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研究室:学者张晓帮助文化传承
走出研究室:学者张晓帮助文化传承文化学者张晓(贵州社科院文化所所长)和张寒梅(《南风》编辑部编辑)两苗族姐妹,在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近年来做了一个课题,走出研究室,在她们的家乡西江村开办传承培训基地,实地帮助西江苗寨的农民们把自己民族的民间文化(主要是织布、刺绣、民歌、芦笙四项)传承下去,已初见成效。今年7月15—16日,笔者应邀去这个遥远的村寨——西江,它们的研究基地,参加千户苗寨文化传承比赛活动,亲眼目睹苗抿们的传承活动。有的项目,绕纱(?),已经有60年年没有人做了,老人们也在现场传授。笔者读了她们的调查报告,觉得她们的研究结论颇有新意,有别于一些学者根据一般的综合的知识和案头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我希望她们的报告能尽早发表。现先发一两张照片,以飨读者和同行。
RE:走出研究室:学者张晓帮助文化传承
织布的老妇RE:走出研究室:学者张晓帮助文化传承
刺绣是苗族妇女过去必须掌握的女红手工RE:走出研究室:学者张晓帮助文化传承
一位中年妇女在刺绣现场RE:走出研究室:学者张晓帮助文化传承
这位头戴红花(这是文革后才兴起的腐蚀习俗)的妇女,在做苗族妇女穿的百褶裙[ 本帖由 xicheng-liu 于 2006-8-20 15:28 最后编辑 ]
RE:走出研究室:学者张晓帮助文化传承
织苗族的土布(不限于苗族地区),已经很少有人穿了。如何保护和传承下去,的确是文化学者们要探讨的难题。[ 本帖由 xicheng-liu 于 2006-8-20 15:24 最后编辑 ]
RE:走出研究室:学者张晓帮助文化传承
代有传人!RE:走出研究室:学者张晓帮助文化传承
保护和留住民众的文化,关键在于文化的主体的文化自觉,而不是文化工作者的口号。参与近来!RE:走出研究室:学者张晓帮助文化传承
这个坐落在一个群山环绕的山坳里的铜鼓坪(芦笙坪),距离贵阳机场五个半钟头路程,这就是民众们比赛的会场。没有出去打工的苗民都参加进来,实属不易之举。因不是官方的活动,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所以,所有来采访的媒体,包括电视台的摄像和文字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报社记者,一律自费。主办方只在一家私人旅馆里管吃饭。也属不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