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顺昌发现孙悟空兄弟合葬神墓
新华网福州6月7日电(记者彭张青)福建省顺昌县考古工作者日前在位于顺昌县城西北部的宝山山狸洞内的岩壁上,发现了一处始刻于宋朝时期的崇奉“齐天大圣”的洞窟壁刻——“圣见”。据顺昌县博物馆馆长王益民介绍,雕有“齐天大圣”信仰文字的洞窟壁刻,位于宝山主峰下的一处被当地居民俗称为“山狸洞”的古代人工矿洞内,海拔高度大约在1100米。深入山狸洞内约180米,可见一座不规则的石室,面积大约10平方米。在石室面朝东南的岩壁中央,竖行阴刻有繁体“圣见”二字。“圣”字高15厘米、宽11厘米,“见”字高12厘米、宽10厘米,两字上下相距4厘米。该壁刻字迹古朴,笔画线条呈中锋,笔势略带篆意,但字形结体一般,当属民间行为。
据了解,顺昌县博物馆馆长王益民先后三次冒险匍匐进入栖息着大批蝙蝠的山狸洞,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考证研究后得出结论:该壁刻中的“圣”字当指宝山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人物“齐天大圣”,“见”字应读为“现”,“圣见”二字的壁刻年代不晚于宋代。
王益民先生说,导致该结论的依据有四:首先,顺昌宝山上湖村代代相传的有关齐天大圣曾在山狸洞灭除山狸精怪、保一方平安,古人为此特在山狸洞内刻下崇拜齐天大圣信仰文字的民间传说;其次,当地民间俗称“圣”的一般指二类神祗:一类指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等民间俗神,另一类指孔夫子、朱熹等圣人,经严格考证后排除了代表后者的可能性;再者,山狸洞内先后采集到大量的宋代碗、罐残片遗存,证明该洞窟内的壁刻不晚于宋代;最后,根据古汉语学家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书中有关古汉语常见字“见”的注释,称“上古没有‘现’字,中古也很罕见,凡‘出现’的意义在上古都写作‘见’字。”
王益民先生说,日本的中野美代子教授在其《西游记的秘密》一书中认为,《西游记》神话故事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冶炼术关系密切。宝山山狸洞经考证后被证明是古代的人工矿洞,洞内岩石层富含金属,肉眼清晰可辩。因此,“圣见”二字可能是由古代当地的采矿者所雕刻。
“齐天大圣”孙悟空是海内外华人熟悉的神话人物。顺昌县考古工作者今年年初在位于境内海拔1305米的宝山主峰上,发现了一处始建于元末明初时期的孙悟空兄弟合葬神墓,在海内外文史界引起轰动。王益民先生说,宝山孙悟空兄弟合葬神墓和山狸洞崇奉“齐天大圣”壁刻遗存的先后发现,相互印证了宝山民间早在宋代以前就有齐天大圣的信仰崇拜,为考察和研究西游故事主人翁的转换和成型,提供了历史遗存的有关文字资料之外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佐证。(完)
RE:福建顺昌发现孙悟空兄弟合葬神墓
东方网4月13日报道 近日,一则曝出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和其弟长通天大圣合葬墓地的帖子出现在某网站的论坛上,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据帖子里介绍,福建省顺昌县考古工作者日前在位于顺昌县城西北部的宝山主峰上发现了一处始建于元末明初时期的孙悟空兄弟合葬神墓。
孙悟空是海内外华人熟悉的神话人物,而“通天大圣”却没有在《西游记》里出现过,几乎无人知晓。顺昌县博物馆馆王益民经过研究考证,在元末明初蒙古族戏剧家杨景贤撰写的《西游记》杂剧里寻找到了“通天大圣”这一形象。
据王益民介绍,杨景贤撰写的《西游记》杂剧里有一段孙悟空的自白:“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顺昌宝山双圣庙内的两块墓碑是“齐天大圣”在左、“通天大圣”居右,这与古代以左为尊的礼仪习俗相符;另外,“齐天大圣”墓碑上方刻有“宝峰”二字,而“通天大圣”墓碑上则略去此二字,弟从兄意非常明显;再者,“齐天大圣”墓碑上的装饰图案较之“通天大圣”的墓碑更加丰富讲究。由此可以断定,双圣庙内的两块墓碑表明这是孙悟空兄弟的合葬神墓。
王益民认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撰写小说《西游记》的过程中,为刻画突出人物个性的需要将齐天大圣的名号用到了通天大圣的头上,并将传说中的通天大圣兄弟姊妹所拥有的高超本领全部集中到了齐天大圣一个人物身上,从而塑造了一个广为后人传诵的神话英雄人物。王益民表示,孙悟空兄弟合葬神墓的发现意义重大,这是历史遗存的有关文字资料之外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佐证,是研究西游故事主人翁转换和成型的重要实物资料。闽北、闽东乃至福建各地至今保存下来许多祀奉齐天大圣的庙宇、神位,但以其原型“通天大圣”为膜拜对象并以神墓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古代遗存仅发现这一处。
RE:福建顺昌发现孙悟空兄弟合葬神墓
洞窟壁刻RE:福建顺昌发现孙悟空兄弟合葬神墓
图片说明:孙悟空兄弟合葬墓宽2.9米,深1.3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