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3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http://news.folkw.com/Fuke_Files/2007-04-30/51.jpg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04.3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客家绝技舞龙神:铜箭穿腮 技惊四座(多图)
整个活动从早上九时许到下午四时许结束,历时7个多小时,表演者不仅不吃、不喝、不拉,更难以置信的是,铜签取出后不仅无血,还看不出任何划伤痕迹。...
2、游大蜡:陕西关中豆村关帝庙乡土祭祀(组图)
豆村的匠人提前将十分精美的大蜡制作好,于四月初八早上由十多人抬上,(现时多装在汽车上)由仪仗对锣鼓队,秧歌队做引导,在村里游,村民把大蜡视为...
3、安徽凤阳凤画:民间艺术瑰宝 蜚声海内外(图)
凤阳凤画是凤阳县独有的民间绘画艺术,它起源于元末明初,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及旺盛的生命力,被称为安徽民间艺术“三绝”之一,与灵璧的钟馗画...
4、剑门蜀道上的千年古镇:锦绣天府重要门户
当年避乱入蜀的唐玄宗,在进入成都地界第一眼所看见的那座弹丸小镇,如今已是繁华的成都市金牛区的一部分了。但是在千年之前,它是由蜀都东北而行前往中原的第一站...
5、美图书馆办中国文化活动 呼吁保护中国文化遗产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日前联合美国亚洲文化学院、美国国家民俗中心、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及国图馆亚洲部之友会举行中国文化艺术活动...
6、许纪霖: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自我认同的?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和公共文化又是什么?这一切,都是我们...
7、河南南阳老人花15年复制成“蛤蟆嗡” 无演奏高手
你知道“蛤蟆嗡”这种乐器吗?如果你知道并见过它,会演奏吗?南阳61岁的退休工人葛三仲凭着儿时的印象,花费15年时间,复制出了失传已久的乐器蛤蟆嗡...
8、新疆伊犁老人王示威:碳笔勾描菊生香(图)
说起与绘画的不解之缘,王示威告诉记者:“我出生在农村,在农村大家都是穿自己家做的布鞋。做布鞋需要剪纸样,我的母亲曾是远近闻名的剪鞋纸样和做鞋的高手。”...
9、杂谈徽派建筑“徽”字之妙(组图)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
10、湖北荆州:民间艺术“五虾闹鲢”重获新生
这就是荆州特有的民间艺术“五虾闹鲢”,据说这种民间艺术已经失传近半个世纪了。这些漂亮的虾灯都是荆州沙市胜利街的民间艺人毛师傅做的...
11、五一国际劳动节来历 祝福短信 对联大全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抢婚与人赘
“抢婚”,是丽江地区纳西族的一种婚姻现象。抢婚并非权势抢民女,抢婚多数发生在订有婚约关系的人家,或男女双方家境贫寒,无力承办婚事者,或女方父母不让女儿出嫁等等。由男方邀请亲族青年伙伴数人,趁女子外出之机,强拉女子到男方家中成婚。女方家中知道后,立刻请同村亲友、女伴到男方家中问罪,要打骂一场,男方请邻居老者劝解,然后讲和完婚。一旦被抢婚后,女方不能再回娘家去。通过抢婚结合的夫妻不受社会歧视,与正常结婚的享有同等地位。这种古代残留下来的“抢婚”形式,掩盖着封建包办的买卖婚姻。到现代,婚姻自主,抢婚的事已成历史。
“跑婚”,专指姑娘主动到男方家做人家的媳妇。这也是纳西族的一种婚恋习俗。但过去这种现象通常是很个别的,而且多数是为了反抗封建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主/‘跑婚”,是男女恋人双方同意后,不按习惯订亲,事先双方父母不知道,男方一般在晚上9-10点,神不知、鬼不觉突如其来地把女方领到家中来,姑娘只要进了家门,社会习惯就承认他们的婚姻。即使女方认为男方家境不好或别的问题,也不能翻悔回家了。因此姑娘进家门后,男方父母就要热情招待,单独找房安置或与男方姊妹同室,并立即请亲友邻居到家中来,向姑娘问明家庭住址,父母亲名字等,第二天一早请几位能说会道的亲友,带上礼品(糖。茶、酒等湃访女方父母。目的是商讨男方应付多少聘金,举行婚礼的日期,请允许女儿回家等问题。一般去两三次才能协商好,也有个别的女方家长,由于对这桩亲事实在不满意,对女儿十分气愤而坚决不准回门的。一般的双方父母都要请客送礼,做嫁妆和准备工作,包括筹措资金。所以从姑娘进门到正式举行婚礼,要间隔十大半月,有的一个多月。在未举行婚礼前,男女不同房,女的不能出家门。“跑婚”的正式婚礼与平常婚礼相同,跑婚不受社会的歧视。
“殉情”,纳西语叫“游无”。是国东巴经《鲁般鲁饶》等情死文化的影响而存在于丽江地区纳西族婚姻关系中的一种现象。“情死”不仅地区广泛,而且在一些村寨中一次就有几对男女青年相约“殉情”。甚至在已婚男女中仍有殉情者。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时有发生。“游无”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常常私订婚约,而婚姻又由父母包办,男女青年没有选择配偶的权利所造成的;但也是与纳西族传统文化、婚恋观念有关。东巴经书《鲁般鲁绕》是一部描写牧奴爱情悲剧的不朽之作,世代被纳西族人民唱颂和流传。因此,民间把男女主人公称做“殉情”之父母。纳西族还有脍炙人口的长诗《殉情调》以游悲》),它不仅是对封建包办婚姻的血泪控拆,而且它继承《鲁般鲁绕》的传统,大胆而又浪漫地给人们展现一个幻想中的乐园——“玉龙第三国”。描写那个地方是一个“白天无蝇飞,夜晚无蚊咬。云在青杉屋,地铺红绿毡。白鹿当耕牛,红虎做乘骑。雉鸡当晨鸡,狐狸做随犬。织下一件衣,一世穿不烂;播上一季种,一代吃不完;春天布谷叫,夏天百花开;男儿笛音脆,姑娘弦声扬……”,是一个富足。自由自在的世界。因此,热恋中的一些青年向往这一乐园,并且以死去追求到这一自由幸福的天国——“玉龙第三国”去。他们往往是成对或成三四对恋人一起自杀。“游无”时,他们相约穿上最心爱的盛装,带上糖果、糕点、瓜子、钱等物到玉龙雪山或风景优美而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然后尽情欢乐,唱殉情调《游悲》,互拆衷情,各人剪下一缕头发,送给对方,将其珍藏在贴身衣服内,然后将吃剩的糖果、瓜子、钱等撒在四周后,即行自尽。尽管这种反抗是消极的,但表现了纳西族青年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幸福的追求和以死对封建势力的抗争。为“殉情”而死的男女青年,就地火化或掩埋,再请东巴念经超度。若一方死一方仍在,就引起打冤家。造成新的悲剧,带来更大痛苦。在封建社会影响特别深的一些地方,殉情未死者,受社会的歧视,不仅本人抬不起头,而且殃及他(她)们的子孙后代。
招赘。在纳西族婚姻中有招赘的习俗。如家中没有儿子,姑娘可招男子人赘,婚事由女家主办,其婚礼仪式与娶妻相似,聘礼可视家境而定,但比娶妻简单。
[ 本帖由 shangli 于 2007-4-30 18:10 最后编辑 ]
RE:2007.04.3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支持辛苦啦
RE:2007.04.30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