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放 发表于 2003-5-28 09:23:26

转帖:刘锡诚:吾心如秤

吾心如秤
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在电视台播映的时候,搅得万人空巷,不分男女老少,都在收看,都在议论,都在哼那首主题歌里的词儿:“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大概是刘罗锅这个清官形象,打动了普通老百姓的心扉,击中了时弊,说出了普通老百姓心中的话。这件事着实叫我想了好一阵子。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是家庭、家族团结与延续,是“五服”、“六亲”,是亲情,是伦理,虽然也讲“忠厚传家”,“诚实做人”,但却不像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那样,须臾离不开“诚信”。而对于一个现代社会来说,公平、公正、公开,或曰诚信,是多么的重要!
讲公平、公正,第一件事,就让我想起来中国的杆秤,那东西是谁也蒙骗不了、欺负不了的东西,是人间公平、公正的象征。十多年前,老友宋兆麟先生借给我一本题为《吉羊赞语》的稿本看,有图有文,所录的都是些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物。就题名和体例来看,这本图文画册,类似东晋学者郭璞所撰之《山海经图赞》,画龙点睛,通俗易懂。那稿本里画的第11图就是一幅“天平”图。我对天平这个词儿在我国出现于何时,没有研究,却还是不免在心里对这位作者老先生发出诘问:为何不画一幅中国的老秤——杆秤,而杆秤不是使用的历史更长,更有吉祥含义吗?
关于秤的历史,宋·高承撰《事物纪源》卷八《秤斗尺》说:“《吕氏春秋》曰:黄帝使伶伦取竹于昆仑之嶰谷,为黄钟之律,而造权衡度量。盖因其所胜轻重之数而生权,以为铢、两、斤、钧、石,则秤之始也。”尽管语中不乏传说因素,但自周以来,便有秤这种衡器出现,还是可信的。而据《辞源》的认定:“[秤]恒定物体重量的器具。古代指使用大型权器的等臂大天平,自唐以来专指提系杆秤。”杆秤则在唐代开始流行于市(秤药材、黄金等微量的物品时,还使用一种被称作戥子的杆秤),直到20世纪末,才由政府明令公告不再通行。因此,杆秤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功不可没。更重要的是,杆秤在社会上和人心中树立了一个叫做“公平”的规范和观念。
不久前,《报刊文摘》摘要转载了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的一篇短文,就是讲的杆秤所显示的“公平”和“诚信”理念。大意是:旧时的杆秤,十六两为一斤。秤杆由硬木制作而成,在秤杆上刻有十六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一两都用一颗星来表示。俗说,秤杆上的七颗星代表的是北斗星,六颗星代表的是南斗星。除了这十三颗星外,还余三颗星,分别代表福、禄、寿三星。如果商人给顾客称量货物时,少给一两,则缺“福”;少给二两,则表示既缺“福”又缺“禄”;少给三两,则“福”、“禄”、“寿”俱缺。福禄寿这三个人生观念,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最重要的观念,作为文化符号,福之所指是康宁;禄之所指是财富;寿之所指是生命。如果在商业活动中,商人因自己良心的不正,缺乏诚信,所损及的,不再是几两几钱货物,而将是他的康宁、财富和寿数,那将是一种最严厉的惩罚。当然这里说的,已超出了杆秤的本原功能,而是文化象征功能了。
杆秤或戥子的秤杆上的第一颗星,其位置在秤砣与秤盘成平衡时秤砣的悬点,称定盘星。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在秤杆的提梁和福星之间,有一颗大星,叫定盘星。当手提提梁,把秤砣悬在这颗大星的位置上,即定为零位时,戥子或杆秤的秤杆保持平衡。定盘星被比喻为作事的准绳,人们赋予它以“公平、公正”之引申意。作为一种象征,定盘星常用于社会生活之中,喻行事要把握住准绳,否则要走弯路,或邪道。朱熹《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诗》:“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女儿家拿不定定盘星,也要走差了道儿。那时悔之何及!”都是说的这个意思。
在社会上办事,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坦荡的胸怀,处事公平、公正、无私,就像杆秤或戥子那样。要真正做到诸葛亮说的:“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北堂书钞》三七《三国蜀诸葛亮杂言》)人人都能如此,我们的社会,就不仅是个既讲亲情、讲伦理,又以诚信为处世原则的健康的社会。
2003年1月14日

(原载《今晚报·副刊》2003年4月11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刘锡诚:吾心如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