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7|回复: 6

2008民俗暨民間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3 00: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民俗暨民間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表

研討會時間:97年11月14日~15日(星期五、六)
研討會地點:國立東華大學校本部工學院國際會議廳

(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一號)


論文發表人名單

李福清(俄羅斯)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邢莉(中國)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民俗學教授
陳建憲(中國) 湖北華中師範大學教授
曹英毅(中國)湖北華中師範大學教授
蘇慶華(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陳竹灕(越南) 越南河內國家大學東方學系講師
山田仁史(日本)日本東北大學文學部准教授

鄭阿財
南華大學文學系教授

浦忠成
考試院考試委員

謝明勳
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益源
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鹿憶鹿
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洪淑苓
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魯瑞菁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教授

鍾宗憲
輔仁大學中文系教授

高莉芬
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勁榛
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梁麗玲
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副教授

李進益
東華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

劉惠萍
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丘慧瑩
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劉秀美
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議程表

十一月十四日(星期五)

專題演講


李福清(Boris Riftin)(俄羅斯科學院國家文藝學院士)
年畫上的曲藝


第一場

鄭阿財(南華大學文學系教授)

論「張堅固、李定度」的形成、發展與民俗意涵----以買地券、衣物疏、鎮墓文為考察對象


魯瑞菁(靜宜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說「結髮」──從「過渡禮儀」與「頭髮巫術」視角的研究


洪淑苓(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楊雲萍的民俗觀


第二場

陳益源、李淑如(成功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成功大學中文系博士班)

河陽稀見寶卷《牛郎織女》的發現及其價值


丘慧瑩(東華大學民間文學所副教授)

由仙入凡的情節轉折------試論俗文學中的牛郎織女故事


高莉芬(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西王母與瑤池宴


第三場

鍾宗憲(輔仁大學中文系教授)

論先秦文學史建構中的民間文學


陳竹灕(越南河內國家大學東方學系講師)

越南女詩人胡春香詩作的民間化過程


邢莉(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民俗學教授)

觀音信仰在中國西南地區的本土化和女性化


蘇慶華(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眾神的新「邦聯」:以新加坡聯合廟為探討中心







[ 本帖最后由 summer 于 2008-11-9 01:1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0: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月十五日(星期六)

專題演講


金榮華(文化大學教授、中國口傳文學協會榮譽理事長)

游魚和魚乾-論民間藝文和現代科技


第四場


陳勁榛(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從「選擇、組合」論口頭故事之書面整理


謝明勳(中正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旄頭騎」故事析論:一個文本在歷史、文學、巫術下的不同意義


梁麗玲(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副教授)

佛經「野干兩舌」故事對中國民間文學的影響


第五場


陳建憲、曹英毅(湖北華中師範大學教授)
台海兩岸洪水神話之比較

劉惠萍(東華大學民間文學所所長)

太陽與神鳥:日中三足烏神話探析


劉秀美(東華大學民間文學所助理教授)

台灣原住民泰雅族巨人故事試論—從宜蘭大同鄉泰雅族巨人故事談起


第六場

浦忠成(考試院考試委員)

台灣原住民族動物故事探討


鹿憶鹿(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文化英雄----台灣原住民神話中的取火動物角色


山田仁史(東北大學文學部准教授)

台灣原住民的〈野獸之主〉觀念

[ 本帖最后由 summer 于 2008-11-3 00:2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0: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發表者的論文提要
會在陸續貼上論壇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8: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上傳部分的論文摘要
說「結髮」──


從「過渡禮儀」與「頭髮巫術」視角的研究



魯瑞菁


靜宜大學中文系教授


摘要



本文就「結髮」一詞的深層背景、歷史發展與底蘊內涵,進行研究與討論,指出文獻中「結髮」一詞之義是寛泛的,不能一概而

論,「結髮」或指先秦嬰童剪髮成「角羈」;或指先秦成童的髮式「總角」;或指先秦貴族男女成年加冠、及笄禮之初步程序;

先秦貴族女子許嫁後「纓髮」的身份象徵;或指古代女子已嫁後「髻髮」的身份示別;或指唐宋以降「合髻」的成婚儀式。至於

死亡入殮時亦必有「結髮」的整容儀式,只是文獻無徵,亦難以俱論。

關鍵詞:結髮、合髻、成年禮、婚禮、過渡禮儀、巫術


[ 本帖最后由 summer 于 2008-11-8 18:5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8: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仙入凡的情節轉折──

試論俗文學中的牛郎織女故事



丘慧瑩


東華大學民間文學所副教授



摘要


牛郎織女故事被列為中國四大傳說之一,然而相對另三大傳說故事──孟姜女、梁祝、白蛇;有關研究相對起步較晚,且往往被董

永故事與七夕風俗研究所掩蓋。

歷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俗文學作品中難得一見,因此對牛郎織女故事研究產生了中間環節的缺縫。本文透過前賢未能寓目的幾部明清

的俗文學文本,分析比較,得知清末小說《牛郎織女》新增的三個情節「思凡──下凡」、「下凡──歷劫」、「重返──偷

衣」,是首次見到用於牛郎織女故事記錄之中,表現出牛郎織女故事由「仙界傳說系統」向「凡間傳說系統」轉折的過渡環節。此

後各種關於牛郎織女的故事記錄,就多數是在人間世界裡開展情節,以致成為牛郎織女情節的主流。足見此作在牛郎織女研究史上

具有特殊的地位。


關鍵詞:牛郎織女(牛女)、下凡、歷劫、偷衣

[ 本帖最后由 summer 于 2008-11-8 18:5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8: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旄頭騎」故事析論:

一個文本在歷史、文學、巫術下的不同意義



謝明勳


中正大學中文系主任



摘要


   

六朝志怪小說涉及「巫術」之描述頗多,不論是「靈變之說」,或是「因果之談」,許多故事都會參雜「巫術」概念於其中。試以


魯迅《古小說鉤沉》輯本所輯錄之曹丕《列異傳》(凡51則)為例,本書第4、5兩則所載錄之「怒特祠」事,文中初言秦文公麾下

之兵士,依照一般常行之法進行伐樹任務,然而怪異之事卻隨之發生:「樹創隨合,經日不斷。」當士兵以異常之行:(「朱絲」

繞樹、「赭衣灰坋」)對其樹進行砍伐之後,整件事情遂為之一變。其後又以異常之貌(「被髮」出現)與由樹中奔跳而出之青牛

相抗,牛遂避入水中而不敢出,此乃「旄頭騎」之由來。

本事在「史家」筆下的記述意義,與「志怪作家」言奇述怪作品下的文學面貌,竟然出現截然不同的理解。易言之,在歷史、文學

之不同觀點下,相同之事因文類特性不同而會有完全不同的意義隨之產生,惟其事必須從「宗教」(或言「巫術」)入手,方能在

表象的文字敘述之外得其正詁。本文期能從此三個面向分別切入,以「旄頭騎」事為例,將「相同文本」在「不同文類」觀點下的

「不同理解」,董理出一條可供未來探究與此相類問題者足資依循之原則。



[ 本帖最后由 summer 于 2008-11-8 18:5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8: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台灣原住民族的動植昆蟲故事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




考試院考試委員





摘要


  民間故事會曲折反映民族的生存環境以及其所遭遇的種種現象;臺灣原住民族各族群擁有的民間故事,主要

在描述一些動物與昆蟲之間有趣的關係,人類與和動物、植物、昆蟲之間發生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也會在這類故

事出現。整體而言,描述一般社會階層地位間尖銳的對立與衝突的故事,在原住民的部落民間故事比較少見,這應

該是部落社會組織較為簡單,人群間的並沒有複雜的利益關係存在;同時,部落社會不像已經擁有眾多人口的聚落

都會,能夠提供讓兒童接受寓教於樂的空間與文藝產品。真實的情況大體是傳統的部落家庭,其所有成員包括兒

童,都要從事本身可以擔負的生產活動,成年男女固然要負責農耕、漁撈與採集的工作,而年幼者也需要在旁協助

勞役,或者進入草叢森林捕捉小型動物、採集果實野菜之類。這樣的環境條件不可能發展出大量的兒童娛樂與教育

機制,卻仍然會產生特殊體裁與內涵的兒童敘事文學。

  民間故事在一般的認知,主要是要講給兒童聽的,它的娛樂性、教化性較強,內涵的虛構程度比較明顯;但是

觀察台灣原住民族各族群部落的故事敘述會發現,這些故事的聽眾並不全然侷限在兒童的層面,大人間也會在各類

場合相互講述這類故事。人與昆蟲、動物、植物之間原本難以超越的鴻溝,藉由汎靈觀念(Animism)的中介,彼

此間可以互通有無,也能變換形體。


關鍵詞:台灣原住民族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     民間故事folktale 

動物故事 folktale of animal 植物故事 folktale of plant 昆蟲故事 folktale of insect 泛靈論 animism

[ 本帖最后由 summer 于 2008-11-8 18:5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2 03: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