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3-1 16: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果然是消息灵通呀
我是去年荣获了美国民俗学会亚洲民俗研究的年度最佳学生论文,然后就被邀请参加了美国民俗学会的年会,在会上象征性地领了奖。不过自己在会上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志在从事亚洲民俗研究尤其是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诸多老师和同学,当然也认识了很多美国民俗学界大牛。此次会议对我长远的影响是,我决心回到中国民间文学的领地,扎扎实实做好叙事研究。其实,正如大侠多年前写文所号召的一样,民间文学研究是中国民俗学的根基所在,我们可以涉足广泛的民俗学研究领地,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根基,最终只能融入别人的话语圈,而最终丧失自己的领地。这其实也是美国民俗学研究现在所面临的困境之一。之前有学者号召,民俗学研究要渗透到别的学科领域以显示自己的强大生命力,于是民俗学就真的借鉴各学科的研究,并被纳入到其他科系,可是最后的状况是,民俗学在其他科系非常微不足道,于是渐渐丧失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对于其他科系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可对于民俗学自身的发展来说,却是致命的打击。在继宾夕法尼亚大学民俗学系被解散之后,UCLA的民俗学项目随着几位教授的退休或离开而砰然倒塌。在美国民俗学研究的重镇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志合而为一成为一个院系,但是随着鲍曼和格拉茨的退休,整个专业也面临很多问题。不过好在民俗学专业在另外一些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密苏里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和俄勒冈大学等等。这些学校都在巩固自己的民俗学研究基础,并不断发掘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只是目前它们都没有独立的民俗学项目博士点,所以学科发展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相比之下,中国民俗学的发展目前是非常不错的。如何巩固自己的根基并确保当下繁荣的局面能持续,估计也是很多大侠都在考虑的问题。其实估计很多学者也都想过,如果失去了政府支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舞台,中国民俗学研究还会依然像现在一样繁荣吗?当然,小可在这边罗罗嗦嗦,有班门弄斧之嫌,只好先打住吧。
因为品三大侠要我拿出好东西晒晒,那我就遵命,继续罗嗦一会。我去年拍了自己生平第一部民俗学纪录片,主题是在美华人和留学生的饮食生活,主要是采访两位在美国开餐馆的中国厨师和两位在美读书的研究生,让他们谈一下自己是如何开始学习厨艺,如何自己做饭,如何应对文化差异和现实生活的艰辛,等等。这部纪录片今年入围了当地的一个电影节,并被提名为最佳短片。作为电影的导演和制作人,我被邀请到台上介绍了自己的电影摄制经历和生活经历。因为其他获得提名和公映的电影都是美国人摄制的,作为唯一的外国人和华人,我在电影节上真的是“风光”了一把,呵呵。不过我真实的感觉是,美国的电影摄制,无论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都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区基础。电影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手段和媒介,美国人非常注意挖掘这种媒介的无限潜能。在他们看来,没有办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在电影节上,我是真的感觉美国电影在世界强大的影响力是有它很深的根基和传统的。在美国,新生的独立电影人总是受到多方的鼓励和支持,即使像我这样只有三脚猫功夫的人也受到莫大的鼓励,所以,本来只打算安心做学术的我现在又拿起了摄像机,正在准备自己的第二部纪录片。希望以后有机会回国,继续练习一下自己的三脚猫功夫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