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21|回复: 0

《西游记》中的《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9 18: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江闻杰                     
若想引用本篇文章,请注明作者、出处
     如果您想批判本文,请先耐心看完全文;
    本文没有否定前人研究成果之意,像学者们从神话、传说、习俗、礼仪中研究发现的远古风貌,本人同样认为有理,本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只想拾遗补阙,深入探索前人未能充分发掘的领域,不走重复路,不鹦鹉学舌。如果我们总是重复前人论点,或只是起给先贤补充几个论据的作用,岂不可悲?
    本系列文章主题是世界大多数民族都受到了同一个遥远史前文明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全世界只会有一种文化,因为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居住、漂流在各地的各个民族仍然会产生出适合各地、各时代的文化。

      

    在《西游记》这本古籍中居然隐藏着一个《王子复仇记》(即《哈姆雷特》)的故事,这就是《西游记》第三十六回至三十九回的“文殊菩萨帮乌鸡国王子收服狮子精”故事,二者情节极其相似,并且小说《西游记》比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早出版至少15年,《西游记》的早期形态《西游记平话》比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早诞生至少一个世纪,其中却已经有了“收服狮子精”故事,这是为什么?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侯会教授总结了二者的9处惊人相似点:
        —、两故事的主题,同为王子复仇式的宫廷权力之争。
  二、两故事同以鬼魂诉冤开头。
  三、杀害国王者,同为国王的兄弟。《哈》剧中的凶手是国王胞弟克罗迪斯;乌鸡国中则是青毛狮子幻化的全真道人——他与国王虽非同宗,却与国王“八拜为交,以兄弟称之”。
  四、国王的被害之地,同是御花园。
  五、克罗迪斯杀害兄长后,不但夺取王位,且乱伦娶嫂。而全真道士杀害国王後,同样占据宫闱,妻、禄两得。
  六、两位王后对国王之死同样并不知情。
  七、在两个故事中,王子与母后都有一番重要的后宫密谈。两番谈话在故事中都有重要的结构作用。
  八、揭穿奸王的人选也相近。《哈》剧中借助一伙外来伶人,《西游记》中则借重唐僧等一伙外来行脚僧。
  九、揭露对方的手法,同样采用“戏中戏”模式。《哈》剧是让伶人在御前搬演“贡扎果谋杀案”,重现先王被害情景:《西游记》则由孙悟空唱一首十韵歌行,客观描述全真道士害主真相。都是侧面影射而非当面指破。

     侯会教授认为这是1600年进入北京的利玛窦带来的故事,但这仍然远远晚于《西游记平话》的出现,因此绝不可能;
      欧洲最早的《王子复仇记》见于十二世纪末丹麦学者萨克斯的《丹麦史》中,大胆的人会猜测这是吴承恩抄袭了《丹麦史》,但实际上现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殊菩萨收服狮子精”故事在山西潞城发现的《礼节传簿》中,淮阴师范学院蔡铁鹰认为,该戏本传簿在宋元就已经流传,这至少与萨克斯的《丹麦史》同时出现,因此现在的问题是,东西方,欧洲与中国怎么同时出现了王子复仇记的故事?
      侯会教授视野的广博,分析的深刻,确实令人敬佩。
      不过,侯会教授还没有注意到二者的另外7个关键的相似点:

1,两故事开头,旧王的冤魂出现的时间,《西游记》中是三更时候,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是半夜12点多一点,,并且剧中3次强调这一时间,都是三更半夜

2,两故事开头,《哈姆雷特》提到了北极星,《西游记》提到了北斗星;

3,两故事都出现了重要的死亡之树;

4,两故事都有长篇讨论宇宙与生命的内容;

5,两故事都有篡位者治理国家的水平还不错的暗示;

6,两故事都有被害的国王存在较大过错的暗示;

7,最重要的,也是证明文殊菩萨帮乌鸡国王子收服狮子精故事比欧洲的《王子复仇记》有着更古老形态的证据是,前者故事中出现了狮子这个重要的密码,而《哈姆雷特》中没有出现狮子,只出现了该密码的误传产品,而狮子这个密码与北极星或北斗星以及孙悟空的立帝货一起构成此类故事的密码体系。


    有人认为古代王位继承制有兄终弟及的传统,所以两部东西方作品同时出现了王子复仇的情况,但是,既然王位继承制本来就有兄终弟及的传统,那王子有什么必要去复仇、复什么仇呢?作家、观众又有什么理由支持王子复不存在的仇呢?因此上述观点很难成立。其实,重要的不是《西游记》与《王子复仇记》(即《哈姆雷特》)都有争夺王位,而是它们两者出现的惊人相似之处太多了,仅侯会教授总结的二者的相似之处就有9处,笔者另外发现7处,共计16处相似点,出现在东西方两个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文人之手,这些细节难道不值得想一想?
     古代有子承父位,也有兄终弟及,世界古代史中子承父位的情况,占绝大多数,兄终弟及很少,但是为什么古代神话、童话反而写兄终弟及以及女婿获得岳父王位的多得多?这是一个有趣、有意义的现象,我个人认为有研究价值。
     我个人认为,《西游记》与《王子复仇记》是一个古老宗教性、半天文的(上古宗教、天文不分)文化的变形遗产,并且在大约12世纪经过了一个特殊的宗教团体的整理,然后流传到东亚和欧洲。实际上,他的原生态比奥西里斯(OSIRIS)与赛特的故事还要古老。中国“参商不相见”的典故是他的中早期形态。
   
     我发现,《西游记》的“乌鸡国”故事中孙悟空说自己名叫“立帝货”,并不是侯会教授认为的指redemen(侯会解释说:“redemen,原有补偿、救赎之义。后演化为Redimere,成为基督耶稣本人的专称。”),但即使经过了他的辗转解释,其发音、特征依然不符,而与某个宗教中某星的发音相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五大特征也与该星星主相符,孙悟空的行为特征与该星的星占学特征相符!

     有人看到季羡林研究佛教,就以为他想当和尚,这明显是个误解。我们研究古代宗教,并不是因为我们信奉它们,而是因为它们作为文化现象,具有很高的价值,研究它们,可以了解我们自身,远离 “大革文化的命”.
     我发现,王子复仇记一类的故事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广泛流传,与一个继承了某个特殊文化的群体有关,他们这个思想派系,一直在有意严格传播某种神秘信息,只等待具备天文知识、具有破译密码能力的人去破解其中的奥秘……
      (请原谅我暂时不能说得更清楚,我只能在合适的地方说合适的话。)
      
     这里我要提醒一个重要的内容:《西游记》与《哈姆雷特》这两部《王子复仇记》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世界范围流传的数百篇《哈姆雷特的石磨》异文中的两则。
     1969年,桑提拉纳、戴程德两位教授合作出版了《哈姆雷特的石磨》一书,他们对世界上几百则洪水或人类差点灭绝的神话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些上古神话绝大多数是同源的。不仅主要情节相似,而且道具、场景的相同点似乎在提醒后人,注意其中蕴涵的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的深刻意义。这决不是巧合。
      桑提拉纳、戴程德两位教授指出:这些神话中天的中心(或石磨)逐渐崩溃(或天边四根柱子曾经倾倒),并非写实,而是比喻。天的中心(或石磨)喻意北半球的被人们视为天的中心的星星,2位教授指出,大约在那个最古老的文明末期,由于岁差、地球轴心的进动,天心的星星将逐渐远离天的中心,由此确立的四个分至点也逐渐作废,这在神话中被比喻为天的中心(或石磨)逐渐崩溃(或天边四根柱子曾经倾倒)……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宇宙机制的一个象征,石磨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中,即使有些传说已经残缺不全。诚如桑提拉纳和戴程德指出的,神话是否保存完整并不重要。他们认为:“神话术语的一大功能,就是让讲述故事和寓言的人,通过它将某些知识扎实地、独立地流传下去。”换言之,在代代相传,重复讲述的过程中,基本的意象会被保留下来,继续流传下去,尽管后人讲述的故事可能已经偏离原有的情节。

        不过,我觉得,此类作品中,石磨的意象出现得并不多,而另外一个同类意象则反复出现。
      《哈姆雷特的石磨》出版于1969年;20多年过去了,在这段时期,这部著作既未广泛发行,也未受到研究远古文化的学者应有的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并不是著作本身的问题或缺点。诚如康乃尔大学公共行政教授柏纳尔(Martin Bernal)指出的,真正的原因是:“很少考古学家、埃及学家和古代史学者具有充分的时间、心力和知识,探究桑提拉纳提出的非常专业的论点。”
     直到这十年,随着天文考古学的兴盛,《哈姆雷特的石磨》一书才又引起西方学界重视。
     这类神话中蕴含的证据显示,与岁差有关的天文知识,在最后一次冰河时代(大约9万年前至12000多年前)就已经被一个秘密的文明所掌握。这些神话告诉我们:故事中描述的洪水、大火和冰雪等天灾,跟天球座标沿着黄道带大圆圈的缓慢移动,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桑提拉纳和戴程德指出:“古代人相信,诸神的石磨不停地、慢慢地转动,而碾磨出来的往往是灾祸。”
     在《西游记》的“乌鸡国”故事和《哈姆雷特》这两部近代出版的作品中,市井风格或者人文主义思想分别占据了作品的主要部分,星占学特征差点消失,石磨已经变形为更加难以寻觅的词语或形象,但其影子依稀存在。
    请注意:《西游记》的“乌鸡国”故事开头有一处令人难以理解、难以置信的情节:孙悟空“陪同”唐僧在月圆之夜大谈日月之理、阴阳玄学,很多细心的研究者大惑不解:孙悟空怎么变得如此婆婆妈妈?这整整一回书都是“谈天”,是不是为了“混稿费”?其实,结合《哈姆雷特的石磨》类型密码体系就好理解了……
      本帖子所能贴出的内容有限,读者若有兴趣,可以与本人联系:

本人EMAIL:wenjiecc2345@yahoo.com.cn



[ 本帖最后由 长江神话 于 2008-11-10 10:5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 23: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