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麟新著《论中国文学发展规律》
罗永麟教授新著《中国文学发展规律——文人文学、通俗文学、民间文学三位一体论》齐鲁书社2007年9月第1版
近日收到年已93岁高龄的前辈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永麟先生寄赠的新著《中国文学发展规律——文人文学、通俗文学、民间文学三位一体论》一书,十分高兴. 罗先生毕生从事文人文学、通俗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影响研究,在所谓"四大故事"研究方面在学界影响甚巨.现将他的大著介绍在此,供同仁们参考.——刘锡诚启
目录
卷头语
上编
《诗经》与民间文学
屈原有民间文学
建安风骨与民间文学
盛唐气象与民间文学
杜甫与民间文学
晚明文艺思潮与民间文学及通俗文学
鲁迅与民间文学
胡适与民间文学
从民间文学的改编和再创作探索中国文学发展规律
中编
民间文化与通俗文学
论中国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
《吴声歌曲》与民间文化
论武侠小说的历史发展及其民间意识
机智人物故事的社会功能与艺术魅力
谈新故事的文学性
道家思想、仙话与中国民间文化
下编
论《牛郎织女》
论孟姜女故事
《孟姜女》的社会性与文学性
论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
梁祝故事构成的文化因素
论《白蛇传》
《白蛇传》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白蛇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及其悲剧价值
《白蛇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民间四大故事的改编和再创作问题
后记
罗永麟:《论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后记》摘要
近几年在学术界,倡导重写文学史、学术史的呼声,甚嚣尘上,也出版了这方面的塔轮文章和著作。其目的不过是想恢复文学史、学术史的本来面目,说穿了,就是意在提倡文学、学术不要受政治的干预,获得为文学而文学、为学术而学术的自由。可能做到吗?这是一个复杂而牵涉面很广的问题,不在本书的研究范围,不想多谈。不过从社会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文学、学术能够离开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制约吗?恐怕是一相情愿的幻想而已。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如果要重写文学史,必须寻找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才有路可寻。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先秦时代有风、骚,汉魏有乐府,唐宋有诗、词,元明清有曲、杂剧、章回小说。这些突出的文学品种和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学高峰,怎么会形成这样的文学高峰?是文人文学取得的,抑或是民间文学取得的?都不是,是文人文学和民间文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结晶,而以文人文学和通俗文学的文字面貌加以表现。因为民间文学是口头文学,是无字之书。换言之,就是文人文学、通俗文学(包括外国文学的影响)和民间口头文学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这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考察古今中外文学史(外国如《一千零一夜》、《十日谈》、《唐•吉诃德》、莎士比亚的剧作、歌德的《浮士德》都是显例),虽因社会历史不同而表现有所差异,而其实质,概不例外。……
RE:罗永麟新著《论中国文学发展规律》
"为文学而文学、为学术而学术的自由。可能做到吗?”是做不到,你极力想脱离意识形态的束缚,可你本身已经生活在意识形态之中了,文学理论家早已论之,虽然如此,也不能抹煞“为文学而文学、为学术而学术”的可贵,悬一个“为文学而文学、为学术而学术”的高远理想让古往今来无数学人唏嘘感慨、憧憬向往总比心甘情愿得向主流意识形态俯首称臣,任凭其摧残宰割强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