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周文王遗言
2009年04月13日 10:01 来源:光明日报 李学勤
编者按:为海内外学界瞩目的“清华简”整理工作,自去年7月份以来,于清华大学“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有序开展,目前已初见成果。由于“清华简”“涉及中国传统
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故本刊自今日起,开辟“解读清华简”专栏
,给予关注。欢迎广大读者阅读,同时也期待学者们发表意见。
清华大学在2008年7月,经校友捐赠,收藏了一批极为珍贵的战国竹简。有关情况,我在
2008年12月1日《光明日报》刊出的《初识清华简》小文中已经叙述过了。事实上,从7月
15日竹简到校时起,清华就组建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对这批文物进行清理保护。已经
知道,这批竹简的年代是战国中晚期之际,这一点已经碳14测定证实。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
的。简的数量,连同少数残断的在内,一共有2388枚,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
由于数量庞大,文字难释,简又经过流散,需要缀合、排比、释读,整理任务无疑是沉重
和长期的,何况技术性的保护工作还正在继续进行,目前要全面了解清华简的内容,还是不
可能的。不过,从开始清洗竹简时起,在观察间总是不断有所发现,有些还确实是惊人的。
这里想介绍给大家的,是我们最早编排起来的一篇简书,原来没有篇题,现据篇文试题为《
保训》。
《保训》全篇一共有11支简,每支22-24个字,其中第2支简上半残失,还没有找到,不过
篇文大体已经齐全了。这些简有一个特点,是简的长度只有28.5厘米,字体也有点特别,所
以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篇简书完全是《尚书》那种体裁,开头说:“惟王五十年,不瘳,王念日之多鬲(历),
恐坠宝训。”大家知道,古代能在位五十年的王很少,刚好是五十年的只有周文王。《尚书
》里的《无逸》记载周公的话说:“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因此,我们看到这
第1支简,便猜测是指文王。后来找出后面的简文有“王若曰:发(武王名)”,设想就证实了
。
篇文没有记出月份,只有日子的干支:“戊子,自靧(即頮或沬字,洗脸)。己丑,昧爽…
…”。这是文王发布遗言的准备仪式,和《尚书·顾命》所记周成王死前的仪式相似,只是
简单一些。
文王对太子发讲了两件上古的史事传说,用这两种史事说明他要求太子遵行的一个思
想观念——“中”,也就是后来说的中道。
第一件史事是关于舜的,文王说:“昔舜旧作小人,亲耕于历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违
于庶万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远迩,迺易位迩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扰。舜既得中,言不
易实变名,身滋备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尧嘉之,用受厥绪。”
这段话讲的是舜怎样求取中道。由于舜出身民间,能够自我省察,不与百姓的愿求违背
,他在朝廷内外施政,总是设身处地,从正反两面考虑,将事情做好。这使我们想到子思所作
《中庸》所载孔子的话:“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近期首都师范大学黄天树教授有《说甲骨文中的“阴”和“阳”》论文,论证“殷人
已能定方位、辨阴阳,有了阴阳的观念”(见《黄天树古文字论集》),所以文王提到“阴阳
”并不奇怪。如果考虑到文王与《周易》的关系,更使我们产生不少联想。
第二件史事是关于微的。微即上甲,是商汤的六世祖。文王说:“昔微假中于河,以复
有易,有易服厥罪。微无害,迺归中于河。”这里讲的是上甲微为其父王亥复仇。王亥与上
甲都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在甲骨文发现后,王国维等学者从《周易》、《山海经》、《
纪年》等文献中钩稽出这段久已湮没的史迹:商人的首领王亥曾率牛车到有易地方贸易,有
易之君绵臣设下阴谋,将王亥杀害,夺取了牛车。后来王亥之子上甲与河伯联合,战胜有易
,诛杀了绵臣。
周文王所说微的“假中”,是什么意思还需推敲,但按《保训》,微由此把“中”“传
贻子孙,至于成汤”,于是汤得有天下。和上面讲的舜一样,“中”的观念起了重要作用,这
是《保训》篇反复强调的。
大家都熟悉,《论语·尧曰》载尧命舜:“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
穷,天禄永终”,并云:“舜亦以命禹。”这与《保训》周文王所说有所不同,不过孔子确实
重视中道,其孙子思所作《中庸》就引述了孔子有关的话,然后做了专门的发挥:“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把“中”提高到
哲理的高度上来阐述,同时与“和”的观念沟通结合,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如何,《保训》
的思想与儒学有共通之处,很值得探索研究。
谈到这里,自然难免牵涉到宋儒的“道统”论。朱子撰《中庸章句》,序的开首即讲“
道统”,他说:“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
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
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朱子说的舜授禹之言,见于东晋
以下流传的《尚书·大禹谟》,号称“十六字心传”,阎若璩等已经明辨其伪。现在看《保
训》篇文,似乎尧舜以来确有“中”的传授,相信会引起各方面的兴趣。《保训》简的图片
和释文,不久也会公布,供大家研究。 (责任编辑:单晓冰) |