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06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每天关注!2007年06月06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 年轮:中国文化遗产日 记录中国文化遗产
从去年起,国务院规定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到今年周岁了。同样兴起于去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热潮依旧轰轰烈烈,但到底...
2、 河南民间文化遗产专述:民族记忆的背影
从禹州濒临失传的民间细吹表演技艺,到兼具北方粗犷豪放和南方委婉细腻的商城民歌;从朱仙镇木版年画、黄河澄泥砚,到汴京灯笼、洛阳宫灯;以及泥塑、剪纸...
3、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览隆重开幕(组图)
这次展览规模宏大,从省级、市级到各县都有特色展演,展线长376米。这也是建国以来陕西省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统的重要展览...
4、 给奶奶做经纪人:让大山深处的纳西古调唱响首都
就像有个刘三姐这个电影里面,有三个秀才来对歌嘛,他们跟我母亲对歌,但是一个一个呢,对歌的时候,没话说了,可以说拌掉了,最后她还得在那里坚持唱着...
5、 【视频】:西双版纳古陶技艺面临失传危机
美丽的城市西双版纳,古陶工艺是中国珍贵的民间技艺,这位执著的艺人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在中国最具人气的旅游城市里,竟然保存着中国最古老的制作工艺...
6、 诗意栖居的象征:涝池 农村不该消失的湿地(图)
许多农村由于没有了涝池,家庭排雨水又成为一个难题。很多人家重新回到过去,在家里打了渗井,更多的是将雨水引向村外农田,升高自家院落地基也成了许多农户的无奈之举...
7、 牛皮灯影子牛窑喊 美轮美奂的环县皮影(组图)
环县皮影用上好的牛皮刻制,继承了我国古代汉化像石、画像砖的造型风格以及民间剪纸的造型传统,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刻画。线条流畅挺拔,雕刻精致...
8、 叶英盛:老百姓喜欢 我会一直唱下去(图)
对于义乌道情的明天,叶英盛笑言:“现在唱道情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一代人条件好,无论是文化程度还是软硬件设施,只要肯吃苦钻研,练好基本功,肯定能让义乌道情...
9、 谁来传承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澳舞草龙是深圳少数至今仍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习俗之一。今年74高龄的李容根是其第二代传承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舞草龙的活动人,而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10、 文化部非遗保护工作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附详单)
现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名单予以公示...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今日芒种,就解释它
(Mang Zhong Festival)每年的芒种节气在6月6日或7日,这时太阳到达黄径75°。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从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对于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时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芒种,样样都忙”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天气的变化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极大。
这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
“春争日,夏争时”,一般而言,夏播作物播种期以麦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前有足够的生长期。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际表明,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的产量均随播(栽)期的推迟而明显降低,播(栽)过迟的甚至不能成熟,得不到任何效益。“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
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芒种忙,下晚秧”,南方的双季晚稻育秧要抓紧进行,要特别注意稻蓟马等病虫的防治工作。东北、西北地区的雨水仍然不多,冬、春、小麦要适时浇水追肥,做好生长后期的管理工作。大部分茶区的夏茶采制已经开始,由于气温高,芽头长得快,容易粗老,一定要及时采摘,加工细制,提高品质。
芒种后,我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圩田好作,五月(农历)难过”的农谚体现了在抗灾能力极低的旧社会农民对梅雨成灾的忧虑。在“样样都忙”的芒种之时,防汛抗灾工作千万不可放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