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乡土中国》第一篇——乡土本色(贺雪峰)
《新乡土中国》目录——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随笔
《新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定价16元
贺 雪 峰
第一篇 乡土本色
一、半熟人社会
二、村庄社会关联
三、村庄生活的面向
四、派性
五、大社员
六、红白喜事
七、村庄类型
八、村庄的涵义
九、村庄共同体
十、人际关系理性化
十一、农民保守的原因
第二篇 村治格局
一、村治随想
二、好人治村
三、权力网络
四、村民代表
五、合作能力
六、村治的难题
七、村民小组会议
八、村民小组的治理
九、模化的权力结构
十、民事纠纷的调解
十一、治理、制度与资源
第三篇 制度下乡
一、抛荒
二、村务公开
三、税费改革
四、唱票评据
五、四荒拍卖
六、划片承包
七、农民收入
八、计划生育
九、两票制与一肩挑
十、积极村务与消极村务
十一、农村儿童为什么辍学
第四篇 村庄秩序
一、磨洋工
二、土地制度
三、老人协会
四、村民小组长
五、文化与性格
六、动员与分配
七、少数人决定
八、富裕村的麻烦
九、村庄精英的谱系
十、村民上访的理由
十一、农民抗争的特点
第五篇 乡村治理
一、两委关系
二、党政关系
三、条块关系
四、干群关系
五、乡镇财政
六、招商引资
七、小城镇建设
八、村干部的报酬
九、农民负担的机理
十、积极行政功与过
十一、合村并组要慎重
十二、乡镇体制改革的方式
附 录
返回常识
一、学术对话的理由
二、实证研究的层面
三、学术规范与学术共同体
作者的话
近年从事农村调查,闲时写些随笔,希望记录下一些未来得及细究的想法或偶尔一点灵感(如果算的话)。写作时没有主题,编辑起来却不能没有主线,无奈之下,勉强将这几十篇文字强分为五个部分,加了五个标题,成为目录上的样子。
这些随笔取名《新乡土中国》,自然是想沾费老的光。我个人认为费老用随笔写作的《乡土中国》是对传统中国乡村的最好理解。我因为是在当下中国做的调查,也是试图理解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乡村,就取名为了《新乡土中国》。只不过费老是在更抽象层面理解的乡土中国,而我是在具体农村调查中形成的一些随感。这些随笔又是我与仝志辉、吴毅、董磊明等位朋友近年来做的所谓“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的副产品,有些想法还是在与他们的讨论中形成的。他们也写有诸多可以取名《新乡土中国》的随笔。我的先印出来,作为上卷,再等他们的下卷罢。
这些年的农村调查与研究,与我毕业和现在工作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关系甚多。不是客套话,没有中心和中心主任徐勇教授对我的期待,我不可能写出这样一个即使不成样子的东西。
印出来的是征求意见稿,希望诸位师友忍着不满意而多提宝贵意见。
我会再写一些以替下那些诸位师友不满意的文字。然后找一家出版社正式出版?
贺 雪 峰
2002年8月28日晚于华中师范大学东区家中
作 者 简 介
贺雪峰,湖北荆门人,1968年生,法学硕士,199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兼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乡村基层民主和乡村建设理论研究。近年致力于全国范围的农村调查和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代表作有“论村庄社会关联”、“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论半熟人社会”、“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等。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四十多种报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所发表论文被中国人民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载、摘要30余篇。出版《村级组织制度安排与创新》、《遭遇选举的乡村社会》等专著。
通讯地址: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邮 编:430079
联系电话:027—87340352(家) 13871165130
E-mail:xfhe@jm.hb.cninfo.net
hexuefeng@sohu.com
RE:【推荐】《新乡土中国》第一篇——乡土本色(贺雪峰)
想看看更详细的文本,咋进不去?RE:【推荐】《新乡土中国》第一篇——乡土本色(贺雪峰)
右键点击文件名,“另存为”到你的硬盘,保存时给它重命名,即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