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口中的江湖剑影
说书人口中的江湖剑影
■清平客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6年7月5日
--------------------------------------------------------------------------------
《雍正剑侠图·剑山蓬莱岛》,李鑫荃传本、连丽如口述,中华书局2005年6月第1版,32.00元
鲁迅先生在分析清代侠义小说时曾提到:“时势屡更,
人情日异于昔,久亦稍厌,渐生别流,虽故发源于前数书(指《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而精神或至正反,大旨在揄扬勇侠,赞美粗豪,然又必不背于忠义。”也就是说,由于侠义小说其特有的“揄扬勇侠,赞美粗豪”的美学特点,能够满足读者欣赏阳刚、尚武的审美情趣,因而在文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繁盛于清代后期的侠义公案小说正可谓近代文学中不容忽视的一枝,而其中大部分都属于说书艺人口传心授的作品,《三侠五义》(石玉昆口述)如此,《雍正剑侠图》亦是如此。
《雍正剑侠图》又名《童林传》。1915年,评书艺人常杰淼在天津说书,目睹《三侠剑》很受欢迎,他独出心裁,根据当时流行的一些武林传说编撰成《雍正剑侠图》。1924年起,此书先后在书棚和茶馆演出,得到各种类型听众的赏识,成为雅俗共赏的评书书目。上世纪20年代中期,《雍正剑侠图》曾在《新天津报》和《新天津晚报》上连载,1928—1943年结集成书出版。民国时期评说此书者,多如过江之鲫,天津有蒋轸庭、赵轸铎、张枢润、顾存德、索存寿等,北京有陶湘九、李鑫荃、耿增春等。作为上世纪30—40年代最负盛名的侠义类评书,此书与《三侠剑》齐名,在北方书坛上影响极大。
该书以清朝康熙年间武林中的派别斗争为背景,突出了主人公童林成长为八卦门名人的历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鲜活生动,富于浓厚的传奇色彩。其梗概大致如下:直隶霸州农家子弟童林向武林前辈学艺后下山,奉师命在各大门派之外另兴一家武术。在北京,他得到雍亲王胤祯(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赏识,在与江湖各路高手比武的过程中,与众多侠剑客结为至友,而与有的绿林人则结怨日深。有仇人夜入皇宫盗宝,陷害童林。童林得到雍亲王的支持,捉拿盗宝人,将功折罪。经过杭州擂比武、大破铁善寺、北京亮镖会等一系列“柁子”,故事情节高潮迭出。最后,童林又奉皇命保护钦差年羹尧查办四川,破剑山蓬莱岛,取万龙藏峰岛,三打聚英山,班师回朝,至张方改诏,雍正登基结束。
1990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李鑫荃口述三卷本《雍正剑侠图》,但并不完整,只说到金牌失而复得即告结束。此次出版的《雍正剑侠图》紧接上部,主要描述年羹尧查办剑山蓬莱岛的故事,其中包括身受浊目香、弩打石金声、金凤山宝鞭对宝鞭、九罪证慧斌、铁球戏三寇、鱼骨寺遭险、火烧段家庄、广庆楼救驾、金锁换玉莲、夜走十三险、无形剑行刺、三打蓬莱岛、呕血斩慈云等精彩章回。由李鑫荃口述的这部传统评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合情合理,节奏鲜明。作为侠义类书目,描绘江湖道上的奇侠异事,慷慨悲歌,纵横捭阖,令人神往,极具传奇浪漫色彩,这是共性;然而,瑰奇而流于荒诞,怪异而流于不经,也是传统书目的弊病。但本书却是平中见奇,常中见异,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无论是故事情节,抑或打斗场面,无不遵循书情书理,在令人信服的基础上又屡有神来之笔,令人叫绝。而这种鲜明的节奏变化牢牢地“扣”住读者,说书人之口锋利如刀,当留之处,不伤分毫,微入毫发;不当留之处,则点滴不存,摒弃余赘。
其二:语言清新,典故迭出。本书的语言是一大亮点。作者学识丰富,文中语言多用成语名句,读之琅琅上口,回味悠长。同时,在精彩生动的情节叙述中,不忘引经据典。评书本身所反映的即是社会万象,而旁征博引又如锦上添花,使之表现层面更加宽泛。可以说,这种恰到好处的淡出淡入处理,有效地掌控书情发展的节奏,使读者为之击节,而这也正是评书艺术魅力的源泉。
其三:人物生动,绘声绘色。评书中的人物是一部书的神髓,是引发事、理、情的唯一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书人物众多,有名有姓的人物将近百人,但形形色色,各具特点。不仅是书胆童林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其他正反双方的人物也个性突出,不相雷同。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善于在刀光剑影中穿插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白,更富情趣,正所谓“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
综上所述,本书是评书艺术引人入胜特点的完美体现:既有平实叙述,更具波澜起伏;既明白通畅,又悬念丛生;既有贯通一气之处,亦不排除剪断接说;舒缓处如和风细雨,娓娓道来,惊险处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环如套,紧咬紧扣。曾有听众褒扬此书“叙其人则义胆侠心,述其事则义烈慷慨……生龙活虎,悲壮淋漓”,“以生花之笔,择其武而侠、奇而正者,书以传之”。
本书作者李鑫荃是解放后最负盛名的评书艺术家之一,是北京评书的代表人物,曾向连阔如、段兴云、马连登等名家学艺,代表作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小五义》等均为经典,《雍正剑侠图》亦是其常演书目。其评书语言流畅生动,轶闻典故信手拈来,在紧张跌宕的情节描摹之余不忘画龙点睛式的点评议论,以寓理于事的形式评点江山,扬善嫉恶,从而直抒胸臆,神完气足,充分显示出评书名宿驾驭书目的深厚功底。此外,书中对于清朝前期城市和山村的风土人情、官员穿戴服饰及方言俚语亦有所涉猎,如对北京城门街巷、官府民宅的评说,洋洋洒洒,读之津津有味,为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据李鑫荃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亲笔撰写的手稿整理而成。如今,斯人已逝,此书的出版,对于继承传统评书艺术,乃至弘扬非物质性文化遗产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李鑫荃演出照
RE:说书人口中的江湖剑影
Karin 于 2006-9-18 09:32 写道:作为上世纪30—40年代最负盛名的侠义类评书,此书与《三侠剑》齐名,在北方书坛上影响极大。
俺调查过俺村的徐景良老人,他说,他在沈阳工厂里讲过《三侠剑》,工人们听入迷了,每每饭后下班前都聚来求讲。可见此言非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