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阿里山行记
阿里山行记夏敏
我从小生活在高原,自以为很了解大山,游山难以对我构成吸引。可是当我的足步踏上阿里山,往日对山的迟钝和麻木一扫而光。
我们的车从嘉义出发,翻过海拔800米路段时,路旁的阔叶林不见了,两边尽为茂密的针叶林,就连覆盖台岛的槟榔树也稀疏起来。司机饶有兴致地讲解阿里山的由来。相传250年前,邹族有一位酋长,名叫“阿巴里”,他勇敢善猎,从达邦翻山越岭来此打猎,常常满载而归。以后便带族入山狩猎,次次都有收获,族人感念他,乃名其山为“阿里山”。听了这则颇有异族情调的离奇故事,我的脑海满是山涧里腾挪跳跃的邹族猎手,耳际回荡着一曲优美动人的《高山青》,心中萌生出一种对邹人故地的莫名激动与向往。
中午,汽车停靠在半山腰一个叫石桌的地方,这里的海拔1300米。远远望去,漫山遍野是绿色的茶园。山间稀稀落落分布着邹族民居。走进一间邹人木屋,几个模样奇异而俊秀的邹人端上浓香四溢的山地茶。我与主人交换了民族研究资料,主人也特地换上民族服饰与我们合影。我被热情友善的氛围包裹着并感动着。我知道,走进原住民的木屋,大概就走进了传说,走进了谜一样的阿里山。
汽车继续向高处爬升。刚才还是烈日当头,现在却已雨丝绵绵。雨中的葡唐草在岩壁中透露着几分山居者的桀骜不驯;开着金黄色花朵的射干菖蒲给万顷碧树带来“精气神”;枝丰干硕的参天桧木如波似涛、铺天盖地漫卷着绿浪。苍翠蓊郁的阿里山,在雨中尽显其山林之美。
站在旅舍的“阿里山导览图”前,我的目光随着指尖移动:姊妹潭、受镇宫、千岁桧、光武桧、三代木、象鼻木、慈云寺、树灵塔……。一旁站着的司机看出了我的心思,他拍拍我的肩说:“走,我带你们看实景!”在他的导引下,我们一行人撑着雨伞,踏着森林浴步道,往返穿梭于林间诸景。登山我并不在行,但雨中登阿里山,却分外让人神清气爽。道旁的海芋、一叶兰、金钱薄荷在昏暗的雨景中,出落得愈加清丽隽秀。雨点轻敲伞面,愈发显示出高山的宁静。山与树,水与雾,已经留给人最美的记忆,成为你非来不可的理由。
不一会绕到慈云寺。这里完全退却了游人如织时的喧嚣,山林好象成了我久违的故交,恨不得把她紧拥入怀。寺里的几个比丘尼相向而过,目光闪烁着弃绝尘埃的恬淡与空灵。阿里山将宠爱留给了她们,而我等凡辈此时也享用了大自然慷慨馈赠的一份厚爱。
半夜酣睡正浓,不得不从被窝爬起看日出。我们在诏平车站登上红色的小火车,开始了山顶观日的神秘之旅。再随人群簇拥至海拔2200米的观日台,黑压压的人影淹没在雨后初霁的雾霭里。4点半,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凝视同一方向,雾之涛,光之影,人们像是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中。此刻,世道和人心仿佛变得平和,游人不分尊卑仿佛变得亲近而单纯。眼前是波涛翻滚的云海,5点,这云海被阳光染得灿亮金黄,人声鼎沸中,一轮璀璨绚丽的红日从云山中喷薄出世。
阿里山真不愧是宝岛台湾的一颗夺目诱人的明珠!她决不会让任何一个登临者失望。来到阿里山,谁都不愿和她的美丽失之交臂。她让我们心怀恬静,唤起我们近乎神圣的回忆。我走过台湾许多地方,最忆还是阿里山。
:jump: :jump: :jump:
RE:【原创】阿里山行记
发点照片啊!RE:【原创】阿里山行记
目录那里只看到“阿里”两个字,很激动的进来一看,是阿里山! :mad:上当了上当了!
您是那个高原长大的?除了黄土高原,我都好好地走过。不会就是黄土高原吧?
[ 本帖由 小人家 于 2003-8-10 22:20 最后编辑 ]
RE:【原创】阿里山行记
回“小人家:我6岁进西藏,18岁离西藏,青藏高原13年;18岁以后到黄土高原脚下渭河畔的陕西生活又14年。你说我是不是在高原长大?RE:【原创】阿里山行记
无愧高原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