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野先生从柳田国男的民俗学开始谈起,柳田民俗学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经世济民”,他引用了柳田国男的话:“有余力者,胸怀大志,掌握知识并不断的思考,才会使下一代比现在幸福。”这里“幸福”是个关键词,柳田民俗学目的就是要使人生活幸福,强调的是一种学术思想。 柳田民俗学不能等同于日本民俗学,整个日本民俗学主要有三种不同趋向:柳田民俗学强调“经世济民”的思想,折扣信夫认为民俗学应该是“温故而知新”的学问,涩泽敬三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 接着,佐野教授追溯了柳田民俗学的诞生、成长和衰退的发展历程。佐野教授认为“民的发现”是日本民俗学的诞生的关键,民俗、民家、民具、民艺、民话、民谣都是带“民”的。民俗的研究对象民间传承,是由共时的文化空间传播形成的横轴和由历时的文化时间传播形成的纵轴共同组成的。 最后,佐野教授认为,一国民民俗学已经在各国成立,有条件进行国际性的综合比較研究,柳田追求的“世界民俗学的曙光已经看到了”。在他看来,遵循柳田“经世济民”的思想和理想,为了世界的幸福,应该提倡世界常民学。 在柳田民俗学中,祖灵神学的研究是把外来宗教的影响去掉之后的对日本固有的信仰的研究。佐野先生认为,应该批判的继承柳田的祖灵神学的研究。佐野先生认为日本的传统丧礼是一种双重结构,即念佛团体(村民)举行葬礼和佛教僧侣举行丧礼。日本的信仰明显的受到佛教的影响。 在日本,人死之后的灵魂有“和灵”“御灵”两种,“和灵”是那些成年人正常的自然死亡后化成的,而“御灵”属于非正常死亡(如,夭折、战死、难产死等)而成的。“和灵”经过后来子孙的供养经过一定得时间周期(33年)后可以称为祖灵。
接着,他讨论了“十三佛”信仰的形成过程。十三佛最初是以日本东北地区“十三冢”的形式存在的,到了15世界末在关东地区出现了“十三佛板碑”,十六世纪中,近畿地方有了“十三佛塔”。十三佛信仰是日本山里黄泉观念和佛教净土观相结合而形成的。
佐野先生还对比了蒙古族的十三冢情况,他认为无论是日本还是蒙古族的十三冢的形成都受到了佛教密宗的影响。 日本有吃鳗鱼的禁忌,因为鳗鱼是虚空藏菩萨的坐骑,尤其是属虎和鼠的人不能吃。这种禁忌,在其他地方也有:在菲律宾鳗鱼被认为是祖先的化身,与祖先崇拜联系在一起。同时,鳗鱼被杀后,倒过来埋在土里,长出来的就是椰子。同样,在台湾的高山族也都有关于鳗鱼的传说。 在日本,洪水的发生被认为是有鳗鱼引起的。鳗鱼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水中动物,在日本传说它是水中霸王。于是,谁能够控制鳗鱼谁就能够阻止洪水的发生? 鳗鱼有两翼性,它既能够带来雨水也会引起洪水,要想控制鳗鱼只有通过念虚空藏经。这种信仰源自弘法大师——空海,中国唐时,空海曾经来唐学习,除了学习佛经外,还学到治水技术。在日本,很多弘法大师请水的传说。
在本讲中,佐野先生认为比较民俗学的研究的运用可以产生新的发现和例证,可以从内的视角和外的视角形成一种整体性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