所谓的“挑刺民俗学”写道:

在民俗以外的成果不见得比他们差,但是我也一样热爱民间传统.我外语不会比他们差,他们谁都没有我在欧美呆得长,也许包括你.

就凭这几句话,俺就断定你不是什么人物!别在这里瞎搅和,否则封了小混混IP,又如何?!

挑刺民俗学 发表于 2007-6-28 07:06:02

RE:伦理质询:家乡民俗的田野研究

看来俺挑刺是挑得有效果了,有人居然因为俺的挑刺就想封住我的口,统治者都要听反面意见,让人有不满就说出来,都要搞和谐社会,容纳异己,让人有话说,有屁放.何况我是给日益腐朽的民俗学打预防针,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你就小子受不了了,还化个名字要封杀我,"不是特务"我看你小子胜似特务,来啊,有种封杀我啊!天下只有小人才会想到堵人的嘴,你可以堵堵看,堵了老挑一张嘴,千万老挑站起来~~~~~~~~哈哈哈哈

宜家 发表于 2007-6-28 08:49:58

RE:伦理质询:家乡民俗的田野研究

^_^

宣炳善 发表于 2007-7-18 10:34:57

RE:伦理质询:家乡民俗的田野研究

很长时间不上网了,这些天上来看看,没想到发现一位牛气冲天的“挑刺民俗学”先生,其落款则是“民俗学其实什么都不是”,对民俗学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一个学科如此盖棺论定,其实是对民俗学的冷漠。当年的经济学也不被认为是一个学科,但后来诺贝尔奖中也增设了经济学,学科的发展是逐渐被承认的,而民俗学则正在这个过程中,但在这个过程中,只挖苦,不建设,则非君子所为。
   看了挑刺先生对宜家的一番话,像是长者对小辈的教育口气,不过有些地方也大有问题。这里试说一二。
一是挑刺先生说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就是本土人类学,又举了其他几个例子,所以,挑刺先生抓住这一点,大加发挥,说人类学不只是研究异域的,也有本土人类学与都市人类学的。其实,不知挑刺先生有没有看过费老的老师马林诺夫斯基给这本书写的序。在序中,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至少对于他来说,人类学是对过分标准化的文化的一种罗曼蒂克式的逃避,也就是说人类学从他一开始就重点在对异域的未开化状态的民族的研究。因此,人类学的研究范式有异域的,也有本土的,空间上的差异是存在的。而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要给他的学生写这个序,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费老走出了传统的人类学的异域空间的研究思路,开始尝试复杂文明与社会分化程度高的本土文明社会的研究,这是一个大的方向的转变。国内的王铭铭的本土人类学研究,是在福建展开的,但他也一直想去国外研究异域民族。所以,本土也好,异域也好,只是研究者的学术理念,本来没有什么高下。
   而在国内民俗学界提家乡民俗学,自有其学术意义。民俗学的研究,也存在人类学的类似的学科境遇,人类学有研究本土的,也有研究异域的,而民俗学也有研究本土,也有研究异域的。只是安老师用的是家乡一词,我的理解,家乡是本土中的一个较小的空间单元。或者说,家乡民俗是本土民俗的较小的文化空间。因而,提家乡民俗的概念不是说要与外人争夺概念的发明权,而是说,民俗学的空间关注与人类学有相同的情况。
   至于“反思”这个概念,哪里就是布迪厄的专用术语了?挑刺先生十分武断地断定宜家的这个“反思”是从布迪厄来的,布迪厄是写了一部《实践与反思》的书,但讲的是对社会学方法论的反思,其实在布迪厄之前,哲学就一直在讲反思了,而人类学也一直在讲“反思人类学”,如对人类学与殖民主义关系的反思,对人类学解释性的反思,而布迪厄则在反思人类学里没有著作。
   另外一点,挑刺先生说中国民俗学日益腐败,不知有何根据?自钟老2002年去世后,中国的民俗学的发展是多元化的,而只有多元化才有更多的多元化发展。挑刺先生说,民俗学其实什么也不是,这话现在说得太早了一点,我们只能说,民俗学在发展中。在中国,谁敢说哪一门学科已经成熟了,不需要发展了?中国的现代学术还只是开了一个头,前几年还在讲学术规范的事,许多人并不清楚学术规范的事,整个人文社会学界其实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说中国民俗学不好,难道中国的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就好了吗?
[ 本帖由 xuanbingshan 于 2007-7-18 11:15 最后编辑 ]

宜家 发表于 2007-8-6 22:50:48

RE:伦理质询:家乡民俗的田野研究

炳善兄一席善语,多谢拔刀援手!
俗民以为: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然也。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伦理质询:家乡民俗的田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