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通俗类书研究
明代通俗类书研究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9 更新时间:2007-6-24 16:04:36
《明代通俗类书研究》,刘天振著,齐鲁书社2006年12月版。
内容简介:
通俗类书是相对于官修大型类书及文人学者私撰类书而言的、由书坊编刊的一类书籍,产生于南宋,盛行于明清,主要供下层民众日常实用、道德教育,及文化娱乐之需要。由选材范围及性质来看,既有百科全书式的《事林广记》、《三台万用正宗》等,也有各种专门性的医书、农书、尺牍、律历、商书、善书、消遣娱乐书等。
通俗类书是我国古代一种数量非常浩瀚的文献宝藏,但长期以来,学界对这笔遗产的整理研究却相当薄弱,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学术观念保守。许多人认为这些民间文献没有什么学术价值,不能登上学术研究的殿堂;二,这些文献多数藏于海外,主要是日本,因而给研究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学界利用通俗类书研究中国古代平民教育史、明代医学、明清商业史、社会经济史等。如酒井忠夫《明代日用类书与平民教育》(收入林友春编《近世中国教育史研究》,国土社1958)一文,使用晚明时期的日用类书研究中国古代的平民教育。最近几年,中国的一些社会经济史学者也开始重视晚明日用类书的价值,如陈学文、李伯重等利用这些文献研究明清经济史、出版史等,其论著如陈学文《明清时期江南的商品流通与水运业的发展--从日用类书中商业书有关记载来研究明清江南的商品经济》(载《浙江学刊》1995年第1期)、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业》(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等。但对于明代通俗道德教育类书、娱乐性通俗类书的研究,目前学界基本上还是空白。纵观前人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视野比较狭窄,目前还主要限于日用类书的研究,或者其中的局部内容,而且这些研究绝大多数是从社会经济史角度而开展的。二,通俗类书研究与其它学科研究各行其道、井水不犯河水,这种状态与当代学术研究跨学科、跨领域融通发展的大势是背道而驰的。
本书从名目繁多的明代通俗类书中择取三种作为考察中心,重点探讨了如下问题:比较科学地界定了通俗类书的特性、内涵、功能和价值,辨析了其与正宗类书在性质、功能乃至文化品格上的差异。书中关于道德教育类书和娱乐性类书的讨论,颇有新意。勾画、剖析了宋、元、明时代通俗类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追溯、探寻了明代通俗类书发展、衍变的历史轨迹,考证、梳理了所论主要类书版本的递衍与流变,对三种通俗类书题材内容进行了科学归类,对于其思想内涵进行了抽绎和提炼,对其文化价值进行了评估,并论述了其体例上的创新。
本书内容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民间通俗类书与明清小说研究之间的关系。第四编《娱乐性通俗类书研究》集中探讨了以万历朝为中心刊刻的六部通俗类书中的小说资料。第五编《通俗类书与古代小说研究》将宋元明时期的民间类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背景资料和主要参照系,从宏观上探讨了其与明清小说研究之间的关系。
尽管本书占有的材料还不够完备,对于材料的解读还有失偏颇,但开拓之功,实不可没。此书为古代通俗类书的研究打开了一扇门窗,透过这一扇门窗,我们窥见了一座蕴含丰富的文献宝藏,认真开掘下去,一定会挖出许多珍宝。
目录:
引 言
第一编 总论
第一节 类书与通俗类书
第二节 歌诗与通俗类书
第三节 赋体与通俗类书
第四节 传统类书编排体例之演变
第五节 宋元时期通俗类书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六节 宋元时期通俗类书研究
第七节 明代通俗类书繁荣之原因
第二编 明代日用类书研究
第一节 明代日用类书编刊之概况
第二节 文契体式与晚明世相
第三节 词状文书与民间立场
第四节 书启活套与世态人情
第五节 风月与性爱
第六节 市民与诗情
第七节 笑谈与谑世
第八节 明代日用类书体例上的创新
第九节 明代日用类书的价值
第三编 道德故事类书研究
第一节 道德故事类书之性质
第二节 《日记故事》的典范性
第三节 《书言故事》等书的教化方式
第四节 劝惩与道德拯救
第五节 题旨单一的故事类书
第六节 孝道与劝善故事的反讽意味
第七节 女教故事的反讽
第八节 明代通俗故事类书体例之创新
第九节 通俗故事类书的价值
第四编 娱乐性通俗类书研究
第一节 娱乐性通俗类书的性质
第二节 四种娱乐性通俗类书的版本研究
第三节 娱乐性通俗类书体例溯源
第四节 文学总集的编排体例
第五节 明代娱乐性类书的编纂体例
第六节 娱乐性通俗类书的内容
第七节 娱乐性通俗类书的思想内涵
第八节 明代娱乐性通俗类书体例及题材的演变
第九节 中篇传奇的文化品格
第十节 中篇传奇小说叙述方式溯源
第十一节 “诗文小说”与“体兼说部”的诗话、词话
第五编 通俗类书与古代小说研究
第一节 通俗类书与明清小说研究
第二节 类书与文言小说总集的编纂
参考文献
后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