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每天关注!2007.04.1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浙江民间档案·民俗:宁波最高档的花轿(组图)
在当地,保留着一种特殊的风俗——每年5月,就会有一支奇特的游行队伍,人们全都穿着红衣、红裤,抬着各种红柜、红箱、红桌、红椅,队伍的最前面,还有一顶披红戴金的龙凤花轿,伴随着锣鼓声声,穿行在古老的巷子里...
2、视为万物之灵火的狂欢:彝族阿细人祭火节
想象一下你生活在远古野蛮时代,是某个非洲部落的成员,赤身裸体,手执锋利的梭镖,你是否也会在某种神秘的仪式中,围着一堆燃烧的篝火,满怀敬畏地尖叫和舞蹈?红万村...
3、唱遍沐川山山水水 沐川山歌重焕光彩(图)
“金鸡开了口,凤凰开了声;歌郎齐开唱,打鼓闹阳春。”“清早爬起来,革及起两片鞋;鞋儿脱去了,跳进歌场来。”在沐川县大楠镇新场村9组牟树高的院坝头,八九个...
4、苗族古歌民间口传:民族的心灵记忆(图)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全诗属五言体结构,押苗韵。诗中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
5、范紫东:秦腔《三滴血》背后的悲欢人生(多图)
一出好戏往往就能代表一个剧种,《三滴血》就是这么一出可以代表秦腔的好戏,是秦腔的王牌戏。这出好戏的创作者范紫东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秦腔剧作家...
6、陕西独特的地方风俗 神鹿坊九千圣母庙会(图)
神鹿坊庙会位于灞桥区红旗乡神鹿坊村东山古老的九间窑洞内,每年二月初六举办女性气氛浓厚的九千圣母庙会。会间。除附近数以万计的妇女到会祈拜外...
7、苑利 顾军--传统节日:一宗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所谓传统节日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科学价值的传统节庆活动...
8、说书艺人颜志图 只用地道的广州话的“讲古佬”
“陈干臣的《杨志卖刀》影响了我的一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颜志图说。自从上初中时第一次听到陈干臣的《杨志卖刀》后,他开始天天去听书...
9、裘仲甫:用木纹拼嵌出的多彩世界(图)
一小块三夹板的薄片,在普通人眼里毫不起眼,但在新塘街道的民间艺人裘仲甫眼中却是一块宝贝。因为经过他的巧手,这些不同色调和纹络的木头,能够展现出层峦叠嶂的山峰...
10、被叫作“孙蠢疯”其实是抢救文物“愚公”
孙春峰1995年开始走上了这条收藏瓦当的道路。12年间,他将开公司时挣的100多万元都用在了瓦当收藏里,此外还卖了郑州的房子和车子。邻居们在背地里偷偷议论他...
11、陈良曹:纤纤竹丝编成中国百帝图
将竹子切片、拉丝、染色,再用每根宽不足0.04毫米、薄如纸片的竹丝编织出《中国百帝图》、《骏马图》、伟人画像、名家书画诗词等。拥有这手绝活的人是...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祈雨调
昔日陕北农民抬龙王神楼游街或在庙中跪祷求雨时唱的曲调。
陕北地处高原,气候干燥,历来多旱。当旱象逼人,庄稼难收之时,人们寄托于神灵,祈求龙王爷赐雨。相传“龙为百虫之首”,古人认为它能“兴云雨,利万物”。于是在民间就形成一种祈龙赐雨的祭祀活动。
祈雨祭祀活动始于古代,传说商汤就曾在高山上连坐数日,不吃不喝,以感动苍天,赐雨救民。汉·王充《论衡·祭意篇》曰:“灵星之祭,祭水旱也。于礼旧名曰雩,雩之礼,为民祈谷雨、祈谷实也”(上海古藉出版社1990年11月版第246页)。“舞雩”,是一种祈天求雨的民俗性的乐舞曲。殷商甲骨文中屡见为求雨而舞的记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祈雨舞,就是商汤领跳的。舞雩中,舞师持旗幡和摇鼓,“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并伴有赞词和祷告神祗的唱和。说明祈雨祭祀活动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开始了。
陕北祈雨,大致可分请神、祈雨、取雨、还口愿等四个阶段。
祈雨前,公推一位长者担任会长,组织人力,制作神楼(用方椅或方凳,绑成轿状,四周和顶端用柳条扎严,形成神龛,谓之神楼),准备锣鼓傢什等。待一切就绪,由选定的雨司(由会长或德高望重者担任)主持,到庙里占卜问雨,选好吉日,祷告、许愿敬请龙王,谓之请神。
龙王神位请回后,供于神楼之上。游行开始,敲锣打鼓的前边引路,抬神楼的(必须由四位未婚汉子,抽上上签者承担)由雨司紧紧地护守着缓缓而行。紧跟的是抱神水瓶的,提香纸盒的以及群众数十人。这些人头上都戴着柳条圈,扎着黄表条,手执柳条子,挽着裤腿赤着脚片子。有的地方在神楼两侧还有吼雨人、护神水瓶的等等。不管是风沙袭人还是烈日炎炎,满山、满洼、满川里,都是助威的群众,场面气势宏大,庄严虔诚。雨司领着祈雨队伍,边走边唱:“南无救万民,清风细雨救万民,天旱了呀火着了,地下青苗晒干了”,“一朵莲花一朵云,我愿菩萨早铺云,云彩铺在半空中,稀不溜溜南风住上涌,行着看黑洞洞,高吼闪电雨儿淋,龙王老爷下大雨,早下大雨救万民……”每唱一段一声锣,众人齐喊“救万民”,谓之祈雨。
一路上遇山上山,遇崖过崖,路线全凭神楼转动的方向为准。走到有山水或海子畔的地方,队伍不停,边走边用神瓶舀水,空瓶入水一下子盛满,就算求神有灵了,谓之取雨。
在延安一带由雨司怀抱神水瓶,边走边唱:“水神娘娘水开门,二位神神放水来”,“刮北风,调南风,玉皇老(价)把雨送”等等,众和“救万民”。至有水处,雨司用柳叶从水里取三滴水于瓶内,返至庙前,置水瓶于中央,几个神楼环绕于四周,欢歌跳舞,通宵达旦。
下雨了,庄稼得救了,就又敲锣打鼓,拆掉神楼子,杀牲祭祀,庙里唱戏,谓之还口愿。唱戏时,各路神灵(指玉皇大帝、青龙、白龙等)都要请到。戏台神台两对峙。唱的多为小戏(皮影),内容不限,一唱就是好几天。
陕北流行的祈雨调,风格和神官调相似,曲调简单,近似呼号、吟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