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81|回复: 11

《山海经》刑天神话再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8 22: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刊载于《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2期。刚才发错版块了,重新发送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22: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海经》刑天神话再解读

摘  要:《山海经》是古代原始宗教崇拜的真实记录。刑天是从属于夏桀政权、代表太阳神崇拜的方国首领。刑天与帝争神的失败是商部族的天帝至上神崇拜战胜夏王朝的太阳神信仰的曲折表达。刑天断首后的干戚之舞,是运用军事巫术仪式震慑敌人、维护宗教信仰的重要手段。这种巫术仪式演变为宗庙祭祀舞蹈,通过祭祖仪式象征部族不灭、宗教精神永存。
关键词:《山海经》  刑天  太阳神

《山海经》是一部奇特的书,因其奇特,故被解读为地理书、刑法家书、神话总集、最古的小说等。神话学解读只揭示了其浅层特征,随着考古资料的发掘和西方人类学方法的传入,《山海经》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亮点,人们发现,它并不仅仅是一部神话总集那么简单,而是古人原始宗教崇拜的真实记录。刑天是《山海经》中一个脍炙人口的形象,一直被当作反抗权威的英雄神话而受到后人的激赏。因为他的形象很悲壮,所以陶渊明说:“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时代的久远和原始宗教传统的断裂,造成刑天神话的模糊和异化,要还原其本真面目,必须对《山海经》和刑天故事进行宗教学和人类学的探研,在有限的资料中发掘其蕴含的最大信息量,综合考论,合理解读。
《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向有争议,疑古思潮泛滥时曾被视为伪书,迄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成书于夏代中晚期,《海经》的成书年代晚于《山经》。徐显之先生说:“今本《山海经》是自夏以下迄汉晋逐步辑补而成的,最初而大量的资料定型于于夏,润色成文于春秋战国,补充资料一直延续到汉晋。” 关于《山海经》的性质,鲁迅先生说是“古之巫书” ,初步揭示了该书的性质。张岩先生在《〈山海经〉与古代社会》一书中运用人类学方法对《山海经》进行了研究,指出《山海经》的写作是以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为背景的,《山经》的记录对象是华夏文明早期阶段的政权结构。 本文在接受此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山海经》反映了古人的原始宗教崇拜情况,以刑天神话为代表的《海经》反映了夏代后期、夏商之交的氏族—部落宗教向国家—民族宗教过渡时期的宗教战争。通读《山海经》发现,无论从行文习惯还是语言风格方面讲,刑天神话所在的《海经》与《山经》有显著区别,而且在《海经》中,“国”已成为当时方国政权的主要称谓,有相当一部分“国”的名称与神同名;另外,《海经》中的神是以人形为主要特征的,脱离了《山经》以鸟兽虫鱼为主要神形的特征,均表明国家—民族宗教已经出现。刑天神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刑天出现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为避免以偏概全,全文引述如下:

奇肱之国,在其(按:一臂国)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形夭(按:即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的基本形象是:无头,以两乳为目,肚脐为口,右手操戚,左手持盾,在舞蹈。 这里产生的问题是,刑天与“帝”争的究竟是何“神”?他代表何种宗教崇拜?为什么要争神?断首之后为何要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有什么含义?
刑天“死”后,葬在常羊之山。常羊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又作“常阳之山”:“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 “常羊”应该是“常阳”之形讹。《山海经》的地理格局,张岩先生做过深入研究,认为很有规律性;据其统计,《海经》中存在一些重复性内容,主要在海外四经与大荒四经之间,二者之中各出现一次的方国有十六个。 这种重复现象说明大荒四经是以海外四经的地名为参照的;“常羊”和“常阳”分别出现在《海外西经》和《大荒西经》中,均位于《山海经》所构建的地理格局的西方,所以毕沅怀疑《大荒西经》的“常阳”是在解释《海外西经》刑天葬常羊之山的记载。 常阳之山是“日月所入”之处,也就是太阳和月亮落下去的地方。太阳在古人的生活中地位非常重要,它的升起代表光明,降落代表黑暗,它能够影响农业生产,可以带来温暖、财富、甚至生命。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说:“太阳在蒙昧的猎民和渔民那里,不像在农民中间那样常常是神,农民们每天都注视着,看它怎样时而给予、时而又从他们那里夺去他们的财物,甚至给予或夺去他们的生命。” 所以原始先民创造了许多太阳神话,产生了以迎接日出和日落的仪式为主的太阳崇拜活动。在北美的许多土著部落中,太阳是大神之一,是最伟大的神的代表,或者就是最伟大的神本身。维尔京人在日出和日暮时以抬手和抬眼向太阳表示崇拜;波塔瓦托米人在太阳升起时,有时爬上自己的茅屋顶跪下,将一大盘玉蜀黍呈献给太阳;佛罗里达的阿帕拉齐人每天的礼拜活动是在日出和日落时在自己房屋的门旁向太阳致敬。
我国古代也有每天早晚迎送日出、日入的专职祭司和礼拜仪式。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曾孙帝喾高阳氏曾经担任过主持迎送日月仪式的宗教职务:“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尧即位后,也任命了专职祭司,掌管天文历法,主持祭天仪式。他任命羲仲居于郁夷(即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任命和仲居于西土(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 分别负责恭迎日出和日入的宗教仪式,其目的显然是为了祈求农业丰收。这种宗教仪式一直到商代还在进行。据郭沫若先生研究,甲骨文中的卜日文字表明殷商人每天早、晚有迎送日出、日入的仪式。 那么中国古代到底有无普遍的太阳神崇拜?何新先生在他的《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中引用了大量古代岩画、古文字、古文献和考古资料,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在中国上古时代确曾存在过以崇拜和敬奉太阳为主神的原始宗教。 《山海经》中有丰富的太阳神话。《大荒经》所记的山多与太阳有关,其中与日月诞生和运行的神话各三处,与日出、日落有关的山有十一处,这正是不同的方国从各异的方位观察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时产生的不同认识。由此可见,《山海经•大荒西经》关于常阳山是日月所入之处的记述并非随意的,而是古人太阳神崇拜的真实反映。刑天死后葬于常羊(阳)之山,说明刑天是代表太阳神崇拜的方国主神。但仅仅从刑天被断首后的形象看不出它与太阳崇拜有何关系,所以,本文推测,刑天断首前,他的头是代表太阳神崇拜的标志。
《山海经》关于刑天的记载极其简略,基本故事结构单一,仅仅从文献资料本身出发,很难作出合理的解读,故而必须借助其它相关资料。王小盾先生指出:“文献只是记录神话的一种手段,……神话的‘形象性’是同神话附丽于图画的现象相联系的。” 本文非常赞成将神话研究与图画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在探求刑天故事的本原时参考了古代岩画等资料,发现刑天形象并不是孤立的。年代被推断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云南沧源岩画、广西宁明花山岩画和四川琪县麻塘坝岩画中,有许多太阳神形象,太阳高悬于人的头上,甚至人的头就被绘为光芒四射的太阳,这些太阳神均作舞蹈状。将人物的头表现为光芒四射的太阳,在国内外的岩画和出土文物中均有发现。如西伯利亚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四川琪县岩画、甲骨文、大汶口出土陶纹中的太阳神,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人形,头部刻画有放射状线条,多作舞蹈状。这种放射状的线条象征太阳四射的光芒。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沧源岩画中的一幅图:图中人物两腿弯曲,双臂张开,左手持盾,右手操戈状武器,头顶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似乎在舞蹈,可能是在举行祭祀太阳神的仪式。 以太阳为头饰表示太阳神崇拜的方式,在今天的云南景颇族仍有保留。传说景颇族始祖来自太阳之国,族民将正从群山中升起、放射着鲜红的光芒的旭日形象绘于饰帽上,以示纪念。 人形的太阳神也有古文字资料的佐证:“皇”和“昊”在中国古代是用于太阳神的两个尊号,而它们的金文字形与岩画中的太阳神极为相似,也是头顶太阳的人形。 由此说明,先民往往通过将人物的头刻画成为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来表示太阳神崇拜。与这些太阳神形象相比,刑天除没有头、手中的武器稍有差别外,非常相似。因此,认定刑天的头就是太阳神崇拜的标志有一定的依据。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还有一个与刑天形象类似、遭际相同的“夏耕之尸”:

有寿麻之国。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寿麻。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跟刑天一样,夏耕之尸也是被强大的势力斩首的,断头后,仍然“操戈盾立”, 形象酷似刑天。他是在商汤讨伐夏桀的战斗中被砍头的,所以应该是从属于夏桀政权的部落首领。其实,他的名字“夏耕”也透露了这种关系,可能是兼管夏政权农业生产的首领。 这是他被斩首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从“爰有大暑,不可以往”透露出来:这与太阳有关。郭璞注解这句话说:“言热炙杀人也”, 可见太阳炽热,久旱不雨,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所以夏耕之尸的另一个执掌可能是太阳神祭祀,因为他的失职造成了太阳炙热杀人的局面,故而被斩首。这里显露了一个信息:到夏末时,太阳神逐渐成了恶神,它的至上神地位受到了怀疑和挑战。
根据《尚书•商书》记载,伊尹辅佐商汤攻打夏桀,在鸣条之野交战时,代表商汤创作了《汤誓》,云:“……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商汤讨伐夏桀所打的旗号是“上帝”,帝是商代的至上神,他是代表帝恭行天罚的。夏桀由于统治残暴,割剥过重,他的臣民不堪重负,发出了“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的呐喊,将夏桀说成是天上正在炙烤着大地的太阳。这里可能隐含了一个秘密:太阳神是夏王朝的至上神,由于臣民对夏桀的仇恨,故而连他所代表的太阳神也一起反对了。古代的政权更替、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往往打着宗教的旗号。周武王伐商的宗教借口就是商王不事上帝和各路神祇,怠慢天命,恣行暴虐,引起上天震怒,所以命武王代天惩罚商纣,“肃将天威”。 这样相似的一幕在中国的历史上不断地上演,无论是张角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还是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其目的只有一个,为自己的行动赢得宗教道义上的合法性,尽管这是做给追随者和对手看的,却非常有效。在周代确立了对“天”的绝对信仰后,历代封建帝王均自称为“天子”,其用意也是相同的。
回到商汤与夏桀的战争上,这场战争也打着宗教旗号。商汤之所以要砍掉“夏耕之尸”的脑袋,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宗教崇拜,从精神上彻底打垮他们。战争中如果破坏对方的神主和宗庙往往被视为对对手最致命的打击,所以孟子说一个君主如果要实行仁政,就要停止“毁其宗庙,迁其重器”的疯狂举动。 商周时期,战争中斩断对手的头颅,还具有一套严格的仪式。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伐纣攻入商宫,尽管纣王和两个嬖妾已经自杀,但他仍要象征性地射三箭、悬白旗、分别以黄钺和玄钺斩掉他们的头,这种仪式具有巫术宗教意味。 钺乃夏商周三代的重器,具有仪仗的性质,象征王权。所以,商汤斩断夏耕之尸的头颅,对夏桀而言,是从宗教上和王权上的双重打击和威慑。
    至此,对“刑天与帝争神”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了。由于“帝”是商部族的至上神,刑天代表太阳神崇拜,所以他和夏耕之尸一样,很可能也是隶属于夏王朝的方国首领。之所以判断刑天隶属于夏王朝,并非武断的空穴来风。据《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的奇肱国位于一臂国的北方,一臂国的南方是三身国,而三身国的的南方就是夏后启。 这至少说明奇肱国与夏王朝同属于一个传统的地理区域,有较为亲密的地缘关系,那么它依附于强大的夏王朝并非没有可能。所谓“争神”,是争方国至上神的宗教战争,即太阳神信仰与天帝信仰的战争。至上神是唯一的,它不容许有其它神凌驾其上或与它平起平坐,《礼记•曾子问》:“曾子问曰:‘丧有二孤,庙有二主,礼与?’孔子曰:‘天无二主,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未知其为礼也。’” 可以看作是这个问题的注脚。在部落和早期国家时期,宗教战争往往与争夺疆土和人口控制权的军事斗争交织在一起,其实质就是争夺方国控制权的战争。这场争神的战争,以刑天标志太阳神崇拜的脑袋被“帝”砍掉、失去奇肱国的统治权而收场,刑天和他的宗主国夏国一起被商汤战败。
    刑天断首,安葬在常羊之山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里似乎产生了一个自相矛盾的问题:刑天如何死而复生?这要从《山海经》所载神灵的性质谈起。《山海经》记载了各种各样诡奇怪异的神灵,一般表现为经过拼合后的鸟兽虫鱼和奇形怪状的半人半兽的神灵,抑或是残形的人形神。其显著特点是,神形逐渐简化,呈现出以鸟兽虫鱼的形态为主向以人形为主过渡的状态。 这种过渡演变表明,原始宗教逐渐脱离图腾崇拜,神灵出现等级化,这是氏族—部落宗教向早期国家—民族宗教演进的表现。《海经》和《大荒经》诸神大多为人形,如刑天和夏耕之尸,而且出现了“帝”这样的至上神,这是国家民族宗教的主要特征。在部落和早期国家时期,政教合一,部落首领或国王就是宗教领袖,常常兼任巫师和祭司之职,主持部落或国家的巫术性、祭祀性仪典,甚至被直接奉为神明,受到崇拜。 刑天就是一个部落首领兼巫师的神灵,被帝断首,是争夺至上神信仰战争的失败,这就是无头的刑天。如果说陶渊明等大诗人对刑天的宗教本质理解有误,那么他却揭示了刑天的精神本质:不屈服战败命运。刑天的继任者并未因战败将其从部族宗教信仰体系中清除,而是奉为祖先神进行崇拜。这可以与夏耕之尸的遭际相印证。关于“尸”的解释,《仪礼•士虞礼》:“祝迎尸。”郑玄注:“尸,主也。” 又《礼记•曾子问》:“曾子问:‘祭必有尸乎?……’孔子曰:‘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无孙则取于同姓可也。’” 可见尸是祭祖时代表死者受祭的神主,一般由同姓子孙充当。夏耕之尸死后受到了子孙后代的祭祀,刑天也不例外。刑天的头为强大的帝命所断,所以作为战败方,他的子孙不能再供奉有头的祖先神主。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刑天的头是太阳神崇拜的标志,无头就意味着太阳神信仰的消亡,为了能使宗教信仰得以维持,刑天的子孙们采取了变通的手法,在供奉祖先神主时,创造了“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形象,这就是“复生”的刑天。
    “复生”后的刑天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操干戚以舞”。郭璞云:“干,盾;戚,斧也。” 可见干戚是武器。刑天操干戚而舞是一种原始军事巫术礼仪,“‘干戚之舞’是从史前时代的部落战争中产生的一种战争巫术舞蹈,旨在以舞事神,施展威力,以神秘感应克敌制胜。” 这是以类似法则为原理的模仿巫术,通过模仿战争过程,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据《韩非子•五蠹》记载,舜就曾用干戚之舞威慑、征服了有反抗倾向的有苗部落:“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与刑天操干戚而舞的形象相似的还有《周礼•夏官司马》记载的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百隶而时难,以索室殴疫。” 方相氏显然是个巫师,他率领一百人的庞大阵容,手执戈盾,驱除疫疠。这种举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带有军事色彩的巫术舞蹈,他们把疫疠想像成了敌人,才会用戈盾这样的具有强大威慑力的兵器去驱赶。所以刑天操干戚而舞,就是在争神失败之后,希冀用具有巫术性质的干戚之舞来达到威摄对方、继续维护部族生存和宗教信仰的目的。
太阳神祭祀仪式中之所以要跳有军事巫术性质的干戚之舞,是为了树立至上神崇拜的权威,维护最高教权及教权所代表的王权。联系前文所述云南沧源岩画手持戈盾而舞的太阳神形象,刑天操干戚而舞,可能在断首之前就已在进行。许多研究者也认为干戚之舞在断首之前。张岩先生认为,在中小型部落社会阶段,由于武力冲突非常频繁,相当一部分神因此而成了手持兵器的“战神”。王贵生先生指出,战前兴干戚之舞意在显示巫术魔力,战后作干戚之舞旨在复现巫术过程。 本文也非常赞成王先生关于干戚之舞是从原始巫术形式演绎为宗庙祭祀舞蹈的说法。但这种演变应该在夏末商初就实现了,而不是在商代。 刑天死后,他的继任者操干戚而舞,一则是以巫术形式维护部族的太阳神至上信仰,一则是为了祭祖——祭祀那个代表部族与帝进行宗教战争而牺牲的首领。慑于帝的巨大权威,他们只能装扮成断首的祖先的模样舞蹈,隐讳地表达宗教精神不灭、部族永存的愿望。
    如果说武王伐纣是代表“天”的周部族战胜了代表“帝”的商王朝,那么商汤对夏桀的战争则是以“帝”为至上神的商部族战胜了以太阳为至上神的夏王朝。刑天和夏耕之尸的遭遇,就是这场“争神”的战争中为维护宗教信仰而牺牲的方国首领。
发表于 2009-3-28 05: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的东西很全面很系统
收藏了哈!谢谢啦!
发表于 2009-3-28 12: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网线出了点问题,今天才看到这篇文章,虽然并不完全赞同楼主的推论,但很佩服楼主的才情!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5: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司幽思士 于 2009-3-28 12:23 发表
前几天网线出了点问题,今天才看到这篇文章,虽然并不完全赞同楼主的推论,但很佩服楼主的才情!

谢谢您的批评。拙文一个缺憾就是存在“推论”的成分,因为缺乏刑天所在的地区的岩画等可以直接佐证太阳神崇拜且符合刑天形象的资料。有机会我留意挖掘一凡,也请各位大侠不吝赐教。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5: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在我之后写过一篇文章,说刑天就是夏桀。吴晓东《形天神话即成汤伐夏桀考》,载《长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 本帖最后由 如御偶成 于 2009-4-12 16:1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6: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陌路烟花 于 2009-3-28 05:54 发表
版主的东西很全面很系统
收藏了哈!谢谢啦!

谁是版主?我不是版主,没马甲。
发表于 2009-4-12 1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如御偶成 的帖子

应该是一时口误,把楼主叫成版主了吧 不过楼主的资料真的很全面,非常期待再有学习楼主大作的机会!
发表于 2009-5-17 13: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耕即夏桀。
耕与桀古音相同或相近。耕古音为“井”。《说文解字》解释耕“从耒井声”,井如今的读音为jing,这与桀(jie)的读音很近。耕与桀这两个字的声母在古代应该都是j,可是有的地方读音发生了改变,j变成了g,如南方一些方言解放的“解”读gai。三更半夜的“更”原来读jing,现在读geng, 少不更事的“更”原来也读jing,现在也读geng. 同样,耕原来读jing,现在读geng.

[ 本帖最后由 飞天蜈蚣 于 2009-5-17 14:04 编辑 ]
发表于 2009-5-26 16: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23: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飞天蜈蚣兄的音训解读,非常宝贵的意见。因为对音韵学所知甚少,仅了解一些钱大昕的“古无舌上音”之类,没想到这条路径。按照音韵学的解读,夏耕即夏桀,对拙文的“推论”有很大的支持意义,联系吴晓东的《形天神话即成汤伐夏桀考》的研究结果,则夏耕、夏桀与刑天均为一人。如果这个说法成立,本文的结论就更能经得起推敲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23: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提个意见:楼上的各位大虾忙于“收藏资料”,本人郁闷无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1: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