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li 发表于 2007-5-18 18:05:34

2007年5月18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年5月18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 山西河曲民歌系列: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
在娘家和媒人的哄骗威逼之下,"小妹妹"离开了心上的人,蒙上面纱,坐上骡轿,去和素不相识的男子结婚。婚后,才知是灰是疤,是老是丑...

2、中国的世界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组图)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产生于我国南北朝时期脍炙人口的敕勒歌,高度形象地勾勒出北方草原的壮丽图画...

3、被演绎的苗寨岜沙 神秘原始部落媾变始末(多图)
1990年代末,民俗学者和摄影家率先将岜沙介绍给外界,媒体记者、观光客和猎奇者随即纷至沓来,一传十、十传百,岜沙逐渐成了旅游丛书...

4、散落南京的民间藏馆:特殊档案面临生存困境(图)
上海目前已有近百家民间藏馆,因为种种原因,南京一些民间藏馆至今仍“养在深闺人未知”,有的正面临生存困境...

5、闽剧 从城市退回农村?趣味低级 前景堪忧
不少戏曲界人士认为,当前闽剧在农村的演出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缺乏戏曲味,整部戏往往是话剧加唱,演员唱念做打的功夫皆不足。二是缺乏...

6、民间文学研究者邱国鹰:海洋民俗中的一滴水(图)
他笑着说,这是我多年的愿望,把民间文学与洞头旅游结合起来,是把民间文学、民俗等来个再提高,与时俱进嘛。顿时我明白了,这不是学者走出书斋...

7、麒麟灯:来自远古的传说呈现在世人面前(图)
麒麟灯表演因需要一批具备传统川剧表演技艺和武术功底的人员及昂贵的表演费用,因此,“传人”和麒麟灯一样,高度濒危,亟待抢救保护...

8、潘鲁生专题--潘鲁生谈民艺(图)
真正的“保护”不应该仅停留在博物馆里、在画册里、在光盘里、在录音里、在文字里,更深意义的保护应该是让传统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的生存环境...

9、刘雪玲:布贴和撕纸艺术誉为“陇原一绝”(多图)
创作撕纸画对刘雪玲来说也是一次偶然。一次她在托裱布贴画时,不慎撕破了画面,无意撕出的几条极其美妙的白色弧形线,使她惊喜得发了呆,转过神来便急不可待地...

10、邢新宏:他的草塑让麦秸获得了生命(图)
邢新宏说,原先制作草编很简单———将麦秸秆剖开,用小刀刮去里面的组织,然后贴在纸上,先构图,画好图,再剪。最后,把剪好后的麦秸秆图案贴到红纸上...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绚丽奇葩布马舞 魅力独特数霞西
  饶平布马舞源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7百多年历史,布马舞最先流行于饶平新丰九村一带,建国后流传至黄冈西门等地。布马舞其表现形式接近于北方的“旱船”“跑驴”“莲花舞”等舞蹈。布马舞艺术把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工艺三者融合于一体,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内涵丰富,形式优美生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新风采,被誉为粤东民间艺术的一朵绚丽山花。
  布马舞表演活动在饶平城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每逢新春佳节及喜庆日子,人们喜欢演出布马舞展示吉祥喜庆,增添节日氛围。布马舞在各地演出亮相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享有崇高的声誉。饶平布马舞尤以黄冈镇霞西村表演最为精彩,魅力独特,在国内各地表演时屡获殊荣;曾两度应邀赴香港参加文艺游行,应邀参加澳门庆回归庆典活动,备受国内外各方的高度关注,赞誉广泛,好评如潮,名扬四方。饶平布马舞是潮州文化宝库中的绚丽奇葩和文化瑰宝。近日,饶平县黄冈镇被省命名为“广东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瑰宝
  宋末元初的潮州,饶平九村瓷窑密集,瓷业鼎盛,陶瓷文化伴随着布马舞文化来到了饶瓷发祥地九村,饶平布马舞最初是由江西来饶的瓷工艺人传入,在九村落地生根后,传遍饶北山区,群众喜见乐闻,历代盛演不衰。
  饶平布马舞,古时的布马制作相当简单,只用竹篾扎成马身,裹上白布彩绘而成。舞者将布马背围在腰间、似神勇的骑士骑驭着矫健的骏马,采用汉乐大八音锣鼓,以大唢呐领奏曲牌《过五关》、《将军令》等,伴随舞蹈动作,队形多变。
  其舞蹈形式最初表演人数只有五、七人,主要表现南宋康王《泥马渡江》的传说,以后又吸收戏曲的表演和音乐赋予《状元游街》的内容,以图吉祥之兆。相传宋代江西人文天祥高中状元,并因抗击金兵有功,皇帝为了表彰其功绩,赐其会同进士、榜眼、探花偕同各自的夫人及一名童子策马游街庆贺,故名为《状元游街》,共有布马九骑,并有锣鼓伴奏。后来,饶平上饶堡石井乡刘大力得中武进士,九村人因其是邻乡同姓,引以为荣,遂将原来布马九骑增进武进士及夫人共十一骑,表演时,更加显示场面壮观,气派豪迈,表现了饶平人民骁勇敢闯、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每逢节日,饶平北部山区仍盛行排演“布马游村”活动。
  建国后,布马舞流传至黄冈一带,并经艺术工作者整理,又赋予新的内涵,以表现古代的女英雄(如陈壁娘、穆桂英、花木兰等)事迹为主要内容,人数扩大至几十人,坐骑列阵齐舞,布马以假乱真,角色以貌悦目,队伍齐整多变,并以潮州大锣鼓和唢呐伴奏,在潮州音乐和锣鼓的伴奏声中变换各种队形,或轻骑漫步,或冲锋陷阵,如疾蹄驰骋,战马奔腾。表现了飒爽英姿的巾帼英雄,柔中带刚;服装和布马的色彩与制作也比过去有很大提高,因而成为一种在海内外享有声誉的民间舞蹈。
  随着时代的步伐,舞蹈的表现内容有多次的变换充实,多姿多彩。如《八仙八骑》、《六国封相》、《草原民兵》、《昭君出塞》、《辞郎吟》、《穆桂英挂帅》等。布马少则9骑,多则20余骑。后来几经发展,逐渐形成为舞蹈形式,其队形变化有“长蛇开阵”“双龙摆尾”“闯跳四门”“传花编索”“蝴蝶采花”等。
  当演出开始时,一阵模拟马嘶的笛音过后,在雄浑的鼓乐声中众“骏马”奔腾而上,它时而汹涌澎湃、雄壮奔放,矫健活跃;时而徐徐而行,像漫步村陌,变幻出多少粗犷与优美,激烈与柔情并存的舞姿。无论奔腾跳跃或徐步缓行,均要着重刻划表现出骏马形象,使其活灵活现,引人入胜,眼花缭乱,令人神往。其伴奏潮州音乐,融合着潮州大锣鼓,舞蹈与音乐浑然一体,使这一盛行于山区的民间舞蹈焕发异彩。
  推陈出新的独特民族文化
  带着泥土芬芳和山花韵味的饶平布马舞,在饶平各级党政大力扶持和鼓励下,布马舞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推广普及。近年来,饶平布马舞经常应邀外出表演,不仅驰骋于粤东大地,还奔腾于羊城都市;两度马跃香江参加香港文艺游行、还跃马濠江参加澳门回归大巡游,均受到热烈欢迎,高度赞誉。通过艺术家们的精心设计制作,推陈出新,布马舞的生动传神、色彩丰富的艺术特色更加突现,使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奇葩,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画卷。
  黄冈布马舞早在1956年2月就参加粤东区业余艺术会演获二等奖;1979年春节,新编的《草原民兵》,连续几年在农村演出受到群众欢迎。1988年元宵,以陈壁娘诗词《辞郎吟》鼓励丈夫抗元为主题重新编舞,并精心制作布马20骑,参加了汕头市第二届迎春联欢节《同是龙的故乡人》大型文艺晚会;1989年县组织布马舞参加广东省欢乐节表演,被列为重点节目;1990年7月,出席广东省第八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表演;1993年4月应邀赴香港参加元朗区文艺游行;1995年11月饶平县黄冈镇霞西布马舞队以历史最大规模的二十四骑,扮演《花木兰》,参加潮州市招商联谊文艺游行和文艺晚会演出;1997年参加国家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998年再度应邀参加香港贺年文艺游行;1999年,布马舞应邀赴澳门参加庆回归庆典活动。饶平布马舞在各地的精彩表演时,成千上万的观众的阵阵喝彩,给当地人民留下了赞叹和好评。
  现代布马舞表演形式有分有合,起伏飞奔,错落有致,互相呼应,提高了表演难度,增强技艺性和观赏性;将生动活泼、粗犷威武的性格神态逼真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演员、布马、鼓点、乐器、阵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各自得到充分发挥,使表演艺术达到新的境界。在音乐伴奏方面,增强了阵容和乐器配置,在乐曲旋律与鼓点风格方面,加入了脍炙人口的潮州大锣鼓与潮州音乐伴奏,既保留传统技艺又有现代气息,使音调清新明快、节奏跳跃有力,风格雄壮有气魄,音色独特美妙,充满了热烈的喜庆气氛和浓厚的地方韵味。
  饶平布马舞作为一种民族民间的地方文化,深受群众的喜爱,扎根于群众之中,对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有着积极和重大的意义。
  展现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山花烂漫,布马多姿。布马舞较好地展演了民族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和迷人风采,展示了人民群众积极向上、团结奋斗、文明健康、不断进步的生活追求。因此,研究和弘扬潮州地方文化,不仅是为了更好的在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而且在振奋民心,热爱家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潮州市举办首届文化旅游节,把霞西布马舞定为重点节目,引起了霞西村“两委”的高度重视。以最高质量和最佳表演形式,为潮州市首届文化旅游节争光,成为了干部和群众共同的心愿。记者在该村看到,一个八千多人的村庄,村党总支和村委会为了在潮州市首届文化旅游节表演好布马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村干部专管,拨出资金十多万元作为演出经费,把布马舞24骑的服装及道具全部更新,还请来了艺术资深的县文化馆馆长作艺术指导,村“两委”经常检查督促,解决日常存在问题。霞西布马舞队伍是一支业余队伍,为了确保演出质量和艺术水平,他们精心挑选人才,从身高、体质、相貌、文化、艺术等方面条件都严格把关。一些人员在工厂打工,村干部亲自到工厂找厂长请假,虽然员工请了假就没有了工厂的全勤奖,但许多员工都乐于做出奉献,这种朴实的精神实在太可贵了。
  黄冈镇人大副主任、霞西村党总支书记张添水认为,民族民间文化对于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霞西村1994年成为粤东第一个工业产值超亿元的工业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一齐上,才能满足农村发展和群众的需求。霞西布马舞是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而活跃起来的,对于抓好地方文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意义。
  黄冈镇委书记黄扬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镇要以被省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为动力,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今后,各级组织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活跃社区文化生活;要努力把旅游资源和历史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在谈到布马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上,黄扬名说,镇委镇政府要进一步重视民间传统艺术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力量挖掘整理历史题材,在传统布马舞的基础上,大胆改造创新,使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奇葩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丰富和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要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的进步,提升文化底蕴、文化品位和文化知名度。
  霞西布马舞是一个文化精品纷呈、文化氛围浓烈的文化高地,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为社会提供一个展示优势文化资源的窗口,创造了一个相互交流的环境,进一步推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因此,要不断创作创新剧目,提高演出水平,培养布马舞文化人才,延续和增进群众对布马文化的感情,让布马舞这艺术之花在饶平的沃土上绽开出更绚丽多姿的花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7年5月18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