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夷 发表于 2003-4-21 08:59:40

啼笑皆非说“捩”字

近年来,以鲁南为背景影视作品拍了不少。历史题材的,也有现实生活题材的。尽管创作者也下了大工夫,可是老百姓并不买帐。有人说:这拍的是什么玩意,连一个“捩”(字)都没有。在塑造鲁南人的语言艺术作品里,如果忽视了方言中的“捩”字,或者说不会使用方言中的“捩”字,那就像川菜缺少辣子一样。在鲁南人的口语中,最传神的就是“捩”字。
有人说:“埒”是鲁南人的万能动词,它的功用是现代汉语任何一个动词都无法替代的。人们的举手投足,一举一动,都可可以用“捩”表达。例如:吃饭,可以说“刚捩完早饭”;投球,可以说“捩进去一个球”;旅游,可以说“捩到新马泰去了”;交战,可以说“他们两个国家捩起来了”;行进,可以说“路上可以捩快一点”,大凡人们所想到的任何动作,都可以一“捩”。
有这样一件逸事,说某县委常委开会,九位常委开会商量事情。都分别作了发言,都作了表态,竟然都用了一个“捩”。最后秘书忍不住笑了。他说:你们都“捩”,我这个“会议纪要”怎么捩?书记告诉他:俺怎么捩的,你就怎么捩,你要是不知道怎么捩,那你还能捩个(什)么?
“捩”,作为方言中的动词,虽然使用广泛,并不是什么人的都能用,什么场合都能用,它有一定的限制,具有很强的性别色彩。在不同场合,在不同的对话中,它有着不同的含义,而且感情色彩十分丰富,这是局外人不会觉察,也无法体验的。
当年,在我们滕县的一个公社,有一个知识青年小组,有几个来自上海的女青年。一次在田间劳动,生产队送来了饭菜。队长说:“捩吧,不然汤就凉了。”有位女生就问队长:“捩是什么意思?”队长说:“捩,就是吃饭,开饭”。第二天,这位知青送饭到了地头,她跟队长说:“大叔,饭送来了,捩吧。”听她这么说,社员们都很愕然,她以为大家没有听清,于是字正腔圆地又重复了一遍。结果,大伙哄地都笑了。有两位大嫂乐不可支,竟然笑得捂着肚子滚进了墒沟。
原来,捩字的使用,民间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它限于男性在口语中使用,只限于用于男性,而且限于未有女性在场的时候。否则,就是违俗,就是对女性的冒犯。之所以有这种禁忌,是因为“捩”一词,也是男女“天地一家春”的专用动词。因此,在口语中,捩字是最粗俗的一个词。由于它有广泛的用途,又特指男女之事,所以很容易产生歧义,发生冲突。在鲁南民间广为流传的笑话《俺哥是保长》,讲述的就是这码事。
相传,民国年间,有位大地主的女儿出嫁,由于路途遥远,走在中途,花轿和送亲的、送嫁妆的队伍脱了节。新媳妇在轿里很害怕,但是又无可奈何。她听到轿夫说话,就更害怕了。一个说,咱捩吧?另一个说:再往前,到个没人又没风的地方,咱再捩。过了一会,轿一停,新娘子就嗖一声从轿子里面窜了出来。她一手握着剪刀,一手指着轿夫大骂:“小婊子孙子,俺哥是保长,你们捩嘛?恁敢动姑奶奶一个手指头,管叫你满门抄斩。”轿夫一听,都笑啦。一个说:“姑奶奶,你知道俺捩吗?”新娘子问:“恁捩吗?”轿夫说:“俺几个说捩煎饼,俺饿了,垫一垫饥。俺吃煎饼,你恼么?”
:sh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啼笑皆非说“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